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電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淘寶、美團外賣、滴滴出行等都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新事物。電商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市場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也給稅收管理帶來挑戰。本文結合電商企業的商業模式,解析相關法律主體的納稅義務及稅務管理。
【關鍵詞】 稅務管理 電商企業 稅會差異
一、電商企業的基本類型
電商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實現貨物或服務的銷售乃至線上支付的商業模式。各類電商可分為以下幾類:
渠道自建類電商,即自行建立網站并基于該網站實現銷售的企業,既包括傳統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如京東自營等,也包括基于互聯網技術開發銷售的新型產品或服務,如視頻網站,在線教育等。
渠道購買類電商,即通過入駐電商平臺購買銷售渠道并在線上實現銷售的企業,如京東入駐商戶、淘寶賣家、入駐美團外賣的餐飲企業等。
二、電商企業的稅務處理
相對于傳統企業,稅法并未就電商企業作特別規定或給予特別的稅收優惠,公眾輿論中的“電商不征稅”是根本不存在的,互聯網只不過是電商企業的工具,電商企業銷售收入,均應照章納稅。盡管如此,電商市場也普遍存在一些稅收疑難問題。
(一)一般業務的稅務處理——以渠道購買類電商為例。例.F公司是一家入駐淘寶平臺,主營服裝銷售的電商企業(一般納稅人),一下是它支付寶交易記錄中節選的一筆:某件女裝原價209元,F公司開展滿100減5元促銷活動,折后售價為199元,其中,消費者信用卡付款197.62元,使用積分抵減1.38元。另外,F公司支付 “淘寶客”推廣費9.95元,快遞費7元,商品不含稅進價為150元,并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
2.從F公司支付款項備注描述來看,阿里巴巴旗下多個公司均參與到淘寶商城的經營中,并負責不同的項目。
(1)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向F公司提供消費者使用快捷支付取得的手續費收入,按照“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系統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繳納增值稅。
(2)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收取的天貓傭金按“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系統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繳納增值稅(積分部分詳見后文)。
(3)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負責收取淘寶客傭金,收取的傭金也需按“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系統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繳納增值稅。
(二)積分業務。常見的積分業務有兩種,一是甲方獎勵的積分在甲方使用;二是甲方獎勵的積分在乙方使用。
1.甲方獎勵的積分在甲方使用。稅務處理:積分本質上是對未來期限內消費的折扣承諾,會計基于權責發生制原則對積分公允價值予以確認為遞延收益,待積分使用或過期時,再行轉入營業收入,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稅務處理上,應在商品銷售時全額計算繳納增值稅,并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下次購買商品時,則按照折扣后(積分兌換后)的實收金額繳納增值稅,積分自遞延收益轉主營業務收入部分不再計算繳納增值稅。
2.甲方獎勵的積分在乙方使用。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促銷展業贈送禮品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50號)文件規定,在京東網站購物的消費者以及銀行的持卡人取得的京豆或積分,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京東或銀行亦無扣繳義務。
三、電商企業的稅務管理
(一)小型或微型電商:優惠扶持、加強監管。《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規定,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上述優惠政策對于小型電商而言,具有較大的優惠力度,但是由于當前稅收征管難以觸及個人層面,再加上買家不要發票,導致中小電商普遍零申報。隨著金三系統的日益完善,對于自然人納稅義務的監管將會進一步增強。
(二)中型電商:規范征管,堵塞漏洞。中型電商主要存在不開或少開發票、不報或少報收入的問題。
對此,我們很難用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體系中購買者倒逼銷售者開票的機制來應對。面對這種情況,有效的解決辦法不能寄托在消費者索要發票上,而應當建立在對銷售者開具發票的流程約定或者制度規范上。京東商城采取的“逐筆開具電子發票”模式值得借鑒。對于京東商城等電商平臺而言,發票開具金額及數量巨大,開具電子發票可以有效提高整體運作效率,節省開具紙質發票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
對于中型電商不列或者少列收入的問題,要著眼于大數據的處理,立足于稅務機關信息化建設工作開展。電商企業有別于傳統零售企業的最大特征就是交易的“網絡痕跡”或者“電子痕跡”。所有的網上銷售記錄,從接收訂單到收款,再到發貨、配送、評價和退換貨都有“痕跡”可以追蹤。有鑒于此,建議通過修訂稅收征管法,明確各類平臺的披露義務,在稅務機關與平臺商之間建立信息交換機制,適時通過電商提供的數據與申報信息進行比對,加強后續風險管理。
(三)大型電商:信息共享、整體應對。稅務機關應與電商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新的市場環境、新的網絡技術和新的信息流轉方式,促生出新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從產生到現在,其銷售結算方式、倉儲分揀方式、物流配送方式日新月異,在這個過程中,大型電商作為數以萬計的網店的依存平臺,作為紛繁龐雜交易數據的儲存基地,其本身既是真正的大數據的制造者、又是海量數據的擁有者和處理者。稅務機關應加強對于電子商務企業的管理,必須從大型平臺電商處獲得入駐電商的交易信息。鑒于入駐電商企業的跨地區性,建議由國家稅務總局層面與平臺商實現數據共享,并自上而下分解各地稅務機關需要的數據信息。
大型電商境內外關聯交易錯綜復雜,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應從集團整體層面開展風險應對工作。對于集團成員企業之間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的行為,應依法開展特別納稅調查和調整。
【參考文獻】
[1] 司月峰.電商企業的稅收流失及征管問題研究——基于濟南市天橋區的案例分析[D].山東大學,2017
[2] 張中帆.基于第三方平臺的完全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的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6.
作者簡介:周鵬飛(1997—),男,漢族,安徽滁州人,稅務碩士,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稅務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