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反腐倡廉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文章總結了反腐倡廉的主要經驗,從法治是必由之路、道德教育是重要內容、互聯網監督是重要方法三個角度提出反腐倡廉進一步推進的路徑。
【關鍵詞】 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經驗 推進路徑
一、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的主要經驗
為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工作,懲治腐敗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必須推進制度配套銜接,監督制約權力必須始終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順利推進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
(一)懲治腐敗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十八大以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反貪腐“大動作”接力出現,使人民群眾深信黨敢管黨、真管黨、嚴管黨,黨確實是在履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使命和職責,極大地堅定和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信任和信仰。懲治腐敗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紀委組織協調,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才能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而不出現重大失誤和偏差,才能確保懲治腐敗永遠在路上而不至于半途而廢,也才能確保懲治腐敗達到教育黨員干部、教育人民群眾從而遏制腐敗和預防腐敗的目的。
(二)完善體制機制必須推進制度配套銜接。我黨不斷探索和總結規律,形成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的模式,確立了指標與治本、懲治和預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堅決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我黨全面展開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體系,使腐敗分子無漏洞可鉆。注重發掘腐敗背后的實質,把權力關進籠子、“老虎”“蒼蠅”一起打,促進教育、改革、制度、監督同步推進,使反腐倡廉建設更具整體性和實效性。反腐倡廉不僅涉及到經濟領域,也涉及到政治領域和社會民生各領域,如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體育事業、扶貧助困等,因此一項反腐倡廉制度的設計、制定不僅要考慮與黨的建設領域的各項制度的匹配,也要考慮其他領域有關廉政、廉潔制度規定的有機銜接。
(三)監督制約權力必須始終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問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黨出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的實踐活動,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隨著黨群眾路線的開展,黨員干部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不斷加強,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主義;黨員干部堅定了理想信念,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進一步加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提升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確保反腐倡廉工作穩步推進。
二、反腐倡廉的推進路徑
黨和政府在預防和懲治腐敗兩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經驗,為進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建設,黨和政府還將從法制建設、道德教育、互聯網監督三個方面著手,穩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一)法治是反腐倡廉建設的必由之路。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需要完善我國懲治腐敗的法律體系, 做到有法可依。腐敗日趨復雜隱蔽,需要建立防止利益沖突的制度和規則,建立和實施財產公示制度,擴大追究和懲罰的范圍,加大對不明來源財產的懲罰力度。對于行賄受賄現象,應增強查詢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檢察機關應當加大科技投入,盡早實現行賄查詢系統的全國聯網,使在任何一個檢察機關都可便捷地查到被查詢單位和個人在全國的所有行賄記錄。還應采取相應的補充措施抵消制度本身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避免由制度本身造成的系統性腐敗。
(二)道德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需要加強道德行為規范建設,形成對腐敗行為直接有力的道德約束。加強反腐敗法制建設,增強道德教育建設,規范各行各業的行為,建立明確可供監督的道德行為準則。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要對人們的意識層面進行改造,通過加強廉潔教育來使公職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提升良好的黨內修養,始終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確行使權力。作為黨內任職人員來說,為人民謀利益,是責任也是義務,只有不斷地進行廉政教育,才能激發他們更好地理解到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理解與認知到廉潔的內涵與意義,才能真正斷絕腐敗,促進我黨政治生態的建設與發展。
(三)互聯網監督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方法。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需要創新互聯網的管理方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監督作用。互聯網是一種社會結構,應該以社會的方式加以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機制,將互聯網打造成為對話和交流的平臺,發揮互聯網監督的積極效應,防止負面效應。公開政務信息,在政府網站上公布活動詳情、經費預算等情況,促進網絡監督。規范網絡舉報,公布專門接受網絡舉報的Email地址,有關人員應在限定的時間內對舉報進行處理并及時給予反饋,對舉報腐敗行為屬實的,及時給予物質獎勵。引導網絡輿情,高度重視有關腐敗行為的網絡輿情,堅持引導和鼓勵并重的原則,既要引導網絡輿論合法合理地進行監督,又要充分認識到網絡輿論在揭露腐敗方面的積極作用,采取更多寬容、肯定和支持的態度。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人民出版社.2017 年.
[2] 廖沖緒.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
[3] 王岐山.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工
[4] 李志,蘭慶慶,何世春.習近平關于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論述的思想蘊涵[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6).
作者簡介:馮歡(1994-),女,漢族,寧夏銀川人,碩士生,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政治學專業,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