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微寫作”是用精練的語言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抒發情感的小文章或語句,特點是篇幅短小、形式靈活、貼近現實生活和學生生活,體現語文的實踐性特征。小學生初接觸作文,遣詞造句能力較弱,敘事表達青澀蒼白,更難談謀篇布局。“微寫作”和微博短文、QQ說說等新媒體的形式和內容相似,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途徑。利用“微寫作”,可以提高小學生寫作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一、“微寫作”具有簡短快樂、易學易寫、激發寫作興趣的特點
1.“微寫作”篇幅短小,易寫易練。小學生感情豐富,有很強的想象力,剛開始學習寫作時,由于年齡小,沒有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儲備,寫作經常“擠牙膏”“下筆難”,套話空話假話較多。“微寫作”字數較少,便于學生練筆。寫作時,通過小文章的練習,逐步提高學生運用生字生詞的能力,提高作文語句的流暢性。同時,由于篇幅短小,練習節省時間,易于堅持寫作,可以達成由“意”轉“文”的目標。
2.“微寫作”具有主題明確、目標清晰、針對性強的特點。小學階段,作文教學基本包括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看圖、讀后感。每個類型的要求和寫法不盡相同,如果需要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技巧,做到言之有物,需要將學生置身于森林、山水等大自然之中,用眼睛觀察,用心感受景物、事物特點,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微寫作”利用其特點,根據每個類型的要求,設定主題,有意訓練,針對性強,易于解決作文教學中大而空、學生刻意湊字數的尷尬。
3.“微寫作”具有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的功能。在教學中,多數小學生絞盡腦汁寫出的400字或800字的作文,要么語句不順,要么邏輯不通。其實,在學生具有閱讀知識儲備的情況下,運用“微寫作”引導學生從一個好詞、好成語準確運用開始“練筆”,先寫一句,再寫一段,最后寫一篇,慢慢培養寫作興趣,慢慢提高寫作能力。
二、多措并舉加強訓練,提高學生“微寫作”水平
“微寫作”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和基礎。“微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學的指導、素材的儲備、有針對性的練習。
1.抓好課堂主陣地,提升課堂效果。小學語文課文篇篇都是精選文章。教師講授時,要加強字詞、語句、段落、開頭、結尾的講解,同時要通過朗讀、背誦培養學生的語感。課文學完后,可進行同類型的“微寫作”,同時注意運用新字新詞,達到理解運用字詞的目的。
2.著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寫作的感染力。好的文章必然具有真情實感。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社會價值觀、優秀傳統精神的培養,以體驗、實踐、講座、活動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具有極強的愛國情懷自然會寫出拳拳愛國之意,學生具有濃烈的孝悌情懷自然會寫出濃濃的親情美文。
3.通過實際觀察和切身體會,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情感是寫作的血液,寫作素材是寫作能力的骨架。學生寫作文僅僅有情感是不夠的,內化語言轉化為文字描述,需要寫作素材為載體,進行準確的表達。素材的積累,大多來自于觀察生活、實踐生活和切身體驗、自行思考。教師通過創設直接觀察、動手設計、親身體驗等形式,為學生提供獲得素材的來源。比如,在布置寫春的“微寫作”時,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觀察花的顏色形狀、聞聞花香、聽聽鳥鳴,用心感受春風拂面的感覺。
4.不拘形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新課標提出,“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并努力引導學生表達好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讓學生通過用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表達自己的想法,寫出有味道的“微寫作”。
5.利用新媒體形式,加大學生“微寫作”信息儲備。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微博、微信、有聲APP等載體有大量的“微文章”,同時,優秀電視節目也能增加學生寫作素材儲備。
三、影響“微寫作”的條件和保障
訓練是“微寫作”的必要保障。古今中外的名作佳句,無不是寫作者推敲推敲再推敲的結果。寫作作為一項技能,可以通過訓練取得效果。作為語文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標實施教學,切忌“三分鐘”熱度,引導并帶領學生進行經常性、計劃性、刻意性的“微寫作”訓練。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注重加強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寫作的優劣,取決于知識的多寡。無論文史知識,抑或時事新聞,都要盡可能多地收入大腦的儲備庫中,以備隨用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