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版權保護需要把握好版權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隨著我國版權保護水平的提高,虛假版權聲明和版權流氓策略等濫用版權保護的行為也隨之出現,導致公共利益受到損害。本文以視覺中國事件為切入點,通過梳理和分析當下存在的虛假版權聲明和版權流氓策略這兩類濫用版權保護的行為模式,探究其行為特點和危害,并嘗試提出針對性的規制措施,以期我國在司法實踐中能更有效的應對這兩類濫用版權行為,實現版權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關鍵詞】 版權濫用 虛假的版權聲明 版權流氓 規制路徑
版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項重要內容,世界各國都為之建立了相應的保護制度。在保護作者的權利的同時,公眾自由獲取信息的權利和相關的權益卻勢必受到限制。因此,平衡作者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一直是版權保護的主要任務。互聯網背景下,作品在未經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被傳播、使用現象屢屢發生,而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版權保護一直存在困境。但隨著中國版權保護水平的提高,版權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繼續加強版權保護的同時,我們需要警惕濫用版權保護、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
一、視覺中國事件
(一)虛假的版權聲明
此次視覺中國事件的起源就在于視覺中國對被著作權人開放版權的一張黑洞圖片進行版權聲明。除此以外,也有人發現視覺中國存在將他人的作品加上水印后就在平臺上公開標價收取許可使用費的情形。簡言之,視覺中國行為的本質是對公有領域內的作品和他人作品作虛假的版權聲明,冒充版權人,使他人產生錯誤認識,進而使他人與之訂立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或騙取相應侵權賠償。
從實體上講,現有法律可以懲處虛假的版權聲明行為并對造成的危害進行補救。但是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如何證明對方所做版權聲明為虛假版權聲明卻存在極大難度。如果行為人起訴他人侵犯自己擁有的版權,其必須先證明自己擁有版權。但在一些案件中被告卻很難提供相反證據。一方面,在被告本身不是著作權人的情況下,其很難提供底稿、原件等證據證明原告不享有版權,另一方面,對于海外平臺的作品,如果原告聲稱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考慮到訴訟成本和操作難度,被告難以證明該授權存在瑕疵從而證明原告不享有版權。
(二)碰瓷式維權
法律保護版權人依法享有的權益,支持版權人合法維權。但隨著版權保護的加強,部分企業將“版權索賠”作為主要盈利模式,通過向他人發起版權侵權訴訟或者以發起版權侵權訴訟相要挾來獲得利益。這種碰瓷式維權屬于版權流氓策略的一種情形。版權流氓策略雖然不觸犯法律,卻違背版權訴訟的根本目的,不利于版權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最終將損害公共利益。
1、版權流氓
版權流氓(Copyright Troll),是一種通俗意義上的貶稱,它是特指那些專門通過向他人發起版權侵權訴訟或者以發起版權侵權訴訟相要挾,以獲得利益的維權主體。[1]通常版權流氓是原告,其起訴目的是獲取利益而不是阻止版權侵權行為。近幾年,美國出現大量的版權流氓提起的訴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兩點:一、版權保護力度大,美國版權法規定所有版權侵權行為的法定損害賠償金額為“不低于750美元且不超過30000美元”,如果版權人可以向法院證明侵權行為是故意的,則可達到150000美元。二是網絡侵權現象泛濫。版權侵權的特殊法定損害賠償和大量的網絡侵權給版權流氓極大的獲利空間,使得部分版權人更傾向于采取版權流氓策略。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沒有規定法定損害賠償金額,但我國版權保護正在加強。此外,我國網絡空間的版權侵權現象更為嚴重,版權流氓的發展空間逐漸具備。對待版權流氓,我們應該未雨綢繆,研究行為特點,深入了解該現象的危害性,探討該濫用版權行為的規制途徑,維持版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平衡。
2、版權流氓的特點
第一,版權流氓通常只具有作品有限的著作權權能。在美國,版權流氓策略的執行者通常指通過向他人發起版權侵權訴訟或者以發起版權侵權訴訟相要挾以獲得賠償并作為唯一利潤來源的實體。這種實體一般僅擁有涉案作品有限的著作財產權。Prenda Law是美國專門幫助版權流氓起訴的律師機構。據稱,Prenda的客戶僅享有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中非常狹隘的權利,并且這種權力專門針對BitTorrent環境。成熟的版權流氓實體只需要獲取部分著作權權能,因為其主要盈利來源并非版權許可。在我國,版權流氓實體以華蓋、三面向、磊若公司等商業維權主體為代表。這些實體尚未發展到有針對性的去獲取作品部分著作權權能的程度。而是在其正常行使版權過程中,通過版權侵權訴訟獲得賠償作為額外利潤來源。總體而言,我國版權流氓實體尚未完全成熟,通常由合法版權人兼任。
第二,采取誘導用戶下載受版權保護的作品然后起訴侵權的釣魚策略。例如,美國法庭文件顯示Prenda的客戶將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上傳至BitTorrent網站并監控下載該作品的IP地址,然后對與該IP相關的所有人提起侵權訴訟。我國版權流氓目前沒有采取這種釣魚策略。一方面,我國版權侵權現象嚴重,版權流氓無需采取此種手段進行營利,另一方面,此種手段具有高度隱蔽性,很難判斷版權人是否故意誘導他人侵權。
第三,版權流氓有一套固定的運營模式。美國版權流氓現在大致應用以下模型:立即起訴多名被告,使用法院的傳票提取ISP客戶信息,向與IP地址相關的涉嫌侵權者發送結算要求信,無論其是否有不當行為的實際證明,并以低于潛在法定罰款或律師費成本的索賠金額與每個涉嫌侵權人達成和解。目前我國的版權流氓在提起訴訟前往往會發出停止侵權函件,并通過談判途徑確定賠償金額。這并不是說我國版權流氓運營模式存在特性,所采取的訴訟策略不同的原因在于案件類型不同。美國版權流氓主要利用BitTorrent網站搜索侵權者,由于用戶信息保護,版權流氓只有通過起訴才能要求ISP提供涉嫌侵權者的身份信息。事實上,版權流氓往往在起訴獲得被告信息后不久就聲稱對涉案作品的版權有限,在發送低額賠償金的要求函并收到費用后立即退出訴訟。總而言之,版權流氓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賠償金,能夠通過庭外和解獲得賠償金的版權流氓通常不會通過訴訟解決爭端,訴訟是最終手段。中美版權流氓的運行模式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
第四,從法律上講,版權流氓提起版權侵權訴訟的行為并不違反著作權法和訴訟法,也直接或者間接的維護了版權人的利益。版權流氓策略依賴于現行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流氓的起訴與索賠都具有正當性、合理性、合法性。即使版權人故意將作品上傳共享網站,從性質上看,該行為也是版權人合法行使版權的表現。所謂的誘導侵權只是主觀上的判斷,并不影響對用戶侵權的認定。
第五,版權流氓的目標是獲取利益,而不是懲罰和阻止侵權。版權流氓提起的版權訴訟并不違法。問題在于這類訴訟的動機是通過侵權獲利而不是支持版權法的根本目的——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例如,Prenda Law的客戶AF Holdings LLC沒有保護作品或許可他人使用作品,而是將他們擁有有限版權的作品上傳到點對點文件共享網站等待人們對版權的侵犯。AF Holdings LLC隨后通過侵權訴訟獲利。允許這種行為激勵了版權流氓策略:在對等文件共享網絡中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作為誘餌而不是保護作品,這使得基于反復侵權的訴訟長期存在。[2]
3、版權流氓的危害
版權流氓策略違反版權訴訟的目的,引發版權濫訴行為,加重法院負擔。《著作權法》懲罰侵權者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保護版權人的利益,更是為了警示他人通過正當途徑獲取版權許可,減少版權侵權行為。而版權流氓發起版權訴訟的動機在于獲利,為此有些版權流氓甚至以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作為誘餌幫助他人的版權侵權行為。這使得版權侵權訴訟長期存在,加重法院的負擔。
版權流氓策略違反利益平衡,損害公共利益。基于利益平衡的考量,權利的保護范圍在實際操作中不應覆蓋法律所允許的每個角落,在版權人維護權利和公眾使用作品之間需要始終維持一種權利上的“實施平衡”。[3]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版權流氓起訴侵權行為獲取利益并不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但是著作權法同時也規定了合理使用制度,允許在特定條件下不經版權人許可使用作品的行為。在絕大多數訴訟止步于庭外和解的情況下,由于和解金額低于損害賠償額度更低或是低于訴訟成本,基于利益權衡,被告更愿意通過和解途徑解決爭議。版權流氓策略事實上擠壓了公共利益的空間。
二、虛假版權聲明和版權流氓的規制措施
(一)加強作者的署名意識
虛假版權聲明能夠欺騙他人,部分原因在于作者的署名意識不強,在作品上未留下署名就對外發表,導致他人難以確定真正的版權人,最終便利了虛假版權聲明。目前司法實踐中以署名作為認定版權歸屬的初步證據,只有加強作者的署名意識,才能從根源上確定版權歸屬,避免造成大眾混淆。
(二)嚴格審查版權證明材料,提高證據標準
在華蓋公司提起的部分版權之訴中,有些法院憑借getty公司的確認授權書就認定了華蓋公司享有涉案圖片的著作財產權進而判定被告侵權成立。這種判斷從證據學和邏輯學角度看是存在漏洞的。正如部分案件被告所言,除版權聲明和水印外,getty公司自身無任何證據證明其享有其平臺內的圖片版權。如果getty公司不享有作品的版權,則華蓋公司自然無法通過授權取得著作財產權。但是在司法實踐過程中,部分法院并沒有沒有嚴格審查原告是否享有訴訟主體地位,而是要求被告提供相反證明。這無疑不合理的增加了被告的舉證負擔,也鼓勵了虛假版權聲明這種侵權行為。對待這些故意利用權屬不明的作品實施詐騙的行為,人民法院有必要嚴格審查版權證明材料,提高版權權屬證明的證據標準,以免他人繼續利用寬松的證明標準損害公共利益。
(二)規范索賠函,防治濫用版權保護
索賠函指由一方發給非隸屬的另一方,直接或間接陳述或說明收函人或收函人的隸屬人侵犯或者可能侵犯了知識產權,或者因此侵權可能需要承擔責任或支付賠償給其他人的書面信函。濫發索賠函是權利人濫用版權保護的表現,不僅給作品的創作與傳播帶來了負面影響,還可能損害公共利益。我國版權流氓存在濫發索賠函的現象。據稱,有人曾遭到視覺中國的碰瓷式維權,被其索要高價賠償。雖然無論是版權許可費還是侵權賠償均可以由當事人自行協商確定,但是不宜過高,否則會阻礙作品的傳播,損害公共利益。這個數額的確定應當合法、合理。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林廣海表示,照片作品的判賠金額應當以市場價值為基礎,市場價值應當以涉案作品的市場正常許可費用等作為參照來確定。當市場正常許可費用無法確定時,應當以近似市場價值為參考。[4]此外,索賠函的內容應當真實、明確,對廣泛發送誤導性索賠函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對行為人追究刑事責任。
(三)警惕濫用版權保護行為,加強打擊力度
視覺中國事件發生后,天津市網信辦對視覺中國做出罰款30萬元的行政處罰。處罰依據是視覺中國網站在其發布的多張圖片中刊發敏感有害信息標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即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采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由此可見,網信辦追究的是視覺中國作為一個網絡平臺提供商審核不嚴的責任。其濫用版權保護,對他人作品或是公共資源進行虛假版權聲明,以及被相關媒體披露出來的碰瓷式維權行為并未受到規制。此外,罰款金額過低,極可能使其繼續采取虛構版權和碰瓷式維權行為。因此,在執法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警惕濫用版權保護的行為,加強打擊力度,建立良好的版權秩序。
【參考文獻】
[1] 易繼明.“版權蟑螂”的危害[N].中國科學報,2019-04-02(8).
[2] Elif Sonmez.Copyright Troll or Ugly Rights Holder-The Spread of Troll-Tactics and Solutions to the Abuse of the Courts and Degradation of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Scheme[J].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Bulletin.2015 Vol.19,Issue 2.
[3] 易繼明.“版權蟑螂”的危害[N].中國科學報,2019-04-02(8).
[4] 嚴玉潔,王輝. 最高法民三庭副庭長:照片作品版權該保護的堅決保護,不該保護的堅決不予保護[EB/OL].[2019-4-22]http://news.163.com/19/0422/15/EDCKQVVP0001875P.html
作者簡介:王雪芬(1995-),女,漢族,籍貫浙江省臺州市,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學碩士研究生,單位浙江工商大學,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郵編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