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高
摘 要:面對新課改的推進,同時也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漸漸成為了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的話題。創造性思維就是對事物本質、事物規律的抽象性概括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有著很強的探索動機特性,能夠引導學生,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思考當中。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兼顧的學科,其在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有著很突出的現實意義。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造性思維;教學方式
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指出,初中語文教育需要創新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將理論知識教給學生外,同時也要主動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幫助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直觀的認知與理解,同作者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升華學生的情感感受,建立完整知識體系。本文將以初中語文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為研究對象,展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路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初中語文教育有效性,使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更好地迎接今后的學習與生活。
一、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為了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夠適應并參與到課堂學習、課堂活動中,教師就需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摒棄死板、枯燥、僵化的方式,用趣味化十足的方式進行語文教育,全方位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只有做到了這樣,學生思維才能更加靈活、足夠活躍,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來說有很大的幫助意義。
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時候,教師不應當只是讓學生理解與感受魯迅童年樂趣,這是因為對于現代學生來說摘覆盆子、冬天捕鳥并不一定有趣,且對于當代初中生來說非常陌生。即便學生能夠明白魯迅從這些游戲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也不會認為這些游戲能夠比現代游戲活動要有趣。社會一直在發展,之所以過去的游戲被淘汰,正是因為過去的游戲相較于現代的網絡游戲、電子游戲無趣。學生在教師的錯誤引導下實際上很難感受到離開百草園的不快,不理解為什么魯迅會出現心理不爽的情況。在這樣的學習條件下,學生自然無法得出與掌握文章主旨。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從網絡中尋找冬天捕捉鳥類的活動視頻。初中生大多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學生雖然不一定會認為這類游戲比網絡游戲有趣,但是還是會對這類沒有接觸過的游戲產生探索欲望、嘗試欲望。教師在營造了這樣的學習氛圍后,學生普遍會產生想要玩的想法。當然為了提高課堂氣氛,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感受,教師還可以提前準備工具并帶領學生走到鳥多的地方等待捕鳥。結束捕鳥活動后,教師要及時放還鳥類,并告訴學生隨意捕鳥是不正確的行為。既幫助學生對課文加深了印象,理解了為什么百草園會成為魯迅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同時也實現了學生德育素質的有效教育。
二、深入闡釋課文內容
人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與我國的文字特殊性有很大關系。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我們的文字、文章能夠得出不同的感受[1]。教師在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過程中需要在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如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課的時候,因為很多初中生本身歷史知識準備并不充分,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缺少時代背景鋪設,故學生很難有效理解人民解放軍的不畏艱險、勢如破竹的氣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學生對知識學習、吸收的效果。教師可以先講解當時的歷史背景[2]。比如重慶談判、開國大典等故事,將橫渡長江的前因后果講解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對橫渡長江事件產生直觀的理解。此時就會有學生產生創造性思路與思維,這些學生就會詢問教師:老師雖然這篇文章內容比較短,同時也沒有說出故事的前因與后果,可我卻能從文章中感受到必勝的信念與解放軍的強大氣勢。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能夠感受到文章的特征,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順勢講解文章寫作特征,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新聞寫作要點。
三、主動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對學生來說,自學能力的培養屬于一種效果十分顯著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方式[3]。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將會充分動用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與能力,這是充分體現創造性思維價值,鍛煉與開發學生創造素養的有效途徑。
如學習《背影》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展開對課文的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先提出問題,例如:我們學過以及看過那么多有關父親的文章,為什么只有這篇文章會感動無數的人?為什么這篇課文明明寫的是作者與父親在火車站的故事,卻命名為《背影》而不是《父親》《買橘子》?相較于容貌的描寫、行為語言的描寫,這篇課文的特點在哪里?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會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完成思維的碰撞,在思維碰撞中摩擦出靈感的火花[4]。如一些學生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就得出:“老師,我認為這篇課文之所以會感動無數代國人,與這篇課文的寫作特色、方式有很大關系。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描寫父親通常會在開頭寫父親平時多么偉大,而這篇課文則在小事、細節中描寫了一個真實的父親。我認為相較于其他文章來說,這篇課文的父親更像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父親,父親大多不善言辭與展示對孩子的愛,正因如此人們才說父愛如山。”也有學生說:“老師我認為之所以本文用《背影》作為題目,正是為了體現父愛的偉大與無聲,人們在觀察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會以外貌作為第一要素,如果外貌不過關人們通常會取消對對方的繼續關注。只露出背影的話,我們就無法從正面形象了解父親的語言、神態,我們需要從父親細致的行為去觀察對方的心里想法,這與真實的父愛是如此的相似。作者寫作的含蓄性提高了文章的代入感,我們正是因為對文章中的父親充滿了代入感,才會認為這篇課文如此的感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不論是思想認知還是語言表達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這種高度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企及的。
四、引導學生進行質疑
質疑是創造的前提,沒有質疑就無法形成創造能力。問題可以讓人們去觀察、去學習、去實踐。也就是說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有必要主動引導學生質疑與發現。只有當學生處于質疑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認知與理解所學知識。每一名學生在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時,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傳統語文教育中教師通常只講解文章的構成、特征、背景,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自然很難產生獨到的見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固化思維,無法形成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能力。有些教師過于追求自身課堂權威性,教師不允許學生出現質疑的想法與看法。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有必要正確處理學生的質疑,以公正的角度、開放的態度給予學生肯定,為學生提供活躍、輕松的氛圍。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一課的時候,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肯定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可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也能夠得出愚公的做法實際上非常頑固,搬家比移山要簡單得多。面對這樣的質疑,教師需要予以學生肯定,并做后續的補充與糾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看法、獨立的見解,學生可以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質疑教師觀點、教材內容,該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五、重視學生聯想能力引導與培養
想象與聯想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來說是必要的條件,教師需要在確保學生能夠順利掌握語文知識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發揮空間、發揮條件、想象空間。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學習與體驗可以讓學生形成獨到的文章見解與情感體驗。事實上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抽象事物,比如風是一種看不見、沒有形狀,但是會讓人隱隱約約感受到的事物。朱自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風,認為風實際上非常溫柔,就好像母親的手一樣。在學習《春》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春游的過程感受風,該過程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使學生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當然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結束春天景色的觀賞以后,用自己的方式描繪春天,也就是通過仿寫或是原創寫作的方式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結束寫作教學以后,教師可以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通過這一過程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自信心,這對學生形成更為濃厚的創作熱情有很好的幫助效果。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續寫任務,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賦予文章生動、具體的后續補充。如學習《桃花源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續寫后續的故事,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能夠創作出趣味性十足的故事與文章。
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才是學生質疑能力培養的關鍵性過程。過去很多教師都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忽視文章宗旨、主體的講解。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形成創造思維,教師也無法了解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學習進度。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使學生參與到獨立思考當中,帶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完成問題的思考與分析。每一名學生看待問題時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在課堂中積極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初中語文教育需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作為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培養陣地,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語文教育價值,了解創造性思維的正確培養思路。在引導學生學習與形成創造思維的時候,不僅僅是學生的語文素質、創造能力會得到有效提高,同時教師的個人認知水平與創造能力也將得到有效的提升。創造性思維培養實際上屬于互惠互利的過程,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價值,而不是錯誤地認為培養過程會成為教學的負擔。
參考文獻:
[1]方乃元.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68.
[2]袁開學.初中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熱點探討[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
[3]黎京麗.初中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N].發展導報,2018-07-31(017).
[4]李啟彬.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166.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