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琴
摘 要: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識記了很多漢字,積累了很多詞匯,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所以小學中年級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中年級的學生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對未知和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語文教師要立足于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新閱讀教學理念,從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開展形式新穎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的世界里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閱讀興趣;提升策略
閱讀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閱讀教學是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的發展,著眼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成功和自信,讓學生產生“樂讀”的想法,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領學生從課本中挖掘閱讀的快樂,把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外,把閱讀教學和誦讀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為中年級閱讀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滿足中年級學生追求個性和創新的要求。
一、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情感感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指的就是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情感感悟,學生領會了文本的思想感情,自然在朗讀時會真情流露,這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悟課文的感情色彩,加強學生與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建立情感上的聯系,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獲得最真實的閱讀體驗。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從課文的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例如“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體會風的聲音,“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感悟水聲的氣勢磅礴,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美和情感美,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動物的聲音進行想象,學生聯系自己在自然界聽到的聲音,想象自己就身處在大自然中,側耳傾聽大自然都演奏出了什么聲音,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大自然聲音的魅力,通過在腦海中重現大自然的聲音,和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課文的情感感悟,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學生就會自主對課文進行閱讀,體會閱讀帶來的情感共鳴。
二、巧妙設疑,引導學生走入閱讀的世界
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要巧設懸疑問題,讓懸疑問題成為閱讀教學的“引子”,讓它牽引著學生開展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引導學生在文本中尋找答案,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走入閱讀的世界,又可以提升閱讀興趣,不失為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就課文內容先設計幾個問題,增加課文的懸念,讓這些問題牽引著學生開展自主閱讀。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時,可以先設計這樣幾個問題: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內洞都有哪些景觀?外洞的景觀有哪些?作者怎樣描寫外洞的狹窄的?教師通過巧設懸疑問題,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積極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懸疑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閱讀向主動閱讀轉變。針對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更好地挖掘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閱讀教學和誦讀比賽有機結合,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中年級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把閱讀教學和誦讀比賽有機結合在一起,為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注入鮮活的生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朗讀者大賽”,讓學生自由選擇題材,看誰的朗讀情感最充沛、誰的聲音更“聲入人心”,由大家投票選出“最佳朗讀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在緊張激烈的比賽氛圍中體會閱讀的魅力,鼓舞學生積極備戰,提升對閱讀教學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PK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小組成員輪流誦讀課文,有讀錯的地方就要停止誦讀,由下一位組員接力進行誦讀,看哪一個小組用最少的人數完成規定內容的閱讀,一人在誦讀文本時,由其他小組進行監督,監督的同學會認真閱讀文本,以便及時發現誦讀同學的錯誤,誦讀的同學會認真閱讀避免犯錯。比賽過程中所有學生都會全神貫注地閱讀課文,閱讀得津津有味,讓學生在緊張的比賽氛圍中體會閱讀教學的魅力。教師把閱讀教學和誦讀比賽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班級閱讀教學效果。
四、加強課內外溝通,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課內閱讀和教學畢竟是有限的,課外閱讀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課外閱讀的拓展和延伸,以便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一切契機營造良好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了《盤古開天地》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搜集《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進行閱讀。在學習了《蟋蟀的住宅》一課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整本的《昆蟲記》,了解其他昆蟲的習性和特點。這樣有目的地進行拓展和延伸,既能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把閱讀教學落到實處。
總之,閱讀教學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師要著眼于中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認知水平開展閱讀教學,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升華情感,在閱讀中拓寬眼界,引導學生由“埋頭苦讀”向“快樂閱讀”轉變。
參考文獻:
[1]鄒瑜.淺談中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6(28):24-25.
[2]王連忠.淺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J].讀與寫雜志,2015(12).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