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洋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帶了巨大沖擊,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市場中的重要角色,有必要適時的進行金融創新與改革。盡管外界環境和相關制度等方面對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存在一定制約,但商業銀行仍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主動轉變經營方式與理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將金融創新落到實處。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 商業銀行 金融創新
一、新時期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必要性
(一)金融創新的涵義。新時期下,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有其獨特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內涵。首先,從行業特殊性角度,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并不直接向市場提供實體產品,而是向公眾提供金融服務,包括儲蓄、理財等,因此商業銀行進行的金融創新不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的,而是通過經營模式和觀念的改變與創新實現的,進而提供不同以往的金融服務。第二,從新生性角度,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起步與發展,商業銀行迫于市場壓力,模仿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類似的業務活動,然而停留在業務層面的改變并不是真正的金融創新,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并不單單是模仿與追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腳步,而是在新時代下找到獨特的客戶群,推出全新的金融服務以滿足其需求。第三,從涉及內容的廣泛性角度,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涉及范圍極其廣泛,金融服務的創新不單單是金融服務本身,而是從經營理念到最終的金融產品的呈現這一系列內容。
(二)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被撼動。首先是市場份額被嚴重搶占,在不同的銀行之間已然存在激烈的競爭,互聯網金融的介入,更使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日漸減少,失去了其原有的市場地位。由于商業銀行缺乏有競爭力的金融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不夠清晰,因此,相比于網絡金融平臺,商業銀行是非常劣勢的一方。其次,商業銀行存在過一段時間的急劇擴張,但是伴隨規模急劇增長的是金融項目的單一。一直以來,商業銀行主要面向大型企業提供貸款,忽視了中小企業和個人貸款的廣闊市場;同時,在開展金融服務時,大多數商業銀行不能針對具體客戶提供定制服務,只是通過傳統的手段開展儲蓄、投資等業務,因而并未與客戶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客戶黏性低、極易流失,而商業銀行也只是通過簡單的貸利差進行盈利。第三,商業銀行定位于服務業,要主動迎合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理財是有著巨大價值的發展方向,商業銀行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進行金融創新,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出全新的、符合大眾需求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保證自己在金融市場的價值與地位。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創新發展現狀
(一)金融業務與金融科技的創新。首先,目前商業銀行在堅持傳統業務的之余,已經在積極著手開展中間業務。所謂中間業務,銀行不需要自行出資,而是通過為客戶理財、提供咨詢等服務獲得盈利收入,包括人工費、咨詢費等等。由此可見,銀行提供的中間業務可以最大程度保護銀行自身資產的安全性,同時該類業務的回報率更高。其次,商業銀行也在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科技方面的創新,搭建自己獨特的金融平臺。雖然商業銀行已在金融業務與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創新,但金融業務仍有待拓寬,金融科技在親民方面也有待完善。
(二)金融管理制度的創新。商業銀行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人員組織上存在一定集權性,因而商業銀行并不是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獨立經濟體。雖然商業銀行在不斷地進行相關制度的改革,但仍在存在權責不清的現象。金融創新的實現是以管理制度創新為前提的,只有商業銀行的制度適時改革,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才能形成內源的動力,促使金融創新的實現。
三、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發展制約因素
(一)制約金融創新的環境因素。金融創新的實現需要一定的金融環境,而當下中國社會的金融環境對金融創新存在一定的制約。首先,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對利率等仍存在一定的管制,不能完全由市場掌控,致使商業銀行缺乏關于市場波動的風險意識,對于利率、外匯等的認識相對停留在表面,因而限制了與其有關的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與創新。其次,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金融創新需要一定條件的技術支持,包括大數據技術、數學建模等等,然而由于我國相關技術起步較晚,目前很多軟件系統仍然需要從國外引進,不僅后期維護存在困難,在引進對接方面也存在諸多障礙,技術的相對落后,是實現金融創新的重大阻礙。第三,在我國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國有銀行占據絕對優勢,甚至在市場上呈現一定的壟斷現象,這極大地打擊了銀行創新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金融創新的步伐。
(二)宏觀層面的制度約束缺陷。目前金融市場的制度方面也存在若干問題,制約著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首先,由于分業經營制度的存在,銀行、證券、保險等不同的行業之間,存在著無法跨越的屏障,不同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靈活,商業銀行單方面無法有效的打通各個行業,而這恰好是進行金融創新的前提,因而阻礙了金融創新的開展。其次,金融監管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融創新的實現,由于傳統金融市場的分業經營,而監管機構眾多,無法做到一一對應,因而會導致監管不力;同時,監管機構更加注重對負面內容的監管,而金融創新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衍生物,其發生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監管機構對于負面內容過于嚴苛,安全高于一切,使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空間大大減少。第三,我國商業銀行不同于網絡金融平臺,商業銀行盈利所得利潤不完全由銀行自身所有,由國家占有一部分,而網絡金融平臺的盈利利潤則可以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資本,兩相比較之下不難理解,商業銀行缺乏金融創新的動力,而互聯網金融平臺更愿意承擔較高風險,開展新的金融服務。
(三)商業銀行沒有依據客戶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商業銀行作為服務業,金融創新應依據客戶需求,而目前現存的金融創新成果大多不盡如人意。首先,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創新產品少,金融創新大多浮于表面,沒有認真分析市場,迎合市場需求,只是簡單的模仿、跟隨,忽略了很多值得開發的市場,諸如個人理財、消費信貸等。其次,目前商行推出的新業務,影響范圍仍較小,尚未產生規模效應,同時,很多創新金融服務項目只是徒有其表,并沒有真正提升金融服務質量。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則是牢牢抓住市場的需求點,準確切入,推出了眾多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產品。
四、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對策研究分析
(一)轉變經營方式,打通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在新時代下,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實現金融創新,首當其沖的就是商業銀行經營方式的轉變。商業銀行應注重線上銀行的開展與運營,線上銀行作為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銀行的運營模式,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可以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線上銀行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不僅實現了快捷支付,更方便了用戶查閱信息、理財投資等,與此同時還可以節省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與之相對應的是線下銀行的發展,線下銀行主要指社區銀行,可以看作是傳統銀行的演變,線下銀行的定位與線上全然不同,線下銀行主要是面向中高端客戶群,為其提供更為安全、高檔的金融服務,培養客戶的信任與感情,增加客戶黏性;線下銀行可以實現的大額交易、面對面直營等,是線上銀行無法實現的。商業銀行應該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線上線下兩手抓,實現經營方式的巨大轉變,推出全新的金融服務。
(二)建立智能支持系統,實現服務系統升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商業銀行應牢牢跟緊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網絡及其技術進行金融創新。首先,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建立智能支持系統,這個系統以互聯網作為依托,收集客戶的數據進行分析,進行客戶側寫,準確定位客戶群,從而進行針對性營銷。其次,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產生了一定的威脅,但商業銀行仍可以積極的與互聯網金融開展合作,打通行業屏障,盡可能多的滿足客戶需求。第三,商業銀行可以廣泛借鑒目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渠道,以網絡為依托,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
(三)打造特色網絡融資與理財平臺。面對互聯網平臺的便捷高效,商業銀行可以從中學習經驗、為己所用。首先,商業銀行也可以推出線上融資服務,實現融資創新。尤其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可以開展線上自助申請貸款項目,將以往的線下項目遷移到線上,一方面方便了中小企業和個人,有效的解決了他們貸款困難的問題,簡化了貸款審批流程,減少了融資成本,大大提升了效率,切實為這部分客戶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將以往的線下流程遷移到線上,依托大數據,方便了銀行對貸款申請方進行全面資產審查,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降低了銀行的放貸風險。其次,商業銀行可以利用網絡金融平臺,積極拓展理財渠道,在打通行業壁壘后,可以廣泛的吸收客戶,使其觸角盡可能廣泛的接觸到金融產業的各個環節。第三,商業銀行可以加強與專業機構的合作,進一步建設線上的投資平臺,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理財服務與產品,同時實現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金融正以其開放、共享的特質,影響著傳統金融,促使商業銀行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積極的轉變經營方式、建設智能支持系統、打造線上融資理財平臺等,從理念、技術、產品等多角度著手,切實根據市場需求,將金融創新落到實處,使商業銀行在新時代下,依舊可以金融市場中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熊微.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的挑戰與應對[J].經濟研究參考,2017(1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