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權 周樹平 盧廣超

摘 要 近年來,資源與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各地區為保護自然資源都建立了相應的自然保護區,但在建立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闡述了廣東省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建立的有利條件,并分析了建設自然保護區存在的范圍、權屬不明晰,機構、編制、經費未能落實,人才缺乏等主要問題,提出了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與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廣東省云浮市
中圖分類號:S759.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36
云浮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東與肇慶市、江門市、佛山市交界,南與陽江市、茂名市相鄰,西與廣西梧州接壤,素有“石材之鄉”“硫都”之稱。云浮市地處北回歸線南緣,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5 ℃,7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8.5 ℃,1月平均最低氣溫為13.1 ℃;年平均降水量為1 589 mm,年最大降水量為2 138.8 mm,年最小降水量為881.1 mm;風力柔和,累年平均風速1.5 m·s-1,累年逐月平均風速在1.3~1.5 m·s-1;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529 h。云浮市轄云城區、云安區、新興縣和郁南縣,代管羅定市。
自1995年起,云浮市共建立市級自然保護區5個,分別為云浮市大云霧山市級自然保護區、羅定龍灣市級自然保護區、新興縣三寶山市級自然保護區、云浮市崖樓山市級自然保護區、郁南縣小流坑市級自然保護區,詳見表1。
1 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現狀
1.1 市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概況
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均是森林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新興縣三寶山市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和恢復蘭科植物及生存環境,崖樓山市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娑羅樹、格木及生存環境,大云霧山市級自然保護區、羅定龍灣市級自然保護區、郁南縣小流坑市級自然保護區均主要以常綠闊葉樹和珍稀動植物為保護對象。
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9 697.7 h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53%。自然保護區內物種豐富,常見植物有鴨腳木、黃樟、山竹子、山烏桕以及馬尾松等,珍稀植物有格木、金毛狗、桫欏、廣東石豆蘭以及班葉蘭等;常見動物如燕子、畫眉、麻雀、金環蛇以及黃肚仔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如虎紋蛙、鳳頭鷹、普通鵟、黑冠鵑隼、松雀鷹、蛇雕、黑翅鳶、紅隼、白鷴、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鸮、領角鸮、斑頭鵂鹠、長耳鸮、斑林貍以及小靈貓等。
1.2 市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現狀
1.2.1 以文件形式落實管護責任
市級自然保護區均是由云浮市政府批復同意建設,以文件形式確定了保護區的面積、范圍,確定了由所在縣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管理,業務上接受省、市林業局的指導。
1.2.2 編制總體規劃、矢量化制作初步完成
根據《廣東省林業廳關于開展自然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矢量化成果審查的通知》(粵林函〔2018〕542號)要求,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落實責任,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委托第三方廣州草木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和矢量化制作,并征求了水利、環保、農業等相關部門的意見,召開了專家評審會。目前,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編制和矢量化制作已初步完成。
1.2.3 成立專門科室進行管理
云浮市林業局成立了自然保護地管理科,以專門科室應對日益變化的自然保護區管護問題,有效保障市級自然保護區健康發展。
2 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自然保護區界至不清,林地林木權屬分散
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存在界至不清的問題,在劃定時沒有征得集體林地權屬人確認。自然保護區內林地林木權屬分散,林地所有權大部分屬農村集體所有(面積38 250.3 hm2,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96.78%),小部分屬國有林地(面積1 272.7 hm2,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3.22%);而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權屬既有農村集體所有,又有自留山、責任山等,嚴重制約了云浮市自然保護區的發展,給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帶來困難。
2.2 云浮市財政緊張,未能落實相關管理措施
云浮市是廣東省內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緊張,未能全面落實相應的管理機構、編制和經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滯后。
2.3 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自然保護區工作繁冗復雜,巡護監測、護林防火、反偷盜獵、科學研究、社區扶持等等都需要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參與,而自然保護區位于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造成了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3 云浮市市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建議
1)明晰權屬,與林權所有者簽訂管護合約。對自然保護區界至、范圍進行全面排查,并以水泥樁界定,做永久標記,然后建立補償制度,與林權所有者簽訂管護合約,積極推動林農主動參與到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中。2)多渠道積極籌措資金,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持。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緩沖區適度發展生態旅游,既可緩解資金壓力,又能向社會公眾發展科普教育。3)與珠三角高校建立長期科研合作關系,共同探索自然保護區與社區共建的課題,充分發揮珠三角的人才優勢,深入挖掘保護區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推動云浮市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順利進行[1]。
參考文獻:
[1] 吳小敏,徐海根,蔣明康,等.試論自然保護區與社區協調發展[J].農村生態環境,2002(2):10-1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