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

【摘 要】 內控評價報告是企業內部控制情況的載體,能夠有效反映企業內控運行情況,隨著投資者對于內部控制信息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內控評價報告的重要性程度也日益增加,企業通過披露內控缺陷信息的方式來接受投資者的監管,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 內控缺陷 缺陷認定標準 缺陷披露情況
近年來發生的財務事件,從表象上來看發生原因各不相同,但其無一不指向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成了企業當下所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造紙業上市公司2018年度內控評價報告進行搜集、整理,總結當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和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一、目前造紙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及披露情況現狀
1、樣本選取
截至2018年,共有24家造紙業上市公司在滬深證券交易所進行掛牌交易,本文以此24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分析,
2、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情況
截至2019年5月1日,造紙業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18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通過對2018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的信息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后,得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統計表(表1)和內部控制缺陷存在原因情況統計表(表2)。
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及披露存在的問題
1、內控缺陷認定標準過于形式化,操作性差
通過對2018年度各上市公司披露的內控評價報告進行分析發現,雖然所有的企業都對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進行了披露,但其披露內容都僅僅只是根據準則規定進行的形式化披露,沒能結合企業內部的具體情況制定具有企業自身特點的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從而導致內控缺陷認定流于形式。
2、缺陷的認定依賴于人員的判斷,具有主觀性
從披露信息的標準上來看,可以將內控缺陷認定標準分為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兩類,其中主要以定性標準為重,而定性標準的制定方式基本采用文字描述,這就很容易產生歧義,導致缺陷的認定具有主觀性。
3、內控缺陷披露不夠完善,且避重就輕
企業一般認為對其內部控制的缺陷進行披露,是一種負面信息的傳遞,不利于樹立企業形象,所以在對內部控制信息進行披露時,企業一般會避重就輕,選擇影響程度較低的一般缺陷進行披露,而對重大或者重要缺陷避口不提,或者將其降低重要等級進行披露。
4、內控評價報告披露形式多樣
目前,我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還尚未形成像財務報告一樣的規范體系,導致上市公司在出具自我評價報告時,沒有統一的格式或者模板對披露信息進行規范,不同企業之間的報告形式多樣,披露方式以及披露信息的詳細情況也參差不齊,導致企業之間的信息難以進行對比。
三、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及披露的對策
1、健全相關內控缺陷認定及披露的有關制度
有效的體系與規范的制度是內部控制穩健發展的基礎保障,雖然目前我國頒布并實施了一些與內部控制相關的文件,但這些文件大多數都比較籠統,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定困難,這就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制度來對具體事項處理進行細化,細化內控缺陷認定標準,具體化每一標準所對應內容,使上市公司可以準確認定缺陷并對其進行分類;同時,對上市公司內控評價報告披露形式進行規范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從披露格式上進行規范,統一企業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格式,使企業間內控信息更具可比性;其次對信息披露內容進行規范,內控信息采取定性與定量信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披露,使投資者能夠更全面的了解企業內部控制情況;最后明確每類缺陷的所屬錯報層級,減少由于主觀判斷所帶來的錯報評級差異。
2、增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動機
企業對內控缺陷信息的避重就輕,主要是由于其認為內控缺陷屬于負面信息,會導致企業失去現有或潛在投資者。此時,證券市場應當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市場的參與者了解內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對于企業而言,內控缺陷信息的披露起到了監督作用,使企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調整與修改,達到提升企業整體效益的作用;對于投資者而言,企業正確認識到自身內部控制的不足并不斷進行自我調整,這將為企業的持續經營奠定基礎,投資者更應該看好企業的發展前景。
3、增強相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企業應當建立能夠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內部控制體系,而其建立的首要條件是相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企業應當積極培養和儲備相關內部控制人才,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加強對于內部控制人員的專業培訓,同時在培訓內容中加入有關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方面的知識,使相關人員深入了解內部控制,其次,需要增強相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使他們了解到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使其自覺參與到相關培訓當中,從而從根本上實現內控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丹丹,吳鳳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及其披露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03):44-45.
[2] 張潤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規范性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