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韓冬 唐薇
【摘 要】在校大學生的假期是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時間占比非常大。如何充實的利用和管理假期來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是值得每一位大學生的自我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以及社會層面共同關注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假期;管理
一、大學生的假期及相關分析
通過對多個高校的校歷進行統計分析得知,國內本科高校一般每學期的教學周是18周,為完成學生的培養方案,這18周的時間通常會被安排正常的教學環節,學生需要參加規律的課程學習,如完成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綜合素質教育選修課等;另有2周是考試周或實習周等,用于完成對學生一學期學習成效的檢測;也就是每個學期共有20周,那么每學年兩個學期也就是有40周,可將其統稱為學習周;除學習周外,其余時間為寒假和暑假,每學年約占85天。
高校大學生的假期除寒假和暑假的85天外,還有不容忽視的周末和法定假日。周末假期即每學年40個學習周中的普通周末時間,共有80天。按照每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節假日的安排,除春節正直學生寒假外,其他涉及在學期中的法定假日包括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每個法定假日去除與周末連休和調休的時間,6個法定假日共有8天假期。
這樣初步統計一下,高校大學生每年的常規假期時間大約173天左右,部分地區另因重大賽事、展覽、周年慶等還會增設一些臨時性假期,所以高校大學生的假期時間約占全年的一半。如此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不同方式的利用和管理這些假期,可能會導致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成效出現顯著性的差異。
二、假期利用的誤區
(一)重視長假,忽視短假
說起在校大學生的假期,尤其提及假期管理的時候,多數人只會想到每年一次的寒假和暑假,常常忽視周末和法定假日。但從時間上來說,周末和法定假日的時間加起來并不少于寒暑假,甚至比寒暑假還多;而且從次數或頻率來說,周末和法定假日是遠超于寒暑假的[1]。因此把周末、法定假日和寒暑假一起納入到假期管理,才算是涵蓋了大學生的全部假期。
(二)重視安全管理,忽視教育管理
通過對多個高校假期相關管理規定的研究發現,我國高校關于學生的假期管理規定多為安全管理。學生的安全確實是不容忽視且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學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安全管理,但卻忽視了對學生假期的學習教育和引導。
三、在校大學生充實管理假期的建議
(一)自我層面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代大學生要樹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才能明確對假期時間的管理方向,而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是符合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承擔對自己、家人、社會的責任,以實現個人價值,服務社會為目標,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2]。
2、自我總結與提升。可以分為短期總結和長期總結,利于學生養成更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短期總結如每個周末可以回顧一下本周的目標和計劃是否按時完成,下周要如何改進;長期總結如每個學期或學年結束,認真的回顧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生活,收獲了什么。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思考和總結一下,大學和高中有什么不同,在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上有什么突破,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同學自己有何新的改變,生活中離開了父母的自己是否變得真正獨立了,這種獨立包括獨立整理好宿舍備品、獨立合理的規劃和支配生活費、獨立和老師及同學相處及正常的溝通、獨立合理的用好課余時間以及克制自己的一些壞毛病,通過總結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進而完善自我;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對自己學習水平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更多的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方向或專業方向等,如利用相對于工作日零散的課余時間較為集中的周末和同學一起組隊做些和專業相關的課題、實驗、小組討論或參與一些學科競賽,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3、合理計劃與獎勵。每個學期初,可以根據本學期的課程安排來計劃本學期的周末,給自己安排一些合理的且能完成的日常任務,如提升英語水平、參加課外學術活動等學習任務,進而使自己的學業水平有所提升;也可以計劃參加一些志愿服務活動、兼職鍛煉、周末實習等課外活動,進而提升提自己的交往能力和融入社會的能力,或者賺取一些自己可自由支配的經濟收入。如果周末的計劃都能如期完成,那法定假期可以作為給自己的獎勵,利用這些假期外出拓展視野、和朋友做一些自己愛好的事、陪伴家人休息,也可以做些周末無法完成的計劃。
(二)家庭層面
高校大學生外地求學較多,一般都是寒暑假或法定長假才會考慮回家,時隔幾個月又團聚的家長和學生,如何度過一個和諧而又有意義的暑假是值得家長、家中長輩和學生共同思考的。在此建議各位家長,假期別讓孩子過于放松,尤其別養成一些不太好的作息時間或玩游戲過度消磨時間的不良嗜好。有些父母和孩子平時通過電話或網絡的有效溝通較少,那么可以利用假期,多和孩子做一些有效的溝通,引導這些已經成年的孩子對自己的專業目標和學習盡早做好規劃;也可以嘗試著讓他們做些以前不曾有的體驗,實習、兼職、做家務等等,有些兼職的工作,收獲的不僅僅是經濟收入,以超市促銷員來說,賺取的經濟收入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事,通過這份工作的體驗可以讓躲在襁褓里的成年大學生學會主動和別人講話,尊重他人,為了完成銷售量,還得學會如何用能吸引住陌生人的態度來進行有效溝通,也能讓他們更有時間意識等。反之如果一整個假期都是窩在家里,首先作息時間可能會錯亂,可能會游戲成癮,不僅傷視力、傷頸椎,還會造成“假期綜合癥”,養成不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后會很難改變。所以,假期未必只是在家休息,其實還可以做很多有利于成長的事,建議家長要認真的思考。
(三)學校層面
安全管理和教育引導相結合。做好假期的安全管理防范工作,是關系學生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社會穩定的大事,因此學校應建立一整套的安全管理模式[3]。學生假期無論是留在學校還是回家、外出、或參加社會實踐實習等,學校都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而且這些教育工作要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就有體現,進而增強學生對于防火、防盜、防騙、防水、防交通事故等自我保護的安全防范意識,將日常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從在校管理延伸到假期管理,實現對在校大學生的全程管理[4]。學校也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完成一些延伸學習、實踐活動供學生完成,如一些有利于檢驗學業水平的創新項目的完成、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的返鄉實踐活動等,并將假期實踐活動納入到第二課堂的必修內容,進而將學校的育人管理延伸到學生假期,尤其寒暑假,更全面更立體化的實現全方位育人。另外,學校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加強在假期對學生的聯系和引導。
(四)社會層面
為了讓高校大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融入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社會層面要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些可以利用假期參與的社會實踐工作,如社區服務、企業兼職、政府單位的認知實習等,讓在校大學生更加了解社會,珍惜學習生活,完善自己,進而將個人價值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總之,假期是在校大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假期管理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在校大學生應通過自身的努力、家庭的監督、學校的引導和管理以及社會的支持和配合,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順利融入社會做好充實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劉軼,孫錦強.創新大學生假期管理研究[J].科技風,2014(12):235.
[2]劉佳,張紹波,姜彥如.大學生寒暑假的時間利用和管理調查——以大連市大學生為例[J].科教導刊,2018(7):189-190.
[3]吳小彥.大學生假期生活現狀概述及建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238-240.
[4]丘志君.淺談如何創新大學生假期管理工作[J].創新研究,2008(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