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摘 要】 我國商業銀行的產品推出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加速,其發展是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的改進,但是由于風險管理存在某些不完善,使得在產品的模式創新的過程中經常受挫,對客戶利益和銀行信譽是一個雙向的損失,本文旨在討論風險管理的具體方法,試圖為未來的金融風險管理提供適當的參考。
【關鍵詞】 金融創新 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已經有了一段時期,但是相比于西方幾百年的市場經濟的發展歷史仍然顯得有些短暫,一方面應當加強與國際市場經濟結合,另一方面盡可能加強自身市場經濟建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這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建設的目的。作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一環,商業銀行金融也需要將這一目的作為己任。在進行金融產品的引入和創新過程中,商業銀行必須積極調動自身創造力,但是同時應當避免創新金融過程中的風險與漏洞,實際上,大部分的金融產品的風險性過大以至于很多創新僅能夠停留在紙面上,如何讓自己的金融創新更加有實際的操作意義,這就是商業銀行突破當下困局的一個方法。建立一個完善的風險管控機制的重要性在此時也就顯得不言而喻了,我國金融究竟能否取得長足發展,在于風險管控能否建立于完善。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屬于國家影響色彩比較重的一類銀行,兼具了經濟性和社會性,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需要起到輔助管理金融市場秩序的作用。商業銀行的金融管理對市場經濟的運轉是十分明顯與積極的。金融創新對于整體金融市場的改進的重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商業銀行在當下的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得到的認可程度較低,大多數產品都得到了負面的評價,僅有的正面評價的產品也經常是叫好不叫座,市場認可度較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市場監督管理風險機制建設水平不足,需要國家的公權力進行引導和干預。經過筆者的研究,個人認為商業銀行當前遭遇困局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商業銀行本身的創新能力缺乏,創新型資產對于以前的金融產品的突破程度較小,有所建樹的更是屬于少數,此外商業銀行的創新大多是借助外界的合作來實現的,也就是通過其它組織的創新來讓自己推出產品,規避自主創新責任的同時也推卸了風險責任,一旦發生損失,商業銀行也完全可以避免自身承擔責任,久而久之就無形中降低了消費者對于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信任程度。這對于銳意創新的產品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在壞生態中無疑是無法創造出優質的創新型產品的。
二、商業銀行中的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金融的發展勢必伴隨著風險管理的發展,我國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控制已經逐漸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的關注,幾乎任何經營主體都需要和銀行展開一定的合作。一旦銀行的風險管理無法達到一定的標準,對于企業的經營安全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如何提升自身的商業合作的可信度就成為了現在擺在銀行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但是當前銀行的風險管理面臨著一些困境,一方面是是銀行外界環境的變動劇烈,銀行還尚未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迅猛變化,另一方面銀行的風險管理理念仍舊停留在一個較為落后的層面,無法順應新時代的經濟發展需要,這兩個原因共同造成了銀行的風險管理活動的建設不足,所實施的措施往往也只是杯水車薪,沒能夠起到一個真正的帶有市場規制職責的機構的作用。
三、對于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風險管理的建議
在當前社會經濟逐漸平穩,市場規范不斷完善的當下中國經濟大局中,沒有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體制實在是有違當前的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商業銀行的創新需要做實事,完成自身身為金融機構的職責。不斷完善自身的措施,最終起到幫助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的作用。
(一)加強風險預防意識。建立正確的風險應對意識是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的第一要務,我國的商業銀行受制于我國的中央銀行,需要輔助政府機關起到規制市場、維護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將目光從單純的盈利上引導到兼顧市場穩定與經濟效益上來,不斷地優化自身服務,增加自己旗下的新型產品與服務。并以新型的金融服務吸引新的個人、商戶的參加。向相對人普及金融風險的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收益越大,風險越大”的正確投資理財意識,并正確地解釋每種金融理財產品的風險大小。在解釋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投資人更容易明白的說法,而不是僅僅介紹皮毛,從實質上維護投資人的利益。從服務的細節和產品的發布、融資的細節入手,不斷建立自身的金融產品的優秀口碑,并在最后轉移成為自己銀行的優秀口碑。口碑是信任的基礎,一旦信任能夠建立,風險自然也就能夠降低。對每一項金融創新項目的風險進行合理化評估后再決定時候推出這一創新項目,不因為創新而創新,能夠有自己的正確的創新的速度和質量,并定期開展會議,總結創新經驗,規避創新誤區,為未來的創新性金融產品提供寶貴經驗。
(二)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商業銀行的金融環境本就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情況中,所以對于風險的不斷變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評估體制來對其做出實時反饋。充分總結和調查風險出現的同質性,并利用這些共性來完成實時對風險系數變動的分析。每一次的金融創新的過程都必須要經過這一體系的衡量,盡可能把創新性產品的風險降低到最低。在今后的金融創新性產品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評估流程,對以往的風險評估過程進行總結與分析,再和創新產品的特征進行比對,檢驗商品的可行性。盡可能地提升商業銀行對金融創新的把控能力。此外,無論是任何一種金融產品,都無法完全避免風險,這是投資金融產品的固有特征,商業銀行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評估機制來對每一個金融產品的風險大小進行評價與分析,實現對相應風險的準確管轄與控制,為每一個投資人的投資前提供一個準確的投資風險參考,為投資人的利益服務。一旦出現了損失,考慮對消費者的損失進行適當的補償,從而增加自己產品經營的可信程度。如果僅由消費者承擔風險損失,那么最終受損的反而是銀行的信譽。積極為消費者的損失提供部分補償,實際上是為長遠的收益進行了投資,只有國家足夠關注和信任,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益。
(三)健全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我國當下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商業銀行組成的,主要的金融類工作也是由商業銀行來進行實施管理。因此,商業銀行通過自身的內控機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可以實現對自身的信譽的構建以及維持整體金融市場的大體穩定。內控機制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長時間的構筑,在構筑的過程中要積極與消費者與監管者互動,聽取意見,從而在獲得改進意見的同時還能夠增進社會對商業銀行自身的信任。首先商業銀行需要直接針對自身所擁有的優勢和劣勢,不斷改進自身的內控機制,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敢于創新,再探索性階段積極創造新型的結構形式,并經過充分的測試和使用。當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尚有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有在問題十分嚴重的時候才能偵測到風險,無法在時間上有效地起到一個風險預測機制的作用。其次建立內控機制的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部門獨立出來,進行集中式的管理和控制,從而實現風險預測能力的集中使用,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在借鑒國家銀行較為健全的內控機制的同時加入作為商業機構的獨立創新型的內容,根據實際需求適當地改進和優化自身組織結構、管理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公開機制。消費者在參與金融活動中的過程中最為需要的就是商業銀行的信息發布。商業銀行在注重自身的機制和規章建設的同時一定要注重保證信息公開的及時性與完整性,唯有健全的信息機制才能夠充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依靠簡單的信息進行金融活動實際上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更是對整個金融市場的一種秩序上的破壞。信息不夠足夠公開的后果是長久的,因為一旦由于信息的原因導致了大規模的損失,消費者的信任就會一次性收回,又由于消費者對銀行是否隱瞞了信息是不清楚的狀態,所以以后即便銀行公開了所有應當公開的信息,消費者也會采取不信任的態度來審視銀行的信息發布。金融創新產品中間的層級較多,造成信息差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信息經過層層篩選和發布,最終公布于眾的實際上僅有部分信息,其中攔截的信息就勢必是為了維護某些利益集團個體利益的信息。不公平的交易模式也就產生了。這樣的金融市場的安全是肯定不足。建立一個公平發布平等交流的信息發布平臺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利用各種信息及時改變自身的投資比例和投資方向,增加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維護消費者的投資積極性,也就能夠維護交易市場的繁榮發展。
四、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與金融的交融、結合也不斷深入。金融市場在近年來對經濟的促進發展作用也越發明顯。但是,在投資旺盛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風險的存在,商業銀行的管理者需要注重對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強化風險機制的建立的同時幫助管理機構推行新的規定與政策。當下銀行都在進行新型金融產品風險管理的積極測試,對未來的期待也普遍樂觀,風險管控的課題難度較大,需要長時間的持續性研究,最終建立成一個立體性的風險管控機構,真正實現對宏觀經濟的幫扶與加持,在今后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利用多元化的方式來完成,以推動國內社會經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蕊蕊.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9):160-161.
[2] 胥欣華.探析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中的風險管理[J].中國商論,2016(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