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毛毛
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我國的教育教學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變得多種多樣,學生紛紛開始采取預習方式進行學習。預習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學生思維學習效率和積極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主要對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預習的重要性進行了相應的探討,希望能夠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預習;重要性;預習方法
在進行課堂學習前,先對小學語文課堂當中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當中學習的針對性,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培養自己在課前預習的習慣,使自己的學習能夠獲得不斷進步。
一、預習的含義
預習指學生在開展課堂學習之前,對將要聽講的功課預先學習。在小學語文預習當中,學生則就是對于課堂中所要學習的課文進行瀏覽和通讀,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對于課文當中自己不認識的字詞進行提前查閱,然后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進行勾畫。不僅如此,預習的過程還可以包括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等知識進行相關的查閱,使自己能夠大致了解文章發生的背景,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對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等進行深入研究。
二、預習的重要性
1.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對課文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愿意對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以便找尋自己想要的答案。在預習完成后,學生在上課期間,可以針對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不懂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聽講,這樣學習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了學生的手中,學生會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主動參與其中,從而根據教師給出的答案去與自己的答案進行比對,一旦發現自己的答案就是教師的答案時,就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驅使下,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就會變得更加高漲。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成果就會變得更好。
2.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在預習的過程當中,學生會對簡單的問題進行消化,從而在聽講的過程中,就會著重去聽自己不懂的問題。然而,不預習的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要全部接受教師所有問題的答案,因此,就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不僅如此,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啟發性問題也會感到十分的茫然,并不知道去哪尋求答案。還有一些學生在聽課的時候,有記筆記的習慣,對于教師所講的知識點,要全部記錄下來,就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所以,如果進行預習,學生對于問題的接收更有針對性,教師所提的啟發性問題,也能夠進行很好的回應,學生學習的效果就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3.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在面對嶄新的學習內容時,會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安排,進行不斷探索,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索能力會得到增強,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慢慢形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學生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擁有自學能力,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就會變得更加輕而易舉。
三、如何進行預習
1.閱讀法
閱讀法是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最為基礎的一種方法。學生在面對一篇嶄新的課文時,首先要做的一個步驟就是對全文進行通讀,掌握其中所有字詞的發音,對文章的大致意義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比如,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的預習時,學生可以先對文章進行一個走馬觀花的閱讀,對于文章中難以理解的部分,可以返回去再仔細閱讀幾遍,如果還是不能理解,可以將這個部分進行圈畫,從而帶到課堂上去尋求答案。
2.感悟法
感悟法是預習的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在預習課文時,學生可以去對文章進行感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對于給自己帶來比較深刻的印象的部分進行標記,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這部分的內容寫上自己的理解。例如,在進行《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的預習時,學生可以對文章中自己感悟較深的地方進行標記,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標注。標注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評價、感想等等都可以寫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熏陶,又可以使自己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是十分有幫助的。
3.質疑法
質疑法也是在進行預習的時候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閱讀文章之前,學生可以對文章的標題進行深入分析,來猜想文章大概講了一個什么樣的內容,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答案。學生還可以針對文章的題目來設置一個疑問,在預習之中,去文章中找尋問題的答案。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針對文章中的一些內容去設置疑問,然后在前后文當中找到答案。例如,在進行《徐悲鴻立志學畫》這篇文章的預習時,他們可以在閱讀文章之前,對題目設置疑問,“徐悲鴻為什么要立志學畫” “徐悲鴻在學畫的過程中都遭受了什么挫折”等等,然后在文章當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就能夠促進預習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學習當中進行預習活動,對于學生課上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預習,從而提高預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嚴先元.追求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