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斌 戚艷萍 蘇瑋 何博 陳端強 林慧希

[摘要] 目的 分析獻血相關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影響因素,探討相應的預防措施及效果觀察。方法 選取廣州血液中心2018年1—9月的全血無償獻血者527 09人,因獻血地點不同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分別為32 560人和20 149人。分析常規組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影響因素,對干預組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獻血相關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組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率為0.32%(65/20 149),明顯低于常規組的0.63%(206/32 560)(P<0.05)。結論 針對獻血相關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因素,實施預防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
[關鍵詞] 獻血不良反應;血管迷走神經反應;影響因素;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16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sovagal reaction in unpaid blood don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ffects. Methods A total of 52 709 unpaid blood donors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blood don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gular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hich were 32 560 and 20 149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assovagal reaction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dono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occurrence of vagus nerve response in blood dona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asovagal rea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0.32%(65/20 14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0.63%(206(32 560)](P<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asovagal reaction of blood donation,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blood vessel vasovagal reacion.
[Key words] Adverse reaction; 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 Influencing factor; Preventive effect
無償獻血是獻血者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將自己的血液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是一種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榮譽,定期獻血不但不會損害健康,還可通過血液循環激活人體的骨髓造血功能,快速補充血容量。無償獻血的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率較低,一旦發生,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為了分析影響無償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因素、探討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2018年1—9月的全血無償獻血者52 709人為對象進行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血液中心的無償獻血者52 709人,因獻血地點不同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分別為32 560人和20 149人。常規組32 560人無償獻血者中男女比例為17 552:15 008;獻血量200、300 mL/次和400 mL/次分別為10 933人、8 002人和13 625人。干預組20 149人無償獻血者中男女比例為10 837:9 312;獻血量200 、300 mL/次和400 mL/次分別為6 729人、4 964人和8 456人。兩組獻血者年齡和獻血量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引起無償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因素有獻血體位、環境因素、獻血時間、穿刺疼痛、睡眠不足、空腹或饑餓、精神因素和勞累等[1]。
針對上述因素對干預組獻血者實施針對性的干預:①獻血前向獻血者講解血液知識和獻血常識,以及獻血流程,消除其緊張心理[2]。②保持采血環境的清潔、通風和安靜,為獻血者營造輕松、舒適的環境,此外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維持獻血者排隊秩序,最大程度減少獻血者等待的時間[3]。③囑獻血者獻血前飲用含葡萄糖液體,空腹或饑餓者先進食[4]。獻血過程中工作人員以自信、溫和的態度與獻血者交流,了解獻血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況,給予針對性的疏導[5]。④獻血結束拔針時應叮囑獻血者保持前臂伸直,拔針后需對穿刺處進行10 min按壓止血,或為其綁繃帶代替手動按壓,以促進血液回流,避免穿刺處溢血或皮下瘀血,并叮囑獻血者在現場休息15 min再離開。⑤告知獻血者其1~2 d內保持采血部位的干燥和清潔,避免感染,且合理搭配飲食,并補充水分。
1.3? 觀察指標
觀察無償獻血者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情況。
無償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判斷分級標準:獻血者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出現面色蒼白、眩暈等癥狀為輕度反應[6];獻血者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除以上癥狀,還伴有暈厥、胸悶、惡心、嘔吐和血壓下降等為中度反應;獻血者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不僅出現了輕度和中度反應的癥狀,還伴有意外損傷為重度反應。
1.4? 統計方法
統計兩組人數和輕中重度反應人數,比較兩組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發生情況。用Microsoft Excel 2013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整理,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對結果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無償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情況:干預組患者無償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無償獻血過程中血管迷走神經反應是各種因素減弱了心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了反射性迷走神經的活動性,導致血輸出量驟減而形成的非器質性病變,其發生率較低,一旦發生,輕者以一過性腦供血不足為主要表現,表現為全身不適、虛弱、面色蒼白、出汗、眩暈、惡心等[7]。重者會導致獻血者出現短暫性的意識喪失、如發生暈厥和摔倒導致意外損傷,后果較為嚴重[8]。
精神緊張是獻血相關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主要因素[9],特別是初次獻血者因血液生理知識的欠缺,產生恐懼和緊張情緒,部分獻血者因暈血會發生暈厥。個別獻血者因看到其他獻血者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應而誘發反應。此外,環境因素、穿刺疼痛、睡眠不足、空腹或饑餓及勞累等也可引發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
針對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的發生因素,實施預防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獻血血管迷走神經反應,此外,工作人員還需不斷提高采血操作技術,最大程度地消除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獻血相關血管迷走神經反應預防和處置指南.WS/T584-2018.2018-02-05.
[2]? 邱斌,曾祥鳳,廖劍鋒,等.廣州市無償獻血者獻血不良反應與獻血量的關系[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5):466-467.
[3]? 朱琴.全面護理管理在無償獻血工作中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8):160-161,171.
[4]? 姚立,楊茹.獻血不良反應的分析及預警系統建立的必要性[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9):968-970.
[5]? 張蕾,宋俊貞,張金彩,等.舒適護理模式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研究[J].河北醫藥,2015,37(2):313-315.
[6]? 胡容,梁紅.健康教育指導對血站采血點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的預防作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187-188.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獻血不良反應分類指南.WS/T571-2017.2017-05-12.
[8]? 邱斌,何博,曾祥鳳,等.3983例無償獻血不良反應的分析及處理措施[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6):686-687.
[9]? 孫玉俠,孟憲軍.無償獻血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7,30(2):133-135.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