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豪
【摘 要】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伴隨網絡的迅速發展壯大和普及,人們的溝通方式、表達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作為網絡平臺使用的最活躍群體之一,項目組將通過調查對他們參與社會輿論的程度、方式、態度進行研究并從中得出相關結論。
【關鍵詞】社會調查;社會輿論
大學是青年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如今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每人每天的信息接受量遠大于過去。隨著傳播工具現代化,社會輿論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形態,需要一定的輿論環境和輿論形態相適應。大學生群體,通過哪些方式,哪些渠道參與到社會輿論,他們的輿論又是否會在社會中激起反響,他們普遍傾向于關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探究以及調研的問題。目前對于社會輿論的調查數據相對較少,借鑒大學生這一龐大的群體作為背景,十分具有典型性。同時大學生也是國家未來棟梁,正確地對大學生進行輿論指導也十分重要。項目組通過結合校學校老師和學生的采訪和問卷調查,從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事件的渠道,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類型的關注度以及自身對待社會輿論的看法三角度入手。
項目組選擇從大學生了解信息的渠道與平臺著手調查,數據顯示有98.68%的同學選擇通過網絡渠道了解社會信息,其中微信新聞類公眾號為使用范圍最廣泛的網絡平臺占比為65.1%,其次是騰訊新聞占比47.65%、新浪新聞占比41.61%與新聞類微博博主占比36.91%,由此可見網絡平臺作為信息傳遞的載體,其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眾廣泛、手法多樣且傳遞過程中存在多項互動產生網絡輿論進而影響社會輿論的導向。另外有55%的同學表示他們每天上網的平均時長超過4個小時且他們對于熱點話題的參與度明顯更高,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網絡平臺的活躍群體已然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的影響愈加廣泛和深刻。娛樂圈熱點事件與時事政策是同學們經常關注的兩類話題,而對于科技、教育、經濟等方面的關注則較少,據此問題我們又列舉了近期所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按受關注度排序依次為“江歌劉鑫”事件、“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杭州保姆縱火案”、“山東辱母殺人案”、“榆林產婦墜樓案”、“李文星誤入傳銷死亡案”。這些都是社會焦點案件,97%的大學生認為社會輿論確實對社會熱點事件產生了影響,但是在大學生對社會輿論的態度的調查中61%的學生表示自己更傾向于持旁觀態度,對于社會熱點事件會關注或者轉發相關事件報道但是不會做過激言論和評價。在問卷所羅列的社會熱點事件中,“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杭州保姆縱火事件”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關注程度在80%以上,“江歌劉鑫事件”的關注度為92.05%。這體現出大學生群體對于社會事件的關注度非常高,展現了大學生對于社會的關注同時也體現出了大學生群體對于網絡輿論冷靜,理智,客觀地特點。對此我們認為社會輿論的力量固然強大,但也要有限度存理智,發揮公平正義的力量,而不是盲目跟風輕易相信他人的言論和行為,而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社會需要正能量,更需要擁有清醒頭腦的公民。
網絡輿論具有四大功能,分別是信息功能、導向功能、溝通功能與監督功能,有益于黨和政府及時了解輿情、體察民意,也有利于擴大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公民社會建設,其正面效應十分值得肯定,大學生群體通過網絡輿論來表達自身的觀點,更有部分大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相關專業對于社會熱點事件做出客觀和專業的分析,來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充分展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但是網絡輿論也有著許多負面的影響,網絡可以成為虛假信息不是謠言擴散的樂土,稍有不慎網絡輿論會演變成網絡暴力對被報道者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可能阻礙社會凝聚力引發信任危機。通過調查問卷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大學生參與社會輿論會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大學生對熱點事件本身的認識不夠,很容易造成對待事件本身的態度、認知的分化,進而發表不當言論引起無端的攻擊與謾罵甚至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危害社會。二是網絡輿論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前“進入”社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有一定影響。但是網絡輿論也有它的缺點。不良的輿論很可能使大學生“不敢”再樂于助人,對社會生活抱有一定的消極態度,影響大學生的發展。
大學生關注社會事件的比例在不斷提高,形式和平臺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這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此同時,項目組也對大學生參與社會輿論提出一些建議:一是希望大學生能夠加強辨別意識,對于社會突發的事件在轉發和評論之前能夠在正規的網絡信息平臺上進行求證,建議大學生關注中央及各地政府所開設的網絡信息平臺避免被不實言論和信息所蒙蔽。在轉發和評論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理想避免過激言論影響大學生形象。二是希望網絡平臺和執法部門能夠加強對于信息平臺的監管,對于不實和虛假的信息能夠及時的刪除。在問卷調查中有約三成的大學生同意和建議建立專門針對網絡輿論的機構,加強網絡信息的發布審核,從源頭上避免大學生接收不良不實信息,必要的時候應當由執法部門對于發布不實消息的報道者采取相關措施,避免其通過自媒體增加不實消息的傳播力度和廣度。三是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建設,思政教育應當結合相關熱點話題和熱點事件,從高校教師的專業角度出發,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和建設,增強在校大學生的辯證思維培養。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照本宣科,思維僵化,從而導致高校大學生缺乏對于事物客觀分析和冷靜評價的能力。四是高校輔導員應當與時俱進,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所關注的自媒體眾多,接收社會消息的來源廣泛且多元化,這使得大學生群體極易因為輕信網絡平臺從而產生錯誤判斷,無形中成為不實不良信息地傳播者。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及時關注和了解高校大學生近期的思想動態和信息關注平臺,當出現學生學生因錯誤判斷而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輔導員應當及時出面制止,避免事態不斷發展形成難以掌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