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中應用微課形式,能夠有效轉變英語課堂中機械化的學習模式,讓英語教學課堂富有生機與活力,讓學生愿意主動地進行學習,提升英語課程學習的有效性。結合小學英語課程與微課的結合,對微課如何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微課;小學英語;有效整合
目前小學英語的教學方式雖然已經有所轉變,但主要還是采用黑板教學的模式,每周大約為2~3次課,每節課時間為40分鐘,上課時間有限,師生互動時間不足,教師也基本上是到點上課,到點下課。基于這種英語學習環境,學生的問題有時無法及時解決,慢慢地,逐漸會對英語課程產生倦怠的情緒。另外,因為小學生自身愛玩,學習上沒有積極主動性,最后造成惡性循環,不但學生對英語課程“棄之如敝履”,并且也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成績。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地應用微課教學形式,能夠高效地解決問題。
一、課前的微課應用
課前應用微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提前預習學習內容,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有前瞻性地進行學習。微課的應用中,內容可以是已經講過的,也可以是和新知識相關的,以此為后續上課學習奠定基礎。或者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將上課內容轉化為口語練習。以微課的授課形式吸引學生興趣,讓他們進行前瞻性的預習,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也能發揮良好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00后”相較于以前的“90后”,接觸的技術產品越來越多,更是先進產品的擁護者。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方面特性,把他們已經很少讀的書籍內容與微課做結合,以這種新穎的方式進行呈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經過微課形式的講解與問題的布置,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大致的了解,進而更加愿意主動地進行學習,達到更加優質的效果。
二、課上的微課應用
據科學研究表明,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因此在傳統的“粉筆+卡片+黑板”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穿插進一個個合理的、小小的微課,既讓教學模式豐富不呆板,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調動,學習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如果說,課堂教學如同烹飪小鮮,色香味是教師的烹飪目標,那么課中使用微課就是一種極好的調味品,它可以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盡管課中使用微課所占的時間較少,但對于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來說,可用的教學時間本身比較有限,所以課中使用微課不僅要精打細算,而且要充分發揮它的比較優勢。
微課的結構和順序設計對于課上采用微課有很大的參考依據,微課應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加清晰的知識架構。所以,微課設計應該將學生是主體的思想充分展現出來,加強對他們發展和學習過程的體驗。進行微課的設計時,應該留意導入的速度、內容的邏輯性以及語言的得體性。因此,筆者會選擇采用更加有創意和個性化的微視頻,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深入了解,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牢固的掌握。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采用組織游戲、講故事或者記口訣的方式,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例如,英語中現在進行時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進行練習時發現學生比較容易出錯,因此筆者以此為重點,進行了微課設計。課程方式跟以前模式是一樣的,微課教學過程也是分為導入、講解和總結三個環節。為能夠加快導入的速度,讓語言更加簡練,筆者進行了如下設計:導入時以此開場“Hello!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旨在簡單直接,直奔主題。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我還在這節內容中設計了幾個小游戲,給學生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展示和講解,將現在進行時結構進行擬人化處理。在授課過程中,筆者運用圖片與情景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基本的訓練,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他們進行學習,使他們有自己的學習對策。
三、課后的微課應用
針對目前的英語教學分析,如果只是利用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就達到教學的目的,是較為困難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涉及大量的學習內容,加之學生有較大的個體差異,課堂時間有限,學生也是無法吸收的。微課的應用就為水平不同的學生提供了適宜的平臺,不僅能夠滿足學生課前想要預習的要求,還能夠為部分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掃除障礙。為了加強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將重點和難點做成微視頻,讓學生自行選擇,按照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實際情況,對這些內容仔細推敲,進而提升學習質量,對于課堂中沒有掌握的內容,可以通過課后的微課排疑解難;對于課堂中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通過微課獲得更多的知識鏈接。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最大限度地發揮英語課程的功能和作用,讓微課能夠促進英語課程的發展,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提升學生語言水平。
參考文獻:
[1]周詩杰.小學英語學科微課設計與開發的思考:第二屆“長江教育杯”微課大賽小學英語學科評審綜述[J].英語廣場,2018(9).
[2]劉洋,陳小紅.平板電腦輔助小學英語學習共同體的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