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艷萍 黎世杰 何博 黃曉斌 蘇瑋 鄧學成

[摘要] 目的 探討廣州地區固定獻血點采血影響因素。方法 回歸性分析,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固定點建立區域的一般情況、各獻血點設置情況、2011—2016年廣州血液中心總采血情況以及人群特征情況。結果 廣州血液中心12個固定點分布于廣州6大老城區中,各采血點有6個設置在商業街區、8個在各大醫院旁、2個人才市場旁、11個在地鐵口旁。2011—2016年,總采血量2013年同比下降4.45%,之后逐年上升。2014年增幅最大。18~22歲的獻血者是歷年人工采血中獻血量最大的群體。結論 廣州地區固定獻血點采血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總采血點少、均采血點少、采血點覆蓋面積廣、區域內獻血人少、缺乏居民區獻血點。
[關鍵詞] 固定獻血點;采血;影響因素;廣州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163-0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技術的提高,人們平均壽命增加,使得臨床用血量也在不斷加大[1]。廣州血液中心作為廣州市唯一的供血單位,壓力日漸增大。歷年來,廣州地區全血采集主要來自固定獻血點和基團單位采血,其中固定獻血點的采集量占全部采集量的一半以上。保證固定獻血點采血量的平穩增長,成為了保障廣州地區臨床用血的重要手段。該文通過對2011—2016年廣州地區固定全血獻血點采集血液情況分析,研究相關的影響因素,嘗試提出固定獻血點建設的有效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主要針對廣州市城區內的12個固定全血獻血點情況進行調查。
1.2? 方法
調查分析廣州市內獻血點設置的一般情況、各獻血點地理位置設置情況、2011—2016年廣州血液中心總采全血量情況以及人群特征情況。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均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相關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結果
2.1? 廣州獻血點設置一般情況
廣州血液中心12個固定全血獻血點分布于廣州6大老城區中,其中荔灣、天河、越秀、黃埔、白云各2個固定采血點,海珠區3個采血點(見表1)。各采血點有6個設置在商業街區、8個在各大醫院旁、2個在人才市場旁、11個在地鐵口旁。這些地方均有流動人口較多,人流量大,交通方便等特點(見表2)。
2.2? 2011—2016年廣州血液中心全血采集量情況
表3顯示,2011—2016年間,除2013年同比下降4.45%外,其余年份采血量均逐年增長,2014年增幅最大,達9.01%。固定點的采血量2016年比2011年下降了,除了2014年略有上升外,其他整體呈下降趨勢。固定點采血量由2011年占總采血量64.10%降至2016年的51.84%。
2.3? 固定獻血點獻血人群特征情況
18~22歲的獻血者是歷年人工采血中獻血量最大的群體。分析歷年獻血情況,18~22歲和43~60歲獻血者每年的采血量增長率比較高,23~42歲獻血者每年的采血量增長率較低。歷年來23~40歲獻血者的人工采獻血量約占總體獻血量50%。進一步對2016年不同采血地點類型下獻血者年齡進行分析,可知18~22歲獻血者主要是上單位獻血,占總人次68.13%,上固定點獻血的只占總人次26.45%。2016年人工采時,上單位采血者中初次獻血者采血量占59.48%;固定采血點采血時初次獻血者采血量占48.16%。
3? 討論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廣州血液中心固定全血采血點在設立上相對于各區的人口和面積來說,存在總采血點少,人均采血點少,采血點覆蓋面積廣、區域內獻血人少,只集中在商業旺區,缺乏居民區獻血點的特點。在采血量方面,整個中心的采血量在略有上升的情況下,固定點的采血量卻呈下降趨勢。分析獻血者年齡,發現18~47歲獻血者在固定點的獻血量均呈下降趨勢。因為18~47歲為獻血者主體人群,基本可視為固定點采血量全面下降。隨著獻血者年齡遞增,上單位獻血人次明顯下降,到固定獻血點獻血的人次明顯增加,說明上單位采血最主要發動的是18~22歲的年輕人,年齡越大,越傾向于到固定點獻血。
2015年,廣州常住人口達到1 667萬,其中戶籍人口832萬,非戶籍常住人口超過837萬。相對于一個這么龐大人口的城市來說,廣州的固定獻血點有必要增加。在獻血點設置地點的選擇上,結合廣州市各區的地域特征,對于越秀、海珠和荔灣區等人口稠密、商業區與居民區混雜、人口素質參差不齊的地區,可以直接按照原來的設點原則,選擇人流量大的地鐵口、超市門口等地設立獻血點[2-3]。對于天河區這種商業區,寫字樓林立、人口素質相對高,職業以白領為主,可以在商業區設立獻血點的同時,考慮在寫字樓旁設立獻血點或者獻血的宣傳點。
制定不同年齡段的宣傳策略也十分重要。針對老城區老廣州居民居多,人口素質參差不齊,可以結合各街區的具體情況,利用社區的資源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平臺,對無償獻血進行宣傳[4-6]。對天河區等寫字樓林立的新城區,人口素質相對高,主要利用網絡、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宣傳。白云和黃埔區內存在不少自然村,可依靠村委定期舉行醫學知識和獻血知識宣講會等。
固定全血獻血點近年來采血量逐年下降,本身和年輕人(獻血主力)所占比重較少也有關系,所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到固定點獻血至關重要。對于固定點獻全血,應重點關注提升初次全血獻血者和二次全血獻血者所占的比例。在獻血者保留策略方面,使獻血者擁有美好的第一次獻血經歷,是使其在單位獻血后能轉移至固定點的關鍵[7-8],因此血站應為獻血者提供優質的獻血服務、營造舒適的獻血環境和不斷提升采血技術。
[參考文獻]
[1]? 嚴泳屏,李萍,曹嫻嫻,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動脈采血后皮下血腫形成率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3):397-398.
[2]? 李剛,楊家宏,杜思穎,等.武漢地區采血能力評估與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7):724-727.
[3]? 張蕾,宋俊貞,張金彩,等.舒適護理模式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研究[J].河北醫藥,2015,37(2):313-315.
[4]? 屠小明,陸雅文,趙軼倫,等.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對無償獻血者再次捐獻行為影響差異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4, 27(12):1334-1337.
[5]? 安萬新,孟慶麗,梁曉華.血站采供血能力的評估與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1):1088-1090.
[6? 蘇相耿,何寧宇,陸祝選,等.精準營銷策略應用于農村無償獻血宣傳招募中的可行性分析及調查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4):408-413.
[7]? 陳淑鑾.血液中心設立固定獻血屋與購買流動采血車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S1):43.
[8]? 張艷紅,胡繼征,古錦萍.江門市無償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不合格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0):1309-1311.
(收稿日期: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