安俊 賈宏偉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是繼農村貧困家庭、殘障群體、留守老人之后新的弱勢群體,是建設和諧主義社會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之一。近些年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話題逐漸開始在公眾視野中傳播開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關注留守兒童,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積極幫助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勢在必行。構建一個“互聯網+”留守兒童關愛與思想教育的三維保障體系,是切實有效地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重要手段。對這一三維體系的構建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留守兒童;三維體系構建;策略探究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大力發展,包括貧困山區在內的許多西部農村,外出務工逐漸成了許多貧困地區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經濟面貌的主要手段,隨之而來的,就是“留守兒童”這一新型弱勢群體的產生。他們由或是旁系親屬監護或是隔代監護的方式生活在農村,大多年齡較小,卻不得不被迫接受和親人長期分離的孤獨生活。由于長期疏離親情和關愛,以及較差的生活條件,使得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頻發且多發,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因此針對貧困兒童的有效幫助和完善的體制機制建設已經迫在眉睫。“互聯網+”留守兒童關愛與思想教育三維體系構建是近年來針對留守兒童而推出的一種新興救助模式。其旨在利用互聯網這一十分成熟的現代技術平臺,聯合各項傳統幫扶救助手段,來進一步推動和促進留守兒童各項救助工作的實效開展。如何在“互聯網+”模式下有效構建三維甚至是多維的留守兒童關愛與思想教育體系,是做好留守兒童幫扶與救助工作的關鍵。
一、依托“互聯網+”,建立留守兒童線上親情交流平臺
“互聯網+行動計劃”,是針對留守兒童的一項十分有效的幫助機制與指導思想。留守兒童長期處于遠離親情的生活當中,缺少親情的關愛和呵護,使得他們的生活與學習較之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而言無疑更為艱難,長期處于這一狀態下的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缺乏與父母親人的“實時溝通”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最主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互聯網技術的強大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像微信、QQ等社交APP在當下人們的生活當中已經十分普及,技術十分成熟且便捷快速,易于操作。因此當地政府部門可以聯合學校針對留守兒童建立一個線上親情交流平臺。可以以班主任為單位配給一個手機,建立費用報銷機制,分批次、分時間讓留守兒童與自己遠在他鄉的父母進行親情連線,以此讓孩子們能夠實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和親情的熏染,這對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幫助。
二、依托“互聯網+”,打造新型教育輔導機制
農村留守兒童之所以成為社會焦點話題,就是因為其本身成長環境的特殊性,使得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巨大的隱患,尤其以心理健康問題最為突出。長期與父母親情的疏離,使得他們自卑自閉、抑郁寡歡、情緒脆弱且容易極端化。這對于兒童階段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極為致命的,任由其發展下去極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因此在留守兒童的日常教育當中,我們需要一種便捷、高效的教育輔導機制來對留守兒童進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內的思想教育輔導。立足于此,依托“互聯網+”,建立新型教育輔導機制是一種十分可行的重要手段。可以由學校建立專門的思想教育輔導室,對于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學校,可以向上級政府部門進行資源申報,由政府出資購買相關教育輔導器材。進而,學校安排專人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輔導培訓工作,也可以以班為單位由各班班主任牽頭負責,從互聯網上搜集較為典型的、有針對性的、有感染力的教育素材,定期對需要幫助或者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留守兒童或集體進行輔導。這是最為有力的方式之一。
三、依托“互聯網+”,搭建網絡關愛熱線
留守兒童的教育、生活、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度很高的一個問題。對于留守兒童的幫助救助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因而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事實上,許許多多的社會關愛人士紛紛向留守兒童伸出了援助之手,以無私的愛心和資源奉獻對留守兒童進行著幫助。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愛心人士也處在獻愛無門的尷尬處境。因此,我們應該依托“互聯網+”模式,精心搭建一個網絡關愛熱線資助平臺,為社會愛心人士與留守兒童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從而實現最大程度的社會力量與資源整合,推動留守兒童幫扶救助的實效開展。
四、結語
依托“互聯網+”模式推動西部貧困山區留守兒童關愛與思想教育是留守兒童救助工作開展中十分有效的機制和手段。其便捷、易于傳播、便于溝通的優秀功能對于優化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有著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而,我們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強大優勢,發揮有利條件,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參考文獻:
[1]盧國良.努力構建留守兒童關愛與服務體系[J].當代教育論壇,2010.
[2]陳德容,李平.互聯網+打造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生態網』[J].重慶與世界,2018.
[3]寧家駿.“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背景、內涵及主要內容[J].電子政務,2015.
注:本研究為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8年度課題”專項課題《西部貧困山區中小學基于“互聯網+”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研究》(立項號:186230026)成果。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