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對高中生物教學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而生物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能有效的幫助學生認知和了解自然界。生物界中的個體和整體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科學素養。對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智慧課堂,及時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本文就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方法;轉變
引言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仍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灌輸式教學,要求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挫傷了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并且沒有發揮出生物教學的作用,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深入學習和貫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1、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比重不夠合理。生物作為一門實驗操作與理論知識并重的學科,需要將生物實驗教學與理論知識的學習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從而 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升。然而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卻存在著生物課堂教學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教師過于注重生物知識的講解以及對學生生物習題的訓練,忽視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
2、生物教學方式缺少創新,課堂教學氛圍顯得枯燥乏味。生物理論知識以及概念性知識的提出、主要歷史人物以及背景介紹、生物知識的詳解以及例題訓練構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主流方式,千篇一律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學習氛圍十分沉悶枯燥,嚴重影響了良好師生互動教學關系的構建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3、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有所欠缺,主體參與度較低。高中階段學生的叛逆心理較為嚴重,對于知識的學習有著天然的抵觸情緒,面對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和晦澀難懂的生物學科,更加缺少自主學習積極性,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參與度較低,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培養。
二、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特征
新課改的要求使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高中生物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體現生物學科應用性強的特點,即生物科教學有效性的特征,具體表現如下幾點。
1、問題性。生物教學的問題性特征是生物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運用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增強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熱愛,促進探索性學習的順利進行。高中生物教學中,采取提問式教學,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能力,避免被動地接受知識。
2、實驗性。高中生物教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實驗是生物教學最重要的環節,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領悟生活之美,利于學生強化對真理的追求,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更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之更加熱愛生活,陶冶情操。
3、探索性。探索性作為生物教學最主要的特征,表現為學生在生物實驗課程中,轉變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與觀念,在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探索性體現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之中,學生在實驗中積極主動地追尋大自然的奧秘,對生活充滿熱愛。
三、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
1、學生的現代意識培養
生物課程是一門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學科,學生如果缺乏現代意識,對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自然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上課時,需要對生物課程進行合理化的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增強他們的現代意識。同時,教師要清楚自身的責任,不僅教會他們生物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能夠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2、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通過課堂氣氛的營造,可以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創建一種和諧的氛圍。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對學生的理解,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而學生在與教師進行交流的時候,可以減輕對教師的畏懼感,拉近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可以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生更加濃烈的興趣。
3、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教師應該大膽地將新媒體技術引用到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從而擴大新媒體技術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影響。新媒體技術平臺上的各種資源應該成為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得自身的知識體系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設
為了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設,教師可以在原有的以考試作為評定標準的基礎之上進行擴展,例如,生物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都作為參考依據,減弱考試分數對于學生的影響,能鼓勵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將注意力放在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而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結語
在新課改下,很多方面不僅對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時還要求授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從而使得教學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為此,首先應該合理地安排實踐教學課程,避免“重理論輕應用”現象的發生;其次還要擴大新媒體技術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影響,發揮出新媒體技術的作用;最后還必須迫使教師整改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白瀧.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174
[2]康惠.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探析[J].才智,2017(35):178
[3]劉恩緒.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改革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31-32
[4]王旭.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亞太教育,2016(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