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菊芳

[摘要] 目的 探討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方法 2017年1—12月在該院急診科患者110例作為對照組,2018年1—12月11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常規急診護理,觀察組實施下列實施風險管理: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培養急診室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制定完善常見急診護理工作流程、完善規章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強化管理急救用藥及儀器、加強護患溝通履行告知義務、定期開展急救演練。結果 觀察組急診科護士三基考試(95.22±1.34)分、護理文書合格率99.09%,搶救物品情況完好100.00%均高于對照組(87.65±8.25)分、91.82%、92.73%(t=3.22、6.70、χ2=8.30;P<0.05);觀察組院內轉運時間(13.40±3.35)min、不良事件0.91%低于對照組的(17.17±4.22)min、8.18%(t=4.12、χ2=4.67,P<0.05)。結論 對急診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減少護理缺陷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合格率及滿意度。
[關鍵詞] 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護理缺陷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1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110 cases were serv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the follow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setting up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team, cultivating risk awareness of nurses in emergency room, formulating and perfecting common emergency nursing work flow, perfec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nurses,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medication and instruments,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fulfilling informing obligations, and conducting emergency drills regularly.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ree-basic examination for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95.22±1.34)poin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nursing documents 99.09%, the salvage items in good condition 100.0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87.65±8.25)points, 91.82% and 92.73%(t=3.22、6.70,χ2=8.30;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ansit time(13.40±3.35)min. adverse events 0.91%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17.17±4.22)min, 8.18%(t=4.12,χ2=4.67,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or emergency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defects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eligibility rate and satisfac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Nursing defects
急診科是集專業性、技術性、靈活性多位一體的特殊領域,存在突發性、風險性和不可預測性[1],風險管理是指針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采取一系列管理辦法來減少事故的發生率,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急診護理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工作以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2]。該研究通過對該院急診科實施風險管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2月該院急診科患者110例作為對照組,男60例,女50例,年齡15~96歲,平均年齡(57.16±15.48)歲;2018年1—12月在該院急診科患者110例為觀察組,男59例,女51例,年齡13~92歲,平均年齡(58.20±16.05)歲,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016年1—12月未實施風險管理,使用常規的急診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監測病情和心理干預;2017年1—12月根據實施下列實施風險管理,具體操作如下。
1.2.1 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每日進行跟蹤檢查,對一些忽略的環節及時進行調整;鼓勵護士人員留意身邊風險事件,及時回饋,全面排查風險事故的原因,深入探究防范的對策。每月召開例會,分析、討論出現的各類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整改意見和防范措施,并認真記錄。
1.2.2 培養急診室護理人員風險意識? 加強風險意識教育,熟練掌握醫療事故的具體處理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提高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溝通能力,盡可能地將醫療事故的發生率控制在最低范圍內[3]。
1.2.3 制定完善常見急診護理工作流程? 包括急癥的搶救流程、交接班流程、患者轉運流程、設備帶故障處理流程、急診患者輸血流程、預檢分診工作流程、“三無人員”和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學習、培訓,組織全科醫護人員進行各類應急演練,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1.2.4 完善規章制度? 根據急診室特點及護理安全制度制定相應管理措施,并制定具體應急方案,保證規章制度完善。同時規范各類護理評估表,患者入院后及時進行評估、告知,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減少因護理人員告知不到位引起的風險事件的發生。
1.2.5 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鼓勵護理人員學習先進護理經驗、護理技巧,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定期對護理工作進行抽查,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流程的掌握,嚴格按標準執行。
1.2.6 強化管理急救用藥及儀器? 急診搶救室的急救器械、急救治療包、急救藥品等應專門給危重患者使用,搶救物品應定人管理、定點安置、定量供應、定期檢查和維修,保證可以隨時使用各種搶救器械并保持其良好性能[4]。
1.2.7 加強護患溝通履行告知義務? 護士在與急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時要有充足的耐心,語言要謹慎,應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權,在進行各項專科護理操作時,及時履行告知義務,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
1.2.8 定期開展急救演練? 在急診科室的日常管理中,應定期開展急救演練、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演練、醫院內重危病癥搶救演練等。在組織護理人員演練的過程中需強調護士的護理風險意識,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1.3? 觀察指標
①急診科護士三基考試成績;②搶救物品準備情況;③護理文書合格情況;④急診科危重病患者院內轉運時間;⑤護理不良事件。
1.4? 統計方法
用數據處理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急診科護士三基考試(95.22±1.34)分、護理文書合格率99.09%,搶救物品情況完好100.00%均高于對照組(87.65±8.25)分、91.82%、92.73%(t=3.22,χ2=6.70、8.30;P<0.05);觀察組院內轉運時間(13.40±3.35)min、不良事件0.91%低于對照組的(17.17±4.22)min、8.18%(t=4.12,χ2=4.67,P<0.05)。見表1。
3? 討論
急診室處于所有科室護理的最前線,患者以危重癥為主,病情復雜多變,很容易導致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6]。導致急診科風險因素包括: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護理人員的自身體質、心理素質和職業精神,急診護理人員需要隨時準備急救護理工作,值夜班對身體影響大,容易身心疲憊[7]??剖夜芾韺е嘛L險的因素有:對醫護人員的安排不合理,責任落實不到位,使交接工作銜接不緊密,導致不能及時對急診患者進行搶救,造成醫療事故[8]。對急救設備管理不善沒有定時檢查急救設備的功能,使用后沒有及時歸還、消毒清理,沒有安排專人管理醫療器械,導致在急救時設備故障延誤搶救時機,出現安全隱患[9]。規章制度執行不力。急診患者的檢查、靜脈滴注、輸血、吸氧等工作有護理人員操作,如果在操作中出現失誤或者違反操作,容易出現錯誤,影響治療方案,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10]。
急診護理中的風險管理就是對整個護理過程中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判斷和處理,最終實現降低護理風險事故發生率這一目的一種管理方法,根據存在的風險,制定相應對策。對它進行風險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這些現象的出現[11]。該文觀察組實施下列實施風險管理:觀察組實施下列實施風險管理: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培養急診室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制定完善常見急診護理工作流程、完善規章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強化管理急救用藥及儀器、加強護患溝通履行告知義務、定期開展急救演練。結果急診科護士三基考試(95.22±1.34)分、護理文書合格率99.09%,搶救物品情況完好100.00%均高于對照組(87.65±8.25)分、91.82%、92.73%(P<0.05);觀察組院內轉運時間(13.40±3.35)min、不良事件0.91%低于對照組的(17.17±4.22)min、8.18%(P<0.05)。
綜上所述,急診科是護理風險高??剖?,雖然護理風險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臨床實踐證明,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對策,護理風險事件是可以減少和基本避免。急診科運用科學方法管理患者時應學會總結在護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及時識別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點,采用科學、有效、規范的管理方法,可以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分發生[12],同時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吳丹,蘭熔莉,付文娟.護理風險管理用于急診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23):100-101.
[2]? 車松英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2(17):213-214.
[3]? 陳晚梅.李敏護理風險管理在惠診患者安壘管理的實踐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8(6):21-22.
[4]? 陶寶英,朱紫英.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高危患者就診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3):2149-2151.
[5]? 付雪飛,宗彩霞,張呈,等.個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5,37(17):2719-2720.
[6]? 閆紅麗,張玲.急診護理風險影響因素分析及防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24(7):683-684.
[7]? 徐小英.探討風險護理管理在醫院急診內科中的臨床護理效果實用[J].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27):168-170.
[8]? 陳綺堅,孟金鳳,趙華宇.風險管理標準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3(1):108-109.
[9]? 賴偉蘭,黃秋萍,胡佳俊,等.急診分診安全管理結合風險管理對急診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7):730-731.
[10]? 張卓一,黃小民,陸如風,等.風險管理在急診科的應用醫院[J].管理論壇,2016,33(10):15-17.
[11]? 謝文蓮.“風險管理”在急診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當代護士,2016,11(下旬刊):183-184.
[12]? 趙映霞,劉永.風險護理管理在醫院急診內科中的實施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87-89.
(收稿日期: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