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投資仍然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民間投資動力不足。近些年來,國家推出了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認真研究、分析民間投資現狀、特點,對于增強經濟增長的自主機制,進一步加快民間投資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民間投資 民營經濟 鼓勵政策
1民間投資的內涵
1.1民間投資的概念。目前,國內通常按照現行的固定資產統計制度,以投資主體為標準來劃分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范圍。例如,國家統計局與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民間投資是非國有經濟投資中扣除外資和港澳臺投資的部分(即除外商投資以外的非國有投資),包括集體、個體、私營、聯營、股份制及其他等各類投資主體所進行的投資。也有學者認為,股份制經濟中國家控股部分應視為國有經濟的一部分,在民間投資中應剔除它。但由于國家統計局目前尚未對聯營經濟和股份制經濟投資中的國有控股部分加以區分并公開發布,因此在實際進行統計分析時,多數研究仍然按照現有統計口徑進行研究。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只是把個體、私營經濟投資看作民間投資;部分學者則將非國有經濟投資(包括外商投資和港澳臺投資)均視為民間投資。西方投資理論中沒有民間投資概念,但其私人(企業)投資概念與我國民間投資概念相近,也是與政府投資(也稱公共投資,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資)相對應的范疇,只是政府投資通常被限定在特定的公共服務領域。
1.2民間投資的特點。一是產權高度清晰,直接與市場經濟相聯系,機制靈活,效率較高;二是民間投資同經濟和全社會投資具有基本一致性的變化趨勢,民間投資活動呈現典型的周期性特點,波動較頻繁;三是份額很大,占全社會投資的絕大部分,由于我國民間資金蘊含巨大潛力,為民間投資提供了充裕的來源;四是創業、創新作用明顯,民間投資催生的大量中小企業是我國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創新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五是民間投資多集中于投資少、見效快、技術性不強的一般性競爭行業,其主要投資去向是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在金融保險、科教文衛等行業投資比重較低。
1.3發展民間投資的必要性。
1.3.1民間投資是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1.3.2民間投資是支撐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民間投資發展是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與動力,是穩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的迫切需要。雖然政府投資及其他經濟刺激政策可以有效抗擊衰退,并在短期內激活經濟,但在危機回暖之后,如果民間投資不能及時、大規模跟進,經濟增長將缺乏后續投資動力和內在動力的支持,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就難以保證。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經濟活力有賴于積極的民間投資和充分的市場機制,只要民營經濟處于擴張狀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就不會消失。
1.3.3民間投資是通過市場化調整產業結構布局的最有效工具。民間投資接過政府投資“接力棒”,不僅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可持續的內在動力,還有助于打破壟斷和提升經濟效率,推動民間資本更多地流向對傳統產業和傳統技術的改造,淘汰落后產能與技術,進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和海洋開發及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民間投資機制靈活,適應性強,創業、創新明顯,成為目前經濟結構調整中最為活躍的部分。
1.3.4民間投資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民間投資是保就業、保民生的主渠道,民間投資的載體多為中小企業,濱州市共有中小企業63181個,占企業總數的99.9%,民間投資安排了75%以上的新增就業,對于緩解我市的就業壓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民間投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民間投資結構不夠合理。經分析,山東省民間投資在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制造業、房地產、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行業中所占的比重超過60%,投資領域市場較成熟、技術含量較低,而在基礎設施、大型制造業、金融保險業、科教文衛等社會服務業卻一直嚴重缺席。
2.2民間投資市場準入受限。按照目前市場準入格局,在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國有資本進入的有72種,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種,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只有41種。民營經濟在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等市場準人障礙,而傳統競爭性行業又已產能過剩,民間資本缺乏有效投資領域。
2.3民間投資融資困難。民營企業籌集資金主要依靠自我積累、銀行貸款、民間融資等方式,難以直接融資,融資渠道方式較單一,而民間融資利率高,增加了民營企業的資金成本。同時,部分民營企業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相對淡薄,本身的信用問題成為影響其融資的一大障礙。
2.4民間投資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民營企業資金有限、技術水平較低,人員素質、管理水平較差,民間投資往往投向那些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導致投資項目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缺乏競爭力。同時,由于民間投資渠道過于狹窄,投機炒作一定程度上成為民間資金保值、升值的主要途徑,需要對民間投資加以引導,使其處于健康理性的投資狀態。
3今后擴大民間投資的工作措施
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一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2005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非公經濟36條”),全面系統地推出了促進非公有經濟發展的36條政策規定,對推動民間投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2010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要求消除市場準入障礙,創造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2012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鼓勵民間投資發展實施細則文件匯編,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的42項民間投資實施細則進行了匯編。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細化落實“新36條”,確保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這些政策的出臺,對處于“休眠”、“半休眠”狀態的民間資本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時期,尋找切實可行的對策進一步激活和擴大民間投資、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3.1樹立政府投資“不與民爭利”原則。貫徹落實好“新36條”及實施細則,堅持“民間能辦的事,盡量讓民間去辦”的原則,政府只投資于民間資本不愿參與的一些領域中,真正作到“不與民爭利”。政府除了制定政策、搭建平臺、維護公平競爭外,還可以通過示范項目,包括在初期對民間資本投資企業提供一定資金的方式,把民間資本引導到這些對他們來說還比較陌生的領域。
3.2制定民間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懂a業指導目錄》是指導投資方向的重要產業政策。通過制定《民間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民間投資的投資范圍,給投資者清晰的指導。以鼓鼓勵、限制和禁止三個層次公示民間投資行業和產業的準入標準,以產業政策指導的手段提高政府對民營經濟投資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同時,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國有資本投資的范圍。
3.3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樹立現代人力資本管理理念,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幫助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工程實驗室、工研究中心,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投資建設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
3.4拓寬多層次金融體系的融資渠道。積極推進金融機構、中介組織和民營企業三方合作,定期開展銀企對接會議,積極爭取各金融機構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支持。引導民營經濟融資多樣化,開展融資租賃,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由政府成立信用擔保協會,不斷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促進擔保機構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綜合運用資本注入、風險補償、獎勵補助和成立再擔保公司等多種方式,提高擔保機構的融資擔保能力。
3.5推出政府引導與扶持的相關政策。認真貫徹國務院“新36條”和省《實施意見》及其他相關政策,建立完善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運行考核機制,定期研究制約發展的重大問題,及時制定解決方案和政策措施。健全中小企業問題協調反饋機構,完善中小企業負擔舉報電話和網絡受理平臺,進一步清理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理投訴舉報,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盡快建立完善對中小企業的分類統計、分析和發布制度,注重對微型企業的統計和分析,逐步建立起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市場監測、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積極營造有利于加快民營經濟調轉步伐的體制、社會和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
[2] 顧達華:《國內民間資本投資問題的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研究,2004。
作者簡介:于淼(1979-),女,山東濱州,在讀碩士研究生,經濟師/初級會計師
研究方向:縣域經濟、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