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榮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德育工作質量是衡量各項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文章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課堂教學、開展德育專題活動、重視實踐活動等方面研究德育生活化的實施途徑,并分析專題活動德育生活化的實踐案例。
關鍵詞:農村學校;德育工作;生活化;實效性;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17-01
德育工作是農村學校各項工作的重要支撐,是衡量各項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切實轉變教育理念,克服泛泛而談的膚淺說教,將德育工作寓于生活化的實踐探索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注重知行合一,促使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建設和諧、生動的校園文化,可以讓學生生活在良好的文化環境之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德育工作者,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潛在育人作用,促使青少年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這就需要樹立校園人文風氣,以濃厚的人文氣息感染學生、啟迪學生、感化學生。同時,還需要加強硬件建設,借助人文建筑、德育標語、德育雕塑等,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
2.注重課堂教學
作為德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學校需要加強德育生活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注重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人際交往、心理健康、思想意識等層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各科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科教育的德育生活化內容,讓學生生活在濃厚的德育氛圍中,發揮教學育人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開展德育專題活動
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者必須基于自愿、自省、內化的原則,經常開展德育專題活動,展現道德模范的精神,講述道德模范的故事。在德育專題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創設生活化的德育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道德,促使學生道德認識、情感的自我構建。
4.重視實踐活動
學生所獲得的道德認識,需要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學校要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道德觀念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實踐認識生活,學會感恩、學會做人,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筆者牽頭組織了我校“感恩教育”德育專題活動,專題活動讓學生認識了感恩品質,踐行了感恩行為,引發了道德沖突,思考了感恩意識,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是筆者開展“感恩教育”專題德育活動的一些思考。
1.多方組織,讓學生認識感恩品質
為了讓學生認識感恩品質,筆者發揮多方力量,將感恩意識滲透到學生學習、校園文化、課外活動之中。首先,構建感恩課堂。要發揮各科教學的作用,引導學生認識感恩品質。教師可以列舉學生身邊的例子,使學生獲得更多關于感恩的感性認知。比如,通過媽媽每天為自己準備熱氣騰騰的飯菜、干干凈凈的衣物等事例,認識父母之愛。其次,加強校園感恩文化建設。除了感恩父母之外,教師還要拓展感恩的領域,增加感恩老師、感恩國家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多元化的感恩意識。
2.組織實踐,讓學生踐行感恩行為
我校組織了“感恩月”專題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感恩實踐活動之中。比如,組織一些細化的生活活動,如每天打掃家庭衛生(或教室衛生)、每天擦黑板、每天洗菜、每天撿一些垃圾、每天洗襪子等。要為學生安排不同的任務,發揮學生個人特長,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道德沖突,讓學生內化感恩意識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德育專題活動時,要關注生活元素中的情感內涵,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認識生活、感悟生活,這樣能使感恩意識更為具體形象,避免概念化的泛泛而談。要借助道德沖突,實現深層次的觸動,促使學生將感恩意識轉化為自身行為。例如,筆者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了班級談話活動,通過提出如下問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1)我們都有父母,仔細想想,父母為我們做了什么?這個問題能讓學生聯系自身經歷進行感同身受的體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細節之處感悟親情。(2)你想對自己的父母說些什么?這個問題讓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結合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進行設身處地的感悟。(3)在每天洗菜活動中,你感到厭煩了嗎?你堅持了感恩行動嗎?這些問題能讓學生在步步緊逼中引發深度思考,學生會從自身經驗出發,對自身行為進行反省。(4)父母每天為我們做很多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而我們干了一個月就感到厭煩,這說明我們缺乏什么意識?這個問題能讓學生陷入道德沖突,學生會進行慎重的思考,考慮要不要感恩、如何感恩、如何長期堅持等問題。
總之,作為德育工作者,要注重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要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課堂教學、開展德育專題活動、重視實踐活動等途徑,真正落實學校德育生活化的要求,讓學生在認識、踐行、思考、自省的過程中,加深對道德內容的理解,從而促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建衛,黃富春.生活德育化與德育生活化[J].中國德育,2018(18).
[2]胡蕎麗.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劉晴.德育生活化的理論依據及其現實意義[J].當代教育科學,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