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剛
【摘 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級對思政課的重視不言而喻,而現在思政教學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作為思政課教學一線教師,有責任去維護思政課的價值和作用,有義務去自我提升和幫助學生提升對問題的思考,有意識地去同異化思潮作斗爭。正是由于這樣,我們需要對當前思政課面臨的一些思想挑戰和現實挑戰進行梳理,認真對待各類問題,分析這些問題,最終解決這些問題。能夠做到正本清源,不改教書育人初心。
【關鍵詞】思政課;思潮;挑戰
一、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一些思潮和現實問題
首先,部分中外言論,或在網絡,或在坊間,嚴重侵害思政課的教育引導作用,同時破壞了許多良好教育工作者形象,而危害最大的是導致青少年和社會思想造成混淆,甚至有些混亂。有些言論或指桑罵槐,或偷梁換柱、或借古諷今、或以偏概全、或形而上學……,如歷史虛無主義,顛覆唯物史觀,歷史虛無主義強調個體性敘事,通過對個案的展示,用個體歷史的細節研究來演繹整體歷史。這些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時隱時現。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僅表現在史學研究中,而且發展到某些文學、藝術和影視作品中,影響面大,危害至深,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所謂“告別革命”論,既是這種思潮的集中表現,又是它不加隱諱的真實目的。其次,歷史虛無主義是唯心主義的歷史觀,違背實事求是的歷史研究的根本原則。歷史虛無主義還否認和反對階級分析的歷史研究方法。
再者,如普世價值、過時論、過頭論、過火論、告別革命論。事實上,除了以上幾種上課時要批判的觀點外,還有否定革命論、空談論、宿命論、不可知論、修昔底德陷阱、中等發達陷阱、民粹主義、分裂論、無痕論……這些奇怪的觀點或者說是思潮,無不挖空心思、窮盡胡說怪談之能事,無非就是要做這么一件事——通過奇談怪論來攻擊現實中國,扭曲歷史、歪曲事實、詆毀當下、激化矛盾、搞亂思想、渾水摸魚。
這些奇談怪論的基本目的是:一是來否定社會主義中國的合理性、合法性,二是為傳統資本主義強國過去之罪責辯護而挑撥離間,不愿為過去所犯之錯負起責任;三是為西方民主和體制搖旗吶喊;四是以借自由之名施非道義、非正義、非自由之事和思想;五是為私利而害群利和損大義。其意用心險惡,其行必將遭唾棄,其言必遭拋棄,其罪必被歷史定義。
作為思政教師應該認清這些現象背后的實質、看清言論中的本質和弄清書籍中實情,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這一平臺,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判斷、合理的認知和基本的辨別能力,同有志者一道帶著理性批判的精神和態度去揭露它,否定它并且打敗它。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作為思政課教學問題和內容,我們是否能穩坐釣魚臺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既要有危機感,更要有緊迫感,不僅需要居安思危,還需要做到知己知彼。那么現實中的教學內容和沖擊這種沖擊主要來自于:
1、許多知識的獲得越來越依賴于網絡、手機和其他的現代手段和媒介。科技的革新必然引起思想的變革,經濟的深入發展必然使社會分層增多,簡單且直接的回答學生的疑惑已不可行,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更新知識的速度非常快,許多原有的案例和實例早已不能再用的情形越來越多。
2、新興教學方式或對傳統課堂的沖擊亦不容小視,現實中,網絡課程越來越多的被采納。
3、傳統閱讀方式面臨嚴重沉重的打擊,碎片化閱讀使得很多問題理解區域片面化,淺層次;
4、文化的多元化狀態下,個性更加地形態化,而思想層面卻趨于共同化,這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好現象;
5、現實的生活壓力和經濟利益對當前沖擊異常強大。這就使我們關注點更多的是基本生活狀態,而深度思考和精神追求較少。
二、面臨各種思潮和挑戰,思政課教師應該如何應對?
1、當做一次學習。把挑戰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認真分析挑戰的緣由,追根溯源,重新回顧,仔細梳理,把不實、不當與詆毀、攻擊性言論思想區分開來,仔細甄別、理性看待,這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過去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2、當做一場考試。面對當前的形勢,大家都在經歷各自的考試,面臨不同的考題,我們也不例外,只不過考場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而已,只有做好準備,才能考好這場極具挑戰的考試和壓力測試,唯有沉著冷靜,對癥下藥才能有效。比如,面對歷史虛無主義,就必須用史實說話,用唯物史觀回答,用現實客觀回擊,儲備決定能力,能力影響成敗。
3、當做一起進修。解決復雜問題,使我么成長,面對困難挑戰,認識困難,了解困難,解決困難。繞過問題只能使漏洞更多,因為現實告訴我們——犯錯總在同一個地方。
4、當做一種使命。每個時代都有他們的故事和傳奇,這些故事和傳奇是由那一代人創造的。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問題和疑惑,很多需要我們面對和解決,前輩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也要完成這個時代的使命,傳承賡續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
三、教好思想政治課是我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本質所在
1、一條特色
放大自己擅長的,抓住主要的,結合現實的,適合自己的上課方式,就是最好的上課方式。實踐是最好的老師。
2、兩個要點
一是講課內容要深刻,二是講課形式要生動。深刻是根本,生動是重點;沒有生動,吸引不了人,沒有深刻,講了也不入心。
3、三個一定
一定要牢牢把握好主旋律主陣地;一定不要輕重不分,前緊后松;一定要學會批評與自我批評,學習與自我學習。
4、四個不能
一是基礎知識不能忘,二是基本精神不能丟,三是基本原理不能變,四是基本教德不能壞。
5、五個必須和五個不能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借鑒他人的教學方法,不能照搬照抄;必須學會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把簡單問題敘事化,不能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復雜問題妖魔化處理;必須聽聽學生的聲音,特別是批評的聲音,不能對學生的意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必須主動了解現實把握新情況,了解新變化,適應新形勢,不能老想著一招鮮,吃遍天;必須多學習、善思考、多承擔、少推責,不能僅停留在本學科,不要怕嘗試。
綜上所述,要講好思政課,必須守好高校意識形態“責任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立德樹人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劉雪花,萬志全,曹冬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創設的基本原則[J].才智,2019(18):80-81.
[2]馬冰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