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月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成為發展的重點,藝術教育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必然備受關注。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創新人才,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使其成為祖國藝術節的棟梁之材。高校為了公共藝術成立了專門的教育機構,為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公共藝術人才。
關鍵詞:藝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受到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創新教育的發展歷程十分坎坷。藝術教育作為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本應該在教育體系的大綱里,但是受到各方面影響導致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遲遲融合不到一起。據調查研究表明,注重藝術教育的學校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開設藝術教育對培養創新人才的必要性
藝術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家在學習的過程通過對藝術不同的理解,激發出無窮的想象力來構建自己的藝術創作。培養一個創新型的人才是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原來單純的科學知識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所以我們要在原來的教學方式上結合藝術教學。在科學知識與藝術教育兩者融合的教育之下培養出來學生對于藝術的創造性具有廣闊的空間,可以使學生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對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在過去學生所學的思維邏輯都是停留在探索、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思考方式,他們適用于數理化等理性的學科,但是面對語文、藝術這些感性的學科顯然他是不適用的,他們需要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思考,所以說形象思維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
二、高校開設藝術教育課程在創新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
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保障,無法落實藝術教育的措施,盡管許多的高校為了使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建立了相關的藝術教育中心,但是在運行的時候學校對其的忽略導致了它的自主權相對較弱,沒有存在感。在全校設立的公共藝術課也因為學校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對其喪失學習興趣,藝術教育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想法起不到相應的作用。
盡管國家教育局對于藝術教育有了相應的指導,要求每個大學所具備的專職藝術老師控制在學校總人數的百分之零點二左右,但是在實際的學校教學中很少由學校能達到這個標準。由于很多綜合類學校對于藝術類的專業開設的很少,所以在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學歷層次都存在不合理的問題無法滿足學校普遍展開藝術教育的需求。雖然教育局頒布了相關的文件但由于大部分的學生專業不是關于藝術類的所以在專業課與藝術課的學習之間存在了一定的矛盾,導致了公共藝術課的普及度還不是很高。
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一)通過公共藝術事業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創新能力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培養是很難顯現出來的,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們進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首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要將原來傳統的知識技能培養轉化為藝術思維的想象,不斷實踐探索,破舊立新。當前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在進行公共藝術的授課時都忽略了藝術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已經思維定勢沒有創新。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應該改變教學目標,由原來單純的教授知識技能轉變為知識技能與藝術思維理念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這樣便于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公共藝術的教育中,老師所扮演的僅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將傳統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之后,恰當的激發學生的思想,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想象,這整個過程中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學生在課上吸收了老師講解的內容之后,在課下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借助文獻資料、音像資料等不同的資料來充實自己。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是感性的藝術探索之旅,學生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參與其中,是自己的技能與創新潛力都得到了開發。
(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來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
通過公共藝術教育幫助學生塑造創新人格,是為了強調學生在進行創作時作品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因為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逐漸打開創造出愈多具有意義的作品,但是這其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刻板的模仿和抄襲,這對學生未來的藝術發展有著極大的阻礙。例如,老師在對美術教學中色彩和線條的運用時,可以給學生營造出一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要固定藝術品的處理方式,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當老師給出一種處理方案時,應該讓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處理方式,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不要順從大流,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總之,公共藝術教育對高校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要不斷加強藝術教育領域的創新與突破,探索藝術教育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國家創新之才,使我國高校未來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宋琴琴.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研究——基于南京9所著名高校的調研報告[J].藝術評鑒,2018(18):115-117.
[2]喻秋蘭,蔣笛.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長沙大學學報,2018,32(1):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