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明
英語作為現代功能性語言學科,對學生國際視野的開拓和個人語言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較弱、教師專業素養不高英語學習環境不佳等多種因素,導致農村小學生英語水平不高。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究,筆者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經過不斷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在這里,筆者將進行簡單的敘述,將自己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同僚,共同推進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
一、存在問題
1.忽視口語教學
雖然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機械式、灌輸式、理論式的教學模式仍然被廣泛運用。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只重視單詞、語法、寫作、閱讀的“啞巴式”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也不重視口語學習,從而普遍缺乏英語的口語輸出能力。與此同時,部分英語教師雖然認識到了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但也只注重書面教材的單詞與語句的讀法,沒有重視對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另外,由于英語口語并不是英語考試的核心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將大多數精力投入到英語書面練習當中,口語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附屬內容,占據課堂比例較小。
2.專業素養不足
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英語口語的水平。目前農村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良莠不齊,如果教師的口語發音不準,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也就不能獲得專業的英語口語知識。此外,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理論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教學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使得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對大部分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在情商、能力、素養、閱歷等多個方面與英語教師相距甚遠,這也就形成了小學生的天然“向師性”,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向教師看齊。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口語中的語調、語音等多方面的不足容易造成農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效果的欠缺。
3.口語能力不足
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不足不是農村英語教學中獨有的現象,而是我國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在傳統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已經逐漸適應了被動的學習模式,接受了自己在英語課堂上的從屬地位,更習慣于“只學不說”的英語學習模式。教師如果試著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英語自主對話或閱讀,學生會表現得極不自然,甚至會出現焦慮與緊張的狀態。學生的不自信不僅僅影響到英語教學,并對學生的英語思維與未來發展都有著負面影響。學生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毫無興趣、注意力欠缺,甚至在教師組織的英語口語活動中如坐針氈,從而造成學生學習壓力過大以及出現社交恐懼。
二、原因分析
想要解決農村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必須深刻剖析其內部成因,才能追本溯源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1.教學理念的影響
教學理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價值觀,直接影響著教學方法的展現與執行效果。素質教育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人們曲解了素質教育的內容,并沒有在教學中適當壓縮傳統理論式教學的比例,只是在出題的形式與授課的方式上將語言表述進行轉變,其內在的教學框架并沒有發生改變,即“換湯不換藥”。學生如果在教學活動中表現不佳,往往會換來教師的呵斥與批評,這將嚴重打擊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自信心。
2.評價機制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人才的選拔機制往往偏重筆試成績,這也就導致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更重視培養學生的書面考試能力,而忽視對英語口語的鍛煉。近年來,我國逐漸嘗試提升英語口語的地位,一方面,部分城市的學校已經開始增設英語口試內容;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全英文授課,學生的口語水平確實得到了提升。
3.語言環境的影響
英語是一門功能性語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要關注語言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優越的語言環境往往能夠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對其正確理解純正的異國文化、生活、環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我們這類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來說,由于交際環境的缺乏,學生很難學到純正的英語口語,加上缺乏口語鍛煉的機會,容易導致學生英語口語知識的遺忘與退化。漢語與英語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無論是時態還是語法結構都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學生日常生活中普遍用漢語進行交流,也導致了母語負遷移現象嚴重,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進步極難,退步極快”。尤其對農村小學生來說,能夠接觸到的英語口語資源更加有限,這也是導致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策略
1.教師素養提升
在農村,英語教師是學生獲得英語口語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師的轉變往往會對英語口語教學效果產生質的影響。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教師要改變以書面考試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例如在“It's raining!”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Broadcast weather”活動,將理論教學轉變為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對“What's the weather like?”“raining”“windy”“sunny”“cloudy”等句型和詞匯的掌握。另外,在專業素養上,農村學校應組織教師多參與校內研討與校外進修活動,教師自身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可借助互聯網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
2.靈活口語教學
教師單單改變教學理念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師領讀、學生復讀的教學模式,采用游戲教學法,比一比哪個學生讀得最快;借助“section B-2b”中的文章,讓學生通過游戲熟練掌握文章的閱讀。在學生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范本朗讀,讓學生自我糾正讀音。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舉行模仿大賽,通過模仿課文的英式或美式讀音,挖掘英語閱讀潛力與英語口語天賦。
3.英語興趣培養
英語興趣培養是英語口語教學的關鍵。在校內,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英語口語活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英語演講、英語故事、英語角等活動。教師也可以與借助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設備,邀請外國友人與學生進行視頻連線,讓農村學生在與外國人的交談中激發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組織校內英文電影觀影課,讓學生觀看《獅子王》《功夫熊貓》等語速慢、句法簡單的英文電影,吸引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或者聯動音樂教師為學生教授英文歌曲,讓學生敢于開口,用英語進行語言輸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條件雖然不足,但我們相信,經過教師的努力與學生百折不撓的學習精神,一定可以改變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