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淵
【摘 要】 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歷史自從上個世紀開始,直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規模,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壯大的就是種類繁多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雖然豐富了我國的金融市場,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穩定性依舊不足,給很多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帶來了很大的潛在市場風險。在金融市場中,中小型企業如何在參與金融活動中規避自身的風險,就成了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本文旨在探討中小型企業的金融風險規避方法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 金融市場 中小型企業 防治手段
一、中小型企業的金融風險表現形式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的歷史相對較短,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往往行業風險較大,事先對金融風險進行預測和規避實際上也是一個長期的、耗費精力的過程。中小型企業需要投入更大比例的資金才能夠實現這一效果,所以這就使得參與金融的成本相對較高,無法達到經濟型和安全性的兼顧。所以如何根據企業內部的經濟狀況,滿足自身的金融理財需要,完善自身的業務核算系統,強化自身的資本負債的科學控制能力,就成為了中小型企業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對金融業務能力的增強,可以實現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和盈利成本的降低。
在當今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大環境下,金融市場的波動幅度往往較大,在波動中的風險存在經常性的被中小型企業所忽視,金融風險控制意識淡漠。風險的類型主要有兩個方面:籌資風險與投資風險。中小型企業相比于大型企業的組織機構相對模糊,綜合性人才偏多而金融風險類專業人才相對較少,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專門的擁有資產評估能力的人員進行資產評測。雖然中小企業由于貸款規模較小可以利用民間借貸的形式來進行融資,但是民間借貸的信用保證不足,資金回籠速度較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資金流的控制,對于企業經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另一種風險就在于企業的投資性風險,中小企業的投資方式往往比較單一,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的反應手段相對有限,所以在進行實際金融投資過程中時企業并不能及時收回自身籌碼,又由于企業資金準備不足,一旦自身的商品遭到滯銷的困局,企業的資金鏈就面臨著斷裂的風險。投資形式的單一,導致企業在進行投資過程中競爭力往往不足,造成了惡性循環,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中小企業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的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進程也不斷發展深入,以往的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模式往往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經濟運行需要。我國的金融企業在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世界范圍內金融管理的先進經驗。使得我國的金融投資領域的相關操作經驗有著極大的進步。不過當前許多中小企業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過于狂熱,導致了企業社會責任遭到了忽視。過于追求經濟利益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
所以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市場經濟中的個人,在金融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對其資本的保值增值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宏觀層面而言,只有每一個企業個人和自然人的金融活動滿足了風險性的要求,才能促進整體金融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這一看法已經在近年來的國際峰會交流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共識,能夠實現在世界范圍內達成一致,從而為我國的中小型企業與公民在國際化的金融活動中取得更大的利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金融風險產生原因分析
(一)金融風險防控手段單一。金融風險的管控手段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國當前對于金融市場的風險管控的既有手段相對單一,主要以風險的預先評估為主,這屬于一種對風險的事先控制,這在現階段金融市場不斷發展深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的現狀下時無法迎合當前金融市場復雜的風險管理需要。我國的新政策導致了我國的金融市場的現狀有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交易過程還是交易紀律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樣貌。再以以往的風險預先評估體系來對金融市場的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一定會導致風險預估的錯位,最終導致個體的損失和金融市場整體的波動與不穩定,最終影響到整體經濟的平穩運行。
(二)金融管理體系存在漏洞。銀行作為金融管理體系中的活動中心,負責著建立和統管金融風險控制體系的職能,在其它金融服務機構或金融產品發布企業出現風險類問題的時候,不對金融市場的整體秩序進行規制,勢必會造成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家從宏觀層面統一規劃和制定金融監管體系,一旦出現了違約現象,國家可以依靠自己的公權力與國家信用來維持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民間債務在金融活動中經常與違法犯罪行為掛鉤,一方面在借貸關系中會出現不平等交易的問題,另一方面有企業利用民間借貸來非法洗錢來維持自己的非法收入。這樣的狀況會對我國金融整體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金融從業人員水平有限。國外市場經濟的發展歷史悠久,所以金融市場擁有一批熟練的金融從業人才。我國相對歷史短暫,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優秀的人才。我國當下金融市場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對于相關從業人員的市場缺口也越來越大,一大批并不具有專業水平的人員涌入了行業中,這就導致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決策容易出現非理智的情況。這也導致了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理難度增加,業務人員的從業水平不一致,素質總體偏低,無法正確判斷市場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容易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活動造成風險。
四、中小企業規避風險的對策分析
(一)增強自身風險管理意識。當下的中小型企業總體缺乏風險的管理意識,沒有專門的風險控制和風險預測的機構。首先需要公司準確把握自身從業行業的特點,建立有行業針對性的風險預測機構,并對于相關金融風險進行預測。其次可以結合自身企業的經營狀況,制定正確的風險控制策略,在保證企業持續盈利的同時保證企業面臨的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并且在經營過程中要注意對企業信譽的塑造和對企業形象的維護。一旦出現風險,更高信用度的企業往往更能夠生存更長的時間,在面對金融風險時可以從容不迫。加強和大型企業的合作,邀請大型企業的風險評估團隊來對自身企業的金融風險進行評測。大型企業在決策的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是長期的企業戰略。加強企業間的合作不僅能夠促進自身的抗風險能力的增強,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擴大自身的業務規模,屬于一舉兩得的舉措。
(二)建立健全金融風險的預測機制。中小企業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對我國的總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供了一部分的就業崗位和稅收。所以在國家層面必須要對中小企業的金融風險建立一個預測機制。不僅如此,中小企業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要積極配合政府對企業自身的信用機制和風險預測能力的檢測和評估,保證金融市場的大方向保持正確。對自身的投資內容的未來收益和風險進行預測,做好抵御風險的準備。建立一個具有普適性的金融市場的預警機制。廣泛收集金融市場的運行信息,對每個數據納入結構內分析。將風險規避責任分配到位,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打造自身的品牌價值,在投資過程中保持自身的信譽度和信息發布的真實性。嚴格遵守市場規范,建立屬于企業自身地位獨特的投資方向和投資機制。
(三)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建立金融風險的預測機制和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的政策性措施是規避風險的外在保證,金融工具的使用就是從企業自身內部實現對風險的準確識別。一般情況下企業對于衍生工具的使用僅限于證券交易的過程中,從而規避了利用工具不當而產生的損失。這樣能夠保證企業在決策過程中往往能夠選擇最為合理化的金融工具。保證金融風險維持在企業的可控范圍內。同時需要企業在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時要保證對工具的使用契合于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階段。將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作為金融工具使用的最終追求,準確地識別和評估自身投資方向的正確性,從而達到預測金融風險的目的。
(四)加強和風險機構的合作。中小型企業的風險規避能力受限于自己的公司規模以及實力。如果采取和專業性風險管理人員合作的措施往往能夠保證更強的專業性。金融風險的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在更加科學的層面審視公司的金融決策。伴隨著金融的互聯網化,對于金融的參與不僅要求經營人員擁有專業的金融知識,還要求在互聯網、計算機方面有一定的操作經驗和專業知識,現階段中小企業在企業規模方面處于劣勢,所以依托于專業的金融風險控制機構往往能夠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讓金融專業人員為我國的金融市場的總體穩定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給金融從業人員在中小企業中獲得實際操作經驗的機會,讓企業和金融人員在合作中實現雙贏。
結 語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了轉折點,金融市場也面臨著變革的浪潮,中小企業必須要能夠利用好金融來為自身的發展提供資金或信用的保障,無論是在發展中更好地實現自身利益,還是在金融投資過程中盡可能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抑或是實現對整體金融市場穩定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不斷地發展自身的內部風險評估機制,廣泛與大型企業開展合作,同時學習西方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實現地域性和世界性的結合,利用金融工具來對金融市場的風險進行穩定的預測,實現對市場風險的規避和對自身盈利能力的保證。最終在市場經濟的繼續發展中穩步提升自身利用金融市場為自身盈利的能力,更好的維護企業的社會形象,最終為經濟發展大局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建.中小型企業金融風險防控方法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
[2] 郝靖源,闞占菊,魏震.中小型企業金融風險防控方法研究[J].金融經濟,2018,496(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