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方面的能力。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要以課程標準為準則,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搞好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為了提高試卷評講課的質量和效率,結合我校實情,我們正在嘗試和逐步推行基于學習金字塔理論下的英語試卷評講課模式。這種模式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而且可以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我從嘗試到推行基于學習金字塔理論下的英語試卷評講課,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不斷研討和調整,對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有了自己的心得。下面就此方面淺談自己的看法。
基于學習金字塔理論下的英語試卷評講課的理論依據是學習金字塔理論。該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后在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里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學生分別使用“聽講”“閱讀”“聲音/圖片”“示范/演示”“小組討論”“做中學/實際演練”“馬上應用、教別人”七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七種學習方式的效率分別是:“聽講”的效率是5%;“閱讀”的效率是10%;“聲音/圖片”的效率是20%;“示范/演示”的效率是30%;“小組討論”的效率是50%;“做中學/實際演練”的效率是75%;“馬上應用、教別人”的效率是90%。由此可見,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效率差距很大。在此,基于金字塔理論下的英語試卷課模式是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中的第五種、第六種、第七種學習方式而開創的。
基于金字塔理論下的英語試卷評講課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一課三環”?!耙徽n三環”指的是一堂英語試卷評講課分為三個環節,包括課前任務分配,小組討論;課中,合作展示、點評質疑、答疑解惑、適時小結;課后,試卷總結、錯題入庫。該模式的具體內容如下。
課前環節:在每套試卷評講的前一天,英語課代表會根據試卷的題量給班級的每個任務組(一個任務組4人,班級約有11個任務組)分配任務。每個任務組每次可能會被分到5至10個小題。各個任務組在領取任務后,會利用課后時間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并解決:每道小題的正確答案是什么?怎么評講?怎樣延伸知識點?誰來講?誰負責板書?誰負責總結?其他同學可能會問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如何回答?
課中環節:按照試卷題目的排序,每個任務組進行合作展示。在任務組板書答案和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同學審查并修改答案,同時進行點評和質疑。任務組在展示完以后,進行總結。任務組總結完后,其他同學會提問,任務組需解答同學們提出的每個問題。若任務組不能解答,別的組會補充回答而得分。
課后環節:試卷評講完后,老師會對整套試卷進行評價和總結,同時要求學生讀背和記錄板書在黑板上的考點。解決完考點后,所有同學會把自己試卷上的錯點記錄在錯題本上,同時將試卷上出現的新詞匯也記錄下來。

基于學習金字塔理論下的英語試卷評講模式的實施,主要關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試卷上各大題型的評講方式和步驟,另一方面是評卷時間的多少與所采用的版式。 我們的試卷有聽力理解、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短文填空、信息歸納、書面表達七大題型。每個題型都有它的詳評形式和簡評形式,但不管是詳評還是簡評,其中有幾個步驟是一樣的。比如:任務組板書答案,班級其他同學審查答案、質疑并提出修改意見和任務組答疑解惑(即任務組在即將結束本組任務時,會詢問其他同學“Do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如果有同學提出相關問題的話,任務組得盡力回答)。詳評與簡評的不同點主要在于每個題型評講的第三步。詳評時,任務組必須主動評講每一道小題;而簡評時,任務組則是被動評講其他同學要求評講的那幾個小題,未被提及的題目,不用評講。七大題型評講步驟的不同點也在于第三步,各種題型的題目評講要求不一樣。
因為試卷的評講受所給時間的限制,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所給時間的長短和班級學生的需要,確定各大題型選用詳評或簡評形式。每種試卷評講的版式都有它的特點、優點和缺點,可適用于不同的年級。
基于金字塔理論下的試卷評講課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幾個難點:如何構成小組才能更有效?怎么培訓學生才能讓每個人都會講題?怎樣保證試卷評講的質量?怎樣持續激發學生的動力。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找到了每個問題解決的辦法。我們發現,采用同組異構的方式可以解決小組構成的問題;采用分層突破的方式可以解決學生培訓的問題;采用評價機制的方式可以解決質量把關的問題;采用獎勵機制的方式可以解決動力激發的問題。詳情見表1。
筆者從2015年9月開始,陸續擔任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的英語教學。自2016年4月起,筆者就開始試用該模式進行試卷評講,并確定7班、8班為實驗體,其他10個班為對比體。在實驗體班級,整個執教的過程,該模式貫穿始終。在每個學年的各階段,我采用問卷法和學生座談法,了解學生對此模式教學的評價。統計結果顯示86%以上的學生對此模式的教學很喜歡,認為用此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提高了他們的各個方面的能力,他們的英語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2015-2017學年我做好每次考試的數據收集工作,在年級12個平行班中,就英語成績平均分進行橫向對比,結果顯示筆者任教的7和8班,整體成績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課堂模式實施前,作為實驗體的7班低于年級平均分0.3分,8班高于平均分0.9分;課堂模式實施4個月后,作為實驗體的7班高于年級平均分0.4分,8班高于平均分2.8分,兩個班均有進步;課堂模式實施9個月后,作為實驗體的7班高于年級平均分3分,8班高于平均分5.7分,兩個班進步的速度加快。
使用該模式以來,實驗班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均有所提高,但是這種模式見效不是很快,需要長期堅持。堅持的時間期限為一個學期,會初見成效;堅持的期限為一年半,會效果明顯。在該模式的實施中,學生成績在進步,特別是學生們的口語進步更大,更重要的是,老師輕松了很多。當然,試卷評講需要根據實情不斷調整。不僅要關注時間的長短、試卷的難度、學生的做題情況,還要顧及教師的個人風格、學生群體素質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而言,他們可以以任務為向導,根據本組成員的特點,調整評講步驟,改變評講方式,最終高效達到教學目的。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