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歐書陽

【摘 要】 網約車——共享經濟模式的應用范例。它不僅盤活了社會閑置車輛資源,還滿足了大眾個性化出行需求,相對改善了城市“打車難”的現狀,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為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市場的“新寵”。網約車帶來社會效益的同時,也顯露出了一系列政府監管“困境”。本文以協同治理理論為工具,對網約車監管現狀進行分析,并剖析其網約車政府監管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優化建議。
【關鍵詞】 網約車 政府監管 協同治理
一、城市網約車的出現與政府監管
網約車(網絡預約出租車):即乘客通過手機APP下單,告知司機自己當前所處位置及目的地,再通過平臺派單,司機接單后將乘客按規定時間送到指定地點后,乘客通過手機在網絡上支付乘車費用。
網約車發展之初,由于自身的不完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從中央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及合法化和的挑戰來探討網約車政策。網約車政府監管歷程見表1。
二、城市網約車政府監管存在問題——基于協同治理理論視角
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首次提出協同學。其強調系統內確立共同目標,各組成部分圍繞共同的目標,相互配合、相互協調,達到“1+1>2”的效果。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公眾等通過經濟、法律、行政等治理方式,共同管理公共事務,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網約車的監管過程是多主體參與協同治理的過程, 網約車的監管過程與協同治理理論的特性“天然”的契合性。在此基礎上,本文試圖運用協同治理理論為工具,從政府、平臺和消費者等三方面分析重慶網約車政府監管現狀,以期為網約車政府監管提出建議。
(一)政府監管層面:政府監管存在角色缺位。政府對網約車監管涉及諸多方面:法律及政策文獻、監管主體對象及監管措施等。目前政府對網約車的監管還存在諸多不足。如信息缺乏導致監管缺位。平臺有乘客和司機的個人信息,平臺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互聯網技術對用戶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實現網約車便捷優質的服務。但是,一旦用戶在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它就會對用戶隱私構成威脅。政府相關部門并未與平臺完全對接,無法實時監管網約車平臺對用戶信息的使用情況,因此由于信息不暢導致政府監管缺位。同時缺乏對司機的監管,由于對司機監管不嚴,某些司機自身因不夠網約車司機注冊資格,冒然盜用他人信息進行網約車運營。對網約車司機的放松監管不僅是平臺的失職,更是政府監管的缺失,司機自身的資質不足,給道路交通安全和乘客人身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二)平臺監管層面:平臺監管力度不夠。當前網約車監管遵循是政府監管+平臺監管相結合的模式,但仍有許多“缺陷”。網約車平臺注重盈利,對內部監管松散。車輛質量參差不齊,車輛和司機的信息與登記的信息不一致,平臺對此“視而不見”。政府監管方面,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相關法規對網約車的準入設置了較高門檻,將網約車交由出租車行政管理部門監管。由于平臺監管與政府監督缺發對接,監管成本增加。脫離網約車平臺后,政府的監管僅適用傳統出租車。如果平臺監督不配合政府監管,則運營風險和安全隱患層出不窮。
(三)消費者層面:缺乏健全的消費者維權機制。網約車預約方面,消費者合法權益遭侵犯的行為常有發生。網約車預約涉及乘客姓名和電話號碼,不法分子借此獲取乘客個人信息,給消費者人身安全、信息安全、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某些司機無視定價,在出行高峰期趁機加價。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承擔承運人責任,對消費者維權機制規定了解決辦法。對消費者維權機制規定了解決辦法,但是,大多數都是原則性的,缺乏明確的規定,不能保證乘客及時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法律法規層面:法律法規效力低。目前,在網約車監管實踐中較多適用是《暫行辦法》,但其僅屬于部門規章,法律地位較低且效力低。《暫行辦法》將制定具體規則的權力交移給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對網約車準入擁有審核權、裁量權。由于實際情況各異,地方法規針對同一問題規定不盡相同,在實際問題處理中網約車糾紛的解決,缺乏統一的適用系統標準。
三、改進城市網約車政府監管對策措施
(一)加快網約車監管立法。為避免事故的出現,或為了事故發生后能更好地解決網約車糾紛,政府加快立法步伐。隨著《網約車監管法》出臺:著力平衡各個地方政府的相關規定,確保處理網約車糾紛有統一適用標準。堅持比例原則,在消費者、網約車司機、網約車平臺以及政府之間尋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在兼顧各方的利益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立法。
(二)明晰網約車政府監管角色定位。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是網約車監管中關鍵所在。新公共服務理論核心原則: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障公共權益,是協調者和仲裁者的扮演者。市場有自發性的特點,只有明確政府監管出發點,才能實現政府角色轉型。政府應發揮市場監管職能,須合理界定政府監管相關內容,完善政府監管的詳細程序,監管過程須透明化。對其行業的有效監管,需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政府的監管地位、責任、方式。政府監管部門應改變自發制定政策、自我執行政策、自我評估的模式,及時進行監管,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加強網約車平臺運營政府監管。網約車安全是政府和企業必須共同遵守的底線。在網約車發展過程中,應加強政府監管+平臺監管,始終把網約車安全放在首要地位。目前,鑒于重慶市網約車監管效率低,可借鑒“政府+平臺”監管模式的基礎上創新。遵循政府監管網約車平臺,網約車平臺監管則對內部的司機和車輛進行管制。這樣不但能節約政府監管成本,還能對網約車予以管制,有利于促進網約車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四)強化網約車消費者權益保護。在網約車運營中應合理建立相關消費者維權機制。首先,因消費者個人情況各異,如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觀念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各有千秋等,許多消費者在維權中表示有眾多困難。網約車平臺應盡力簡化平臺消費者的投訴程序,可探索形式多樣的投訴辦法,如電話投訴、網絡投訴、投訴信箱等方式。若接到投訴,網約車平臺應第一時間對事件中的車輛和司機進行調查,確保及時有效。其次,網絡平臺應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完善處罰措施。為應對司機惡性加價,相關部門可統一定價。網約車平臺應與公安機關保持交流、銜接,嚴格審查有犯罪記錄的司機,防范非法分子趁機侵害消費者權益。最后,建議針對網約車糾紛建立消費者維權速裁機制,以減輕司法負擔。
結 語
在共享經濟背景下,網約車不斷發展和完善。政府認同網約車的合理性,還賦予了網約車合法性。當前出租車行業正在朝縱深改革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諸多實惠和方便,得到大眾的認可和贊同。網約車作為新興產業,在其“合法化”進行時,政府不能輕視對其監管,更不能忽視消費者和司機權益的維護和保障,更應實施規范化管理,明確監管規則,讓消費者體會到政策帶來的福利,而網約車運營秩序也將逐步規范化,實現網約車新業態的規范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超,王建劍.網約車監管問題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07):68.
[2] [德]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成功的奧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12.
[3] 石杰琳,秦國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政府轉型:角色轉變和制度創新[J],中國行政管理,2014(1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