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糧食主產區支持政策與市場化經營的矛盾、農業補貼政策不合理,對農民增收鼓勵的效應減弱、資金扶持方面重點不夠突出,缺乏區域性和層次性差別、過度索取農業資源,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主產區的調控支持政策、健全利益補償機制、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資金、技術、人員等的政策支持。
【關鍵詞】 河南省 糧食主產區 政策建議 農業補貼
1.河南省糧食主產區產量現狀
作為糧食主產區之一的河南省在2010-2017年間的年均產量6108萬噸/年,全國糧食在2010-2017年間的年均產量是62657萬噸/年,幾乎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0%,可見河南省糧食地位的重要性。
2糧食主產區面臨的問題
2.1糧食最低收購價影響市場機制的作用,導致產銷區糧價倒掛。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及保護糧農利益的糧食最低保護價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為的制約了市場機制的功能,使糧食的價格與市場脫軌。使在國際市場上本就不具備競爭力的國內糧食價格更加失去價格優勢。由于生產成本、產業發展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上大宗糧食價格持續下調,這也更加拉大了國內外糧食的價格差距。2014-2018年,最近五年間中國糧食進口由10042萬噸增加到11555萬噸,增長率為15%。致使糧食產銷區合作平臺出現了斷裂,產銷區之間的合作與利益矛盾越來越突出,可能會導致主產區與主銷區間的銜接出現斷裂。
2.2對農民增收的激勵效應減弱。我國現行農業補貼政策主要包括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要求各地用于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資金要達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由于補貼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對糧農的收入并沒有太大實質性的改變。并且受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趨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糧農選擇進城務工。
2.3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我們用僅占世界一成的土地,卻使用了世界近四成的農藥化肥,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2.5倍。作為糧食主產區的河南省,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更是過度追求高產量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 嚴重破壞了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了地表和地下水源。大面積開墾土地使森林資源減少, 河南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比較嚴重, 水土流失面積占比達到全省土地的近1/3, 也由此引發一些農業生態災害問題。
3調整完善糧食主產區政策的一些建議
3.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會直接制約糧食生產。糧食生產受自然風險制約較大,如果沒有良好的灌溉基礎設施,靠天吃飯,就不能有效抵御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就會極度不穩定。我國每年因災造成糧食減100~200億公斤。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對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財政支持不會對糧食價格造成扭曲,同時因其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私人實現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可能性不大,還是政府在財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3.2調整糧食主產區的調控支持政策。在能夠充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以及各項應急指標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下調糧食主產區提供糧食的指標。允許并鼓勵糧食主產區地方政府助推發展區域特色的經濟作物。可以實行以增收為主要目標調整產業結構的新政策,如河南省可以擴大塑料大棚蔬菜的種植規模,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借此扭轉“產糧大省,財政窮省”的局面。同時,針對生產較為穩定的大型糧食企業制定年度糧食最低訂購量制度,這樣也會緩解糧食主產區容易出現滯銷的尷尬局面,促進糧食更順暢的流通。
3.3健全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糧食主產區的補償渠道單一, 主要以資金補償為主, 實物補償、服務補償等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為了讓農民切實感受到種糧有利可圖。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少生產糧食者少得補貼、不生產者不得補貼, 把有限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應堅持區域性、差異性原則,如對河南省三大糧食核心區(黃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陽盆地),由于經濟相對落后,政策也應考慮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
3.4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技術、人員等的政策支持。要加大對糧食生產核心區的資金投入, 積極研究新的農業技術, 提高農業生產率。對糧食生產核心區的農民, 要采取措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生態觀, 形成一種低能耗的節約意識,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糧食生產中, 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緩和人地矛盾、資源供需矛盾等, 以社會進步和全面發展為目標,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增加糧食生產核心區的科技人員投入, 尤其是一線人員的數量, 可以招錄一批農業生態學方向的大學畢業生, 政府除了發放正常工資外還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打造一批專業農業技術人員為生態重建助力。
3.5完善糧食主產區生產保險政策。進行農業生產保險是分散降低生產經營者風險、促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良好機制。糧食作物保險的金額較低,需針對糧食保險政策作進一步的完善。一是組建政策性保險公司, 通過巨災風險再保險機制, 超額賠付部分由政府補貼, 減少原保險公司的風險分攤損失;二是增加對投保的種糧農民的保險補貼, 主要部分由政府財政負擔;三是建立農業風險準備金, 用于發生巨災時的大額賠付, 資金來源可從涉農國家專項資金中籌措。
【參考文獻】
[1] 劉書營.河南省糧食核心產區生態重建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0):171-176.
[2] 阮榮平,鄭風田,劉力.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的利益關系研究:糧食直補是“殺富濟貧”嗎?[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8(05):121-127.
作者簡介:李春 (1988 —),女 ,漢, 河南周口人, 碩士研究生在讀 ,研究方向:糧食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