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婷
(山西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晉中 030801)
健美操作為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融合了音樂、舞蹈及體操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娛樂性和創造性。很多高校在體育課程中專門設置健美操課程,但是在健美操運動的推廣過程中,健美操運動損傷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健美操運動的效果。因此,如何預防健美操運動所帶來的運動損傷已成為高校健美操運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情況及預防措施。
1.2.1 文獻資料法 收集有關健美操運動損傷的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借鑒這些研究文獻和研究成果,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參考學術界的研究文獻,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了信度和效度較好的調查問卷, 選擇山西農業大學2015—2018級4個不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樣本,將樣本劃分為社會體育健美操運動損傷和非體育健美操選修損傷2個不同的類型進行研究。發放12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1份, 有效性達84.2%。(表1)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 Excel 2007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1.1 損傷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將運動損傷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按照損傷組織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骨損傷、肌肉損傷、韌帶損傷及神經損傷等不同類型;按照運動損傷是否存在傷口,可以將運動損傷劃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從運動損傷發展速度的角度,可以將其劃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2種;從技術的角度,可劃分為技術性和非技術性運動損傷;從運動損傷的影響程度來劃分,可以劃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損傷;從致傷因素特點的角度,可以將運動損傷劃分為擦傷、裂傷、刺傷、切傷、挫傷、拉傷、扭傷、擠壓傷、磨擦傷等不同的類型;從運動損傷部位來講,可以將其劃分為頭頸部、肩部、肘部、手腕部、髓部、踩足部等多種不同的損傷類型。
調查顯示,上、下肢是健美操運動損傷的主要集中部位,有7例上肢損傷和9例下肢損傷,其他部位損傷的樣本數量為1例。其中,健美操上肢損傷主要的集中在肩部、肘部、腕內側及手掌等部位;下肢損傷主要集中在大腿內側、膝關節內側、小腿后部等部位。

表1 問卷調查對象的構成

表2 不同運動群體健美操損傷特征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競技健美操運動損傷類型特征和健美操損傷類型之間沒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差異不顯著。但是從結果中可以得出健美操運動損傷和俱樂部健美操運動損傷的特征之間的存在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
關節挫傷是健美操運動損傷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調查顯示,關節損傷、柔韌和韌帶拉傷、皮膚擦傷的樣本數量分別為7例、5例和5例,在17例出現運動損傷的樣本中的比例分別為41.2%、29.4%和29.4%,本次調查中并沒有得出其他運動損傷的類型。
急性損傷與慢性損傷相比明顯較多,17例出現運動損傷的樣本中急性損傷占到15例,其比例達到了88.2%。急性運動損傷比例過高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在于大部分高校學生沒有進行系統性的訓練。目前相關研究文獻表明,競技運動員由于長期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出現急性運動損失的概率會逐漸降低,同時慢性運動損傷的比例逐漸提升。
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中,拉傷和扭挫傷屬于閉合性運動損傷的范圍,而擦傷則屬于開放性運動損傷的范圍。從調查中得出,閉合性運動損傷為健美操運動損傷的主要類型,其比例達到了64.7%,相對的開放性損傷的比例僅為35.3%。
從高校健美操技術的角度來講,在健美操運動中,對肌肉、韌帶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訓練者的上、下肢各運動環節要具備較高的柔韌性、協調性和靈敏性,這些特點和要求導致健美操運動中經常會出現軟組織拉傷以及關節扭傷等情況,這些運動損傷按照相關的標準應該劃分為技術性運動損傷。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中的擦傷與技術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關聯,其應屬于非技術性運動損傷。本次調查中出現技術性運動損傷的為12例,比例高達70.6%。這一調查結果也表明技術性運動損傷是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的主要類型,因此在預防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技術性運動損傷的預防。
從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的程度方面來看,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對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所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少,表明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的程度相對較大,其比例為94.1%。雖然這一影響較小,但是運動損傷的出現會對專項運動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調查結果可以得出,7例樣本的專項能力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這一比例達到了46.7%。
2.1.2 損傷時間 高校健美操運動損傷主要出現在準備階段、訓練階段、技術訓練及放松階段等階段,同時在課外訓練及表演等不同的階段也可能出現。調查顯示,運動損傷發生在課堂教學、課外訓練和比賽表演階段的樣本量分別為7例、8例和2例。雖然本次調查結果中比賽訓練階段出現運動損傷的案例相對較少,但是考慮到學生參加比賽訓練的時間要遠遠小于其他2個階段的時間,因此也需要重視表演階段運動損傷。從技術和學生心理的角度來分析,學生在參加比賽和表演的過程中,對健美操運動的強度及難度要求較高,同時如果學生在比賽中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則可能大大增加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而在平時的訓練中,技術訓練階段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就相對較高。
2.1.3 損傷原因 調查顯示,導致出現健美操運動損傷的主要因素是由訓練者的個體因素所導致的。在訓練者個體因素中,訓練者在健美操運動中的保護不當是導致出現運動損傷的關鍵因素,這一因素與競技健美操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由于本次所調查樣本參加系統性訓練的時間相對較短,同時在健美操運動中個人保護的意識和個人保護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且在進行健美操運動和訓練的過程中因為個人身體素質較差,導致其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對各種技術的掌握不足,很容易導致訓練者在健美操運動中出現失去平衡的現象,如果在訓練中沒有合適的保護措施,則很可能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再者,如果訓練者在帶病或疲憊的情況下進行健美操運動,則必然會增加運動損傷出現的概率。從目前我國高校健美操訓練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健美操訓練中對學生的身體情況不注重檢查,導致帶傷、帶病訓練的情況時有發生,必然會加大健美操運動損傷出現的概率。從調查結果中可以得出,在高校健美操運動中,個體之外的因素所導致的運動損傷相對較少,也就是說場地、服裝等因素所導致的運動損傷概率相對較小。
2.2.1 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健美操練習者在練習中缺乏自我保護是導致運動損傷出現的主要原因。因此,就要求在健美操鍛煉的過程中必須要提高鍛煉者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教師必須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傳遞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同時要通過必要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預防技巧和預防技能,并且積極鼓勵學生在運動中針對個人的實際情況采用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2.2.2 加強身體素質訓練 健美操運動對練習者在各個方面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要在平時加強身體素質的訓練,通過提升身體素質來降低和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
2.2.3 加強運動醫務監督 在高校健美訓練中,由于醫務監督工作的缺失導致無法很好地降低運動損傷的出現。相關研究表明,加強和強化醫務監督是有效降低和預防健美操運動損傷的關鍵。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要加強醫務監督。
2.2.4 遵循漸進性原則,合理安排健美操的教學與訓練 健美操教學與訓練必須要以科學的原則為基礎,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實際情況平衡負荷和強度。在健美操運動中,要按照科學的原則合理設定準備活動的時間,通過事先的準備活動為進行健美操運動做好準備,達到熱身的目的。在健美操正式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實現張弛有度。在完成整個訓練之后需要進行放松練習,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消除訓練疲勞,有助于防止運動損傷出現。
2.2.5 積極參加其他項目的體育鍛煉
長期進行單一的體育運動和體育練習可能會導致節奏出現單調化和模式化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導致體育運動參與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健美操運動對練習者的要求相對較高,在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性和靈敏性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因此在健美操運動中,建議學生在閑暇之余要進行其他運動的練習。
2.2.6 改善場地設施條件及周圍環境健美操運動需要借助良好的訓練環境和相應的訓練設施,具體來講其地面要具備很好的彈性,同時要求地面的摩擦力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一般來講,木地板是健美操運動最佳的選擇,其他材質的地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服裝方面,練習者的服裝要具有很好的伸展性和透氣性,具備防滑等功能。如果在室內進行健美操運動,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訓練環境的衛生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