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蓮
摘 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農村學校教學正在發生變化。文章針對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學,從實現語文課堂環境的改善、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個方面探究如何利用“互聯網+”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學校;語文課堂;視野;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73-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同樣也帶來教育事業的變革。在農村學校,語文教學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構建高效課堂,通過現代技術的融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更加信息化,讓農村學校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本文從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學入手,探討利用“互聯網+”打造更加高效的、更加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
農村學校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語文課堂教學往往缺少豐富的教學手段。為了改善課堂教學環境,農村學校可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來實現信息的獲取,這不僅能使教材內容得到豐富和拓展,而且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學習新的知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凸顯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讓學生不斷地積累學科知識,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語文教學手段更加新穎,這對于實現農村學校語文教學的目標有積極意義。
在農村學校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將“互聯網+”與語文課充分結合,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運用“互聯網+”的語文教學模式,可實現對課堂的有效管理,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或者輔助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營造一種生動的語文環境。例如,語文翻轉課堂是一種全新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大大提高,課堂更加高效。
農村學校的學生面臨的環境和條件還不是很理想,對于拓展眼界來說,學生只是通過一些圖片或者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農村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組織學生在計算機機房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分組學習等方式積累語文知識,擴大學習領域和視野。
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積累知識、拓寬眼界的過程,“互聯網+”的融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認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結合課文不斷地豐富學生的體驗。例如,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參觀人民大會堂》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人民大會堂建筑的一些特征,感受到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觀。在計算機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和教師的講解對人民大會堂進行直觀的了解,引導學生在網上自主探索人民大會堂的相關資料,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建筑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結合時事介紹人民大會堂的重要作用,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在農村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實現知識的拓展,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有趣導入。語文課程導入有很多手段,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對每一節課都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課堂導入才是有效的。導入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做好一節課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互聯網+”的助力下,教師應當根據教材內容以及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出生動的課堂導入情境,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進行積極的鋪墊。
在語文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搜集網上的資料,制作一些幻燈片來輔助教學,在幻燈片上多運用一些插圖或者視頻,并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能夠調動多種感官感知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參與教學課堂的興趣。例如,在小學一年級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講解課文知識,為學生解讀課本中的故事,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助力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在這一動態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播放動畫片的過程中進行故事復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與理解講述該課的內容。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總之,對于農村學校來講,利用“互聯網+”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互聯網+”,實現課堂環境的改善,拓寬農村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創新教學手段,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促進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參考文獻:
[1]周文芹.淺談“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J].內蒙古教育,2016(32).
[2]程澤華.理趣課堂的新取向——“互聯網+”時代語文學科教學的新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32).
[3]俞文靜.網絡環境下小學語言閱讀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