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曉玲
【摘 要】以河南大學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以了解當前大學生消費現狀和消費心理,并通過分析學生消費結構,針對大學生目前的消費情況提出了一些對策與建議,引導個人重視合理消費觀的形成,并呼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力量共同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營造積極的校園消費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習慣;消費觀;合理消費
一、引言
在中國,經濟不斷在發展,科學技術一直在進步,大數據時代給大學生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大學生消費支出逐年增加,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在當前的消費者市場中,大學生的消費群體實際上是一種不可低估的潛在消費者力量。一方面,他們初次接觸社會,抱著對未知消費領域的新鮮感與好奇感,有著相當強烈的消費欲望與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經濟上還不能完全獨立,自然也缺乏一定的金錢觀,消費上還是需要家里的支持。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特殊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不成正比,難免存在一些問題。
二、調查方法
本次的調查對象為河南大學在校的大學生,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基于性別構成、年級分布、所修專業以及生源地差異的考慮,在問卷中設計了大學生可能消費現象的問卷內容,包括學生的月生活費,月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及途徑,消費計劃等,利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在不斷回收驗證的過程中,最終完成了168份有效回收問卷和1萬字的訪談內容。
本調查共發放208份本科生(2015級-2018級)問卷,回收18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68份,有效回收率為80.8%。其中男生88人,女生80人;大一47人,大二38人,大三51人,大四32人;農村戶口100人,城鎮戶口68人;經濟學院20人,物理與電子學院16人,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19人,醫學院18人,外語學院15人,法學院13人,教育科學學院16人,生命科學學院21人,土木建筑學院11人;文學院12人,另有7人來自藝術學院、體育學院。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月生活費調查結果
大學生月生活費存在一定的差距,生活費在1000元以下的大概在16%左右,生活費1000-1500的占大多數達到了45%,1500-2000的19%,2000-3000的大概14%,而3000以上的只占了6%。同時發現,生活費在1500以下的多是來自農村戶口的學生,而超過2000的基本上都是來自城鎮戶口。
(二)每月主要消費比重調查
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在飲食方面。此外,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的活躍人群,也是網絡消費的主力軍,約占25%;交通、通訊、網費占 9%,娛樂12%,而學習費用僅僅只有4%左右。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娛樂和休閑將成為學生每月消費的主要支出。
(三)消費方式
大學生更傾向于網上購買服裝,化妝品,其次是書籍和視聽設備,以及小吃。男孩和女孩有不同類型的網上購物,女孩更傾向于服飾、化妝品和零食小吃,而男孩多是游戲裝置和運動器材。此外,對于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替代品也有不同的消費方式,由于一般的水果和生活必需品有新鮮和急用性要求,因此,購買方式更傾向于在實體店直接購買。化妝品和服裝等產品的等待時間更加靈活,因此可以在線進行更多選擇。
(四)消費規劃
在本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沒有記賬的習慣,60%的學生從來沒有記過賬,35%的學生則偶爾想起來的時候記一下,隔幾天又放棄,只有5%的學生會堅持每天記賬。對于每月的生活費用,大多數學生更理性。60%學生是邊花邊打算,14%的學生是隨性消費,16%的學生花錢有節制,月有剩余,而只有10%的學生是有預算安排,按照計劃消費。對于資金不足,45%的同學選擇了慢慢攢錢或者放棄購買,25%的同學選擇向父母索要,30%的同學選擇網貸和花唄以及京東白條這些平臺。
(五)消費心理
從現有數據來看,大多數學生仍然專注于商品的實用性,但依舊存在一種從眾攀比的消費心理。例如每年的雙十一或者六一八活動,正是大學生消費的高峰,商家正是抓住瘋狂打折這一契機,刺激學生的消費欲望。
四、總結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具有以下各種特征:
(一)消費水平提高但同時存在差距
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人們的收入,從每月的生活開支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生活費總體上并不低。物質形式的多樣性使大學生的消費內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此外,生活費的差距和消費規劃可以看出各個學生家庭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
(二)理性消費與非理性消費并存
在消費心理方面,發現大學生理性消費觀與非理性消費觀并存,理性消費中可能更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和使用價值;而非理性消費中存在著沖動、盲目、攀比、從眾等心理,尤其是趁著雙十一和六一八等購物狂歡節活動為了拼單、湊單,買一些自己平時不太需要的物品,更有同學因為家里條件富裕消費無節制,花錢太任性。
(三)消費方式多樣化
電子產品的出現以及各種網絡技術的進步已經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消費方式也多了選擇的空間,由于學校遠離市中心繁華區,學校周圍并沒有太多的實體店消費選擇,所以,淘寶,京東,網易嚴選等網上購物的出現給大學生節約時間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購物便利。
五、建議
(一)樹立合理的消費觀,理性規劃自己的財務狀況
要避免盲目跟風式消費,要視自身家庭情況而定,不亂攀比,努力拼搏,崇尚節儉,綠色消費。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正確定位個人,控制消費欲望,形成消費概念。要深知錢財來之不易,我們要把錢更多地用在學習方面,在大學多拓展專業方面的知識,在生活上注重消費的實用性。同時,學會自我理財,也可以在學有余力時通過兼職來減輕家里的負擔,要有長遠打算,有一定的攢錢意識,實現價值最大化。
(二)家長應以身作則,注重正確消費觀念的引導
首先家長自身要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的消費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消費觀念,因此,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鋪張浪費,積極做好引導工作;另外家長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要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學習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的消費需求,有預算地供給生活費。
(三)學校應注重學生消費觀念的培養,增強法律意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重視學生的消費觀念教育,彌補大學生消費法律的空白,提高自我辨別能力,避免校園網上貸款現象的惡性循環;同時,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進行全面客觀的了解,通過課程設置開展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
(四)社會積極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
對于社會而言,有必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嚴重影響了高校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大學生消費市場,以滿足大學生在不同經濟條件下的產品種類,價格和服務需求。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為大學生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付曉麗.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社會學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9(09):73-77.
[2]馬曉利.分析“90后”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現狀[J].智庫時代,2019(2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