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昕 陳濤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加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人與自然資源的關系平衡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民法總則》中加入綠色原則是民法社會化趨勢下的明智選擇。將綠色原則納入民法,成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所遵循的行為準則,促進了民法社會化、生態化。使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對我國社會的長久持續有著特別的意義。
【關鍵詞】 綠色原則 民法總則 環境保護
一、民法總則綠色原則的提出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地影響了經濟發展及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國在新頒布的《民法總則》中規定: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綠色原則幾經波折終于寫入民法總則。但是對綠色原則的提出很多學者存在分歧。第一,綠色原則主要涉及個人與社會間的法律關系,應是環境保護法相關原則;而民法調整的是私人法律關系,兩者性質存在矛盾。第二,難以在分則中設計出貫徹落實綠色原則的具體規則,綠色原則將成為一句空話。[1] 這些觀點看待“綠色原則”過于片面。其實“綠色原則”具有開放性,從不同的角度體現社會化的要求,是環境法與民法互動的產物。
二、我國環境法目前存在的缺陷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制定了《環境影響評價法》《水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三十余部法律,頒布了大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及行政法規。
然而,雖然進行了許多的環境立法,但對于社會關系的調整還是達不到建立與維護環境公平正義的要求。目前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和事后手段強制相關人員對環境進行保護,這樣的保護手段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因為滯后的處罰手段不能有效處理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導致雖然進行了很多環境立法,仍然無法從根源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對環境污染的處罰遠抵不上經濟利益受損的不利程度。現行環境法的內容太過于零碎,沒有形成整體的法律體系。雖然《環境保護法》中也規定了一些主要制度、基本原則,但并沒有真正的取得環境保護基本法的地位。此外,在環境管理立法方面,我國環境立法中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以保障人群健康為核心的環境標準體系、環境風險管控機制、環境監測評估與信息共享機制等,均缺乏相關法律制度支撐。[2]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目前所制定的環境法在社會生活中有著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然而其局限性也非常明顯。將環境法的內容融入民法體系,用民法直接高效的機制彌補環境法的缺陷是更合理的方式。
三、綠色原則的具體適用
民法的基本原則往往具有指導方針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倡導。綠色原則的效力貫穿于整個民事法律制度和規范之中,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進行民事活動的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行為準則。[3] 制定綠色原則的目的不在于懲戒,更多的還是為民事行為提供準則。綠色原則可以為相應的法律法規提供解釋依據,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第一,在民法基本原則中的適用。
民法基本原則是反映民事立法者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也是克服民事立法局限性的抽象存在。民法基本原則雖然不能直接適用于具體案件,但卻是處理民事糾紛的指導思想所在。[4] 只有在民法總則中明確確立綠色原則,才能使綠色原則發揮其本身的最大作用,使其效力貫穿民法始終。
第二,在物權方面的適用。
我國現行《物權法》中綠色原則的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在自然資源方面的規定。例如:《物權法》第46條明確了國家對礦藏、水流、海域所享有的所有權。二,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例如:擴展相鄰關系的保護范圍中并沒有關于常見的光污染等內容。為加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應對上述自然資源的物權內容部分做更為細化的規定。《物權法》中關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在內容上和范圍上的規定較簡單,仍有改進的空間。此外,添附、先占、取得時效這些制度對于節約資源同樣有著積極意義,也應該在《物權法》中做出具體規定。這些制度的具體化是綠色原則貫徹落實的重要一環。
第三,在侵權責任方面的適用。
我國《侵權責任法》中專章規定了環境污染侵權者應承擔無過錯責任。綠色原則在侵權責任法中雖然具有直接體現,但卻不夠全面。行為人實施環境污染行為本身并不受環境侵權法規制,只有在其行為導致環境民事權益受損時,才能追究其責任。民法典分則中的侵權責任部分應加強完善。通過事前預防和事后懲罰相結合,對生態環境侵權問題統籌考慮。
四、結語
確立綠色原則能夠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作為民法典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充分展現了民法典與其他部門法的協調性,綠色原則是法官進行民事司法活動時的法律價值取向,更是日常的社會生活中民事主體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行為準則。對民法典的綠色化不能止步于《民法總則》第九條的規定,應確保綠色原則能夠真正落實到法律體系建設中,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魏振瀛,民法(第五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3.
[2] 呂忠梅 竇海陽,民法典“綠色化”與環境法典的調適[D],中外法學,2018.
[3] 馬俊駒 余延滿,民法原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 蔡遠濤,淺議綠色原則在民法中的適用[D],福州大學法學院,2013.
作者簡介:
李華昕(1995-)男,漢族,山西省呂梁市人,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陳濤(1994-)男,漢族,廣州省梅州市人,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