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摘 要】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和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PCI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護理的不同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上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比兩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和服藥依從性。結果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得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依從性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3個月、6個月服藥依從性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微信平臺延續性護理較常規護理可明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焦慮、抑郁,提高生活質量及服藥依從性。
【關鍵詞】:微信;延續性護理;PCI術后患者;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54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多項研究顯示PCI術后患者因擔心疾病預后及手術效果,而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本研究通過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和服藥依從性的影響,以期為PCI術后護理提供新的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接受PCI治療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7]中的相關診斷;⑵從發病到就診行急診PCI術時間在12h以內;⑶患者或其家屬已獲知情同意;⑷擁有智能手機并可使用微信進行視頻聊天。排除標準:⑴主動脈夾層的患者;⑵既往行心臟搭橋或心外科手術者;⑶無法配合完成研究或者不同意研究者。
1.2 方法 按照接受護理的不同方式將其分為2組,各42例。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在出院時向患者發放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康復指南。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上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1)成立微信延續性護理群:微信群管理者為心內科主任醫師,還包括心內科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主管醫師、心理咨詢師和臨床藥師各1名,負責微信延續性護理方案制定及實施。(2)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護理內容,規定每周二、三、四更新相關護理知識,主要為PCI術后藥物作用機制、用法用量、常見并發癥等相關內容,以圖片、視頻較為生動形象方式展示,并回復患者疑問。每周五為咨詢日,醫護人員須詳細回復患者心理困惑及康復過程中的相關問題。(3)加強患者間交流,借助微信平臺將患者加入前期與之經歷相似的病友群中,有利于其交流康復經驗,為其樹立信心。兩組患者干預周期均為6個月。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和服藥依從性。(1)心理狀態:干預前及干預6周后采用焦慮抑郁量表(HAD)進行測評,得分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2)生活質量:經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評估2組患者生活質量狀態,主要分析患者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職能四個方面,評分越高則提示生活質量越佳;(3)服藥依從性: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采用自制的用藥依從性量表,該量表總分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用藥依從性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χ2±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 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對比?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得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P<0.05)。結果見表1。
2.3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依從性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3個月、6個月服藥依從性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P<0.05),提示給予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能與觀察組采取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定期發布PCI術后營養、運動以及復發預防等信息,以視頻、語言或圖片形式發送到患者微信中,使患者隨時隨地均可接收到與自身疾病密切相關的專業知識。微信平臺還可實現患者與護理人員隨時隨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方便醫護人員通過觀察患者面部表情等表現以判斷患者情況,使患者足不出戶就可接受到專業的護理服務[2]。同時微信還為患者提供了與病友交流的平臺,患者可在微信中與類似經歷的患者交流康復心得,幫助其樹立康復的信心,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前文已述,PCI術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而焦慮、抑郁可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對此類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3]。觀察組通過微信延續性護理,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進行一對一視頻,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對于出現負性情緒的患者進行早發現、早干預,通過心理護理手段對其進行疏導,使其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PCI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住院期間在醫生、護士等監督下可按時服藥,但當出院康復回到家中熟悉的環境,容易使其恢復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愿配合進行藥物治療,而使得病情惡化風險明顯增加。觀察組通過定時發送微信公眾號推文,定期微信視頻隨訪及病友群交流等方式,對患者起到警醒的作用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Joy E R, Kurian J, Gale C P.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PCI versus fibrinolytic therapy f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omp Eff Res, 2016, 5(2):217-226.
Liu X, Xu H E, Ling L I, et al.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oping Styl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Pacemaker Implantation[J].Iran J Public Health, 2015, 44(7):953.
Ricci Z, Benelli S, Barbarigo F, et al. Nursing procedures dur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a national survey[J].Heart Lung Vessel, 2015, 7(3):2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