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結楠
摘 要:道德與法治知識具有較強教育性和體驗性,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帶給學生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體驗,將信息技術課程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正好能彌補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學手段單一、內容枯燥的不足。所以,讓信息技術跟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整合,提高課堂實效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信息技術;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腦、班班通及遠程教育工程在我們學校的普及、電子書包的使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有利于學生直觀感受事物,分享網絡學習資源,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操作能力和創造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我們努力把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下面談談我們的幾點做法:
一、結合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特點進行有機整合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基礎上,著眼于他們的實際生活,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把書本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融合,要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閱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照課本原有的文字去照本宣科,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打消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和熱情。將信息技術課程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正好能彌補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學手段單一、內容枯燥的不足。依據教育教學目標,以問題為中心創設相關情境,通過信息技術,以圖片、文字、音樂、動畫、影視片段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創設適宜學生的問題情境,對于誘發學生探究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狀態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我愛家鄉山和水”這一節時,先以廣州地標建筑小蠻腰為例,制作一個微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的美,并以此引導學生通過不同途徑發現家鄉的美。學生看得十分專注,不時發出贊嘆聲,從而引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感,既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更能促進學生熱愛家鄉情感的形成。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都很踴躍,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家鄉的美景,將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一吐而快。
二、結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進行整合
小學道德與法治在一至三年級開展,學生正處于低年段,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會太長,枯燥的課堂不會吸引孩子們。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信息技術生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恰當的解說、感人的音響、特有的感染力與形象性,會在學生的大腦皮層引起興奮,從而能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創設情境,使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有趣。
信息技術和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整合,充分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資源,為學生營造輕松、寬裕、生動、活潑、功能齊全的智能環境和自主發展空間,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在自主學習環境中,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全員參與,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如我在教學“團團圓圓過中秋”時,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基礎上,讓學生先說說自己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再引發他們的好奇心,通過圖片、視頻等讓學生了解各地過節習俗,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運用電子書包,充分利用網絡超級鏈接功能,指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學生不僅直觀感受了各地的過節習俗,更激發了探究的欲望,他們紛紛自主去搜集各地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并把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分享。信息技術整合進課堂,不但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其個性發展。
三、信息技術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整合要適時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不僅要看信息技術是否適度,最重要的是教師能否抓準時機“適時出擊”。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數量和頻率必須“適時”“適度”。信息技術運用的適度,就是要求教師明確信息技術只是手段,促進學生發展才是目的,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抓準時機“適時出擊”。在新課的導入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新學習。在講授“可愛的動物”一課時,我先出示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圖文并茂,繪聲繪色地引入,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給吸引住了。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他們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動物的樣子、與它們之間發生過的事情……有了剛才適時的導入,有效地把學生引入課堂。
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適時運用信息技術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如在“班級生活有規則”學習中,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班規的意識的確有點難。因為小孩子活潑好動,班規的約束性、規范性難免和學生的天性沖突。在教學過程中,在制定衛生班級公約前,我出示了很多班級衛生“慘不忍睹”的圖片,再出現經過孩子們的努力,課室“煥然一新”的圖片,先來一次強烈的視覺對比,再通過電子書包,讓他們去“參觀”衛生方面做得好的班級,從而讓學生產生了自覺維護班級衛生的愿望。
在課堂結束前,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于信息的接收已接近疲憊,這個時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強化學習成果。如在學習“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一課中,在課堂結束前,視頻展示生活中各行各業的人員,并奏響《勞動者之歌》,激發學生的感受,從而對他們產生敬佩之情。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道德與法治》進行有機的整合,對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方法,使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作用得到真正發揮,從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2]周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