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霞
摘 要: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在這個重要階段,應該注重對國學經典的朗誦,將國學經典朗誦和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有效聯系整合。培養學生國學經典朗誦的興趣,堅持早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教育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國學蘊含著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承載著優秀的傳統歷史美德。國學經典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初中語文包含太多國學經典摘選片段,所以在對國學經典傳承中,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是重中之重。在近幾年,加強青少年語文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國學風靡一時,國學經典誦讀是其主要形式,國學更甚至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國外也紛紛建立起孔子學院。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老師要重視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綜合素養,提高語文成績。
一、國學經典誦讀和語文教學整合的重要性
我國國學作品歷經滄桑保留到現在,是幾代人不斷發展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國學著作中那些唯美的詩詞歌賦在其背后都有其各自的典故,蘊含著古代先人的哲學思想和豐富的知識理念,所以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相整合,有利于我國文化國粹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古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教師所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實際創新教學方式,吸取古人的教訓,引以為戒。教師在教授中要結合現代實際情況和在誦讀中可以給當代初中生指引正確的方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學生可以在誦讀中學習先輩的優秀品質。在日復一日堅持誦讀中體會作者情感,豐富自己認知水平,積累唯美的詩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一篇古詩,叫作《次北固山下》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時誦讀體會情感并背誦。這首詩主要寫作者到北固山下的所看所想。學生要通過誦讀認真體會不僅能夠感受到風景的無限美好,更應該發現作者通過歸雁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一個游子在秋天獨自漂泊的凄苦感情。學生要走進課本,感同身受,從而提高自身對國學經典的興趣。將國學經典著作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國學的魅力,感受國學經典的情感表達,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對情感表達時不僅僅局限于形容詞。例如在表達傷心時可以引用“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在引用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朗誦了詩句,還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并學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提高語文的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使學生積累越來越多的國學經典。國學經典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初中生在接觸了國學后,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感受詩詞的韻律美。
我國文化有著悠久歷史,經典著作中含有很多的優秀文化經驗,學生通過不斷誦讀,可以深入了解經典的魅力所在,并產生興趣,在誦讀之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把語文教學和國學經典相結合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還要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加強對國學經典的閱讀,陶冶情操,提高自我滿足感、幸福感。
二、如何把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結合起來
中國古代文化教育發展中,有許多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這些方法可以改進我們初中語文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古代教育的學習,有利于初中語文更好地發展。在新課改形勢下國家加大了在語文教學中對國學經典的滲透,國學經典包含大量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還有豐富的思想意境,加強對國學經典文章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并且古代的詩詞歌賦是具有音韻美感的,在早讀時老師可以進行誦讀示范,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的語調情感變化的關系,同時教師可以進行誦讀創新,一改以往的誦讀方式將古代詩詞“唱出來”,增加學生對國學經典誦讀的熱情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下要及時做好準備工作,對于學生在誦讀時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加以引導改正。
第一,意境法,由于意境是作者通過文字把自己的情感展現出來,所以想要進入意境中,需要利用自身想象和切身實際將詩歌的意境、氣氛和所表達時的情感進行還原,和作者進行“近距離”接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進行解說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同時也可以利用現代科技,使用多媒體播放適宜的音樂背景,讓學生更快融入意境當中。同時可以將語文課堂融入生活,與生活實際體驗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對詩歌作品的真實情景進行體會。第二,抄錄法,運用手寫的方式對作品進行一筆一畫的抄寫,在我國古代抄寫是主要學習方法之一,能夠讓學生融入作品中體會情感,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將抄錄法和語文課堂相結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加強對古代詩歌的誦讀,古代詩歌教學不僅是追求精深的講解,而且是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情感,在反復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把握好詩歌的意境,培養學生聽讀說寫能力,古代的詩文中韻味十足,很適合誦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節奏的快慢、抑揚頓挫的誦讀方法,更好地將詩詞情感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在教《錢塘湖春行》這首古詩時,可以先播放這首詩的朗誦背景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快速融入其中,教師可以先示范一遍如何朗讀,再讓學生集體朗讀、個人朗讀、朗誦比賽等,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相互學習。
在初中教材中已經摘取了很多國學經典作品和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詩句,通過國學經典和語文教學更好地融合讓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在學生背誦古詩文時融入其中仿佛會感受到與古人面對面交流,大大提高了自身閱讀量的積累。
三、建設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結合的環境
環境是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習氛圍好了便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進行國學經典和語文教學整合過程中,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忽視。要為學生創造學習國學的良好學習環境。在國學經典文化教學中,教師要廣泛傳播經典,讓學生在國學經典中產生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國學經典文化,提高自身語文文化綜合素養。例如,為了創建一個學習國學經典的學習環境,學校或者班級可以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提高競爭意識的同時也是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學生也可以根據詩詞理解作者情感通過表演形式演繹出來,把國學經典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程度來為初中生選擇經典優秀的課外讀物并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閱讀興趣,積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要輕聲朗讀,不主張布置任務刻意朗誦,保護好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的教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以上幾種方法,教師還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進行語文教學,例如在講到《論語十二則》這一個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以查找資料的方法收集有關孔子及其學生的有關資料,對其的觀點及其文獻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為這篇文章的學習奠定一個情感的基調。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和學習。教師可以有效銜接相同題材的詩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教師可以不定時開展讀書討論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所感興趣的國學經典詩詞,相互交流閱讀時的感想,拓寬自身的語文眼界。
另外,隨著科學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進步,觀看電視節目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相對于固有的文字來說電視欄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學生可以在課下觀看相關的電視節目,例如《中國詩詞大會》讓學生同步答題,以此進行比拼,提高自身成就感,及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學習。伴隨著教材的改革,語文教材中加大了對國學經典的選取,國家已經意識到國學經典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初中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在語文課文中更多地滲入國學精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和國學經典的整合,已經成為未來教育領域發展的一個趨勢,因此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自我發展學習,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教師不能讓學生一味背誦詩句應對考試,而不去理解其真正含義。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國學修養,和其他老師交流經驗,互補互助。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國學經典環節,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邊學習,邊總結,邊改善。一點點對學生產生影響,不要一下就讓學生對國學經典產生較強的感悟能力,從而適得其反,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想要將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有效整合,光靠國家的大力支持還不夠,身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上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國學經典誦讀的熱情,從而推進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總之,在新課改形勢下,國家應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增加國學經典誦讀的篇數,并適當增加經典作品的背誦篇目。教師在教學時進行充分的分析,加深學生對經典國學的理解程度。將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相整合,教師可以運用國學經典著作中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結合當代實際不斷創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通過舉辦相關實踐活動,如大聲朗誦、進行小組競賽等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增強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要做到有效整合,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循環漸進邊改善、邊探究、邊學習,促進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丁建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漫談[J].學周刊,2019(8):114-115.
[2]趙雪蓮.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J].甘肅教育,2018(6):49.
[3]祁亞榮.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的結合策略[J].甘肅教育,2018(6):103.
[4]陳軍令.成才視野下國學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的探討[J].成才之路,2014(32):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