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中國的“議行合一”體制與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就含義、制度優勢及困境進行對比分析,更加明確的指出當代中國既要在堅定不移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時,需要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
【關鍵詞】 政府體制 議行合一 三權分立
一、政府體制
所謂體制,是一個以權力的配置為中心,以結構、功能、運行為主體,以及各種設施和相應的規范所構成的體系。政府體制即指國家機關的機構設置、隸屬關系和權限劃分等方面的體系和原則,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理解,從宏觀方面看,它是指政府權力體系的組織方式和運行方式;從微觀方面看,它主要是指各種機構職權劃分的原則和具體劃分的狀況。具體而言,政府體制就是指國家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法定程序,將政府組織系統中各層次、各部門之間的行政關系制度化的表現形式,其實質是關于政府組織系統內部上下左右各種機構之間職、責、權、利劃分的制度體系。
作為一個復雜的有機體,政府體制涵蓋了政府系統的權力劃分、組織結構、職能設置、運行機制、行政與立法、行政與司法的關系、黨政關系以及行政規范、行政環境等諸多內容。它包含以下幾方面涵義:①政府體制的核心內容是行政權力的劃分。②政府職能配置是政府體制的靈魂。③政府組織結構是政府體制的表現形式。④政府運行機制是政府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國的政府體制:“議行合一”制
(一)“議行合一”制的含義
所謂“議行合一”,是指立法權和行政權屬于同一個最高權力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從屬于立法機關,僅是立法機關的執行部門的政權形式和政權活動原則。
中國是議行合一的政府體制,即中國的政府制度是依據“議行合一”制原則而建立和運作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來行使自己當家做主的權力,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人民政府、法院、檢察院來行使行政權和司法權等,同時,人民政府、法院和檢察院要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和質詢。并且,在制度安排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的法律以及有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事務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決策,各級人民政府、法院和檢察院都要貫徹執行。顯然,中國的議行合一是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聯系在一起的,是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其原則而存在的,這是中國式議行合一的最大特色。這里議行合一的基本含義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意志集中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一府兩院從屬于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合一于人民代表大會,并且最終合一于人民主權。議行合一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強調代議機關權力的至高性、國家權力的集中統一性和代議機關對行政機關權力作用的單向性。議行合一的實質就是在承認國家機構間職能分工的基礎上,確保一切國家權力集中于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也就是一切國家權力的合一。
同時,考察當代中國政府體制必須把中國共產黨組織包括在其中。在政治學中,“政府”通常有狹義和廣義的用法,就廣義而言,政府是指行使國家權力的全部機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機關以及國家元首等;就狹義而言,政府僅指國家政權機構中的行政機關。但是在中國當前的憲政體制中,憲法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對于國家生活的領導地位,共產黨組織不僅事實上已經成為國家政權組織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無論就廣義的政府還是狹義的政府而言,如果把中國共產黨組織排除在“政府”之外來分析當代中國的政府體制,可以說在根本上就是不得要領的,這全然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情況。由于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獨特領導地位,不僅人民代表大會要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其他各國家機關也都必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它由黨的各級重要成員同時兼任同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及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的主要領導,以保證黨的意志在國家政權中的順利實現,保證國家機關無條件地貫徹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時,黨的各級組織還分別成立分管行政系統和司法系統工作的領導小組或委員會,直接領導行政系統和司法系統工作。如在各級黨組織中,都設有專管政法工作的書記或副書記,還設有專門的機構如政法委員會,重大的政法問題都要由黨的組織作出決定,然后由公安、監察、法院分別執行。有學者據此認為,當代中國的國家政權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輔政機構,這不無道理。
(二)“議行合一”制的優勢
議行合一體制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即立法機關代表人民意志集中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一府兩院從屬于立法機關,合一于人民代表大會,最終合一于人民主權。人民所擁有的國家權力是一個整體,受人民委托的人民代表大會統一執掌所有國家權力,當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將其權力委托給其他國家機關時,其他國家機關所擁有的權力只是國家權力在特定領域中的具體運作。這充分體現了人民主權的思想,印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實質。并且,議行合一的制度優勢還表現為辦事效率高。由于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議行合一制度能把不同階層群眾的利益集中起來,無論是下情上達,反映民意,科學決策,抑或是上情下達,統一步調,決策執行,不會出現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相互牽扯的狀況,使國家保持高效穩定的運轉,尤其是應對社會危機的時刻,這一制度優勢將會極大地顯現出來。
(三)“議行合一”制的困境
議行合一體制面臨著一些困境,如黨政不分,因為沒有執政黨的參與不可能達到實質性的議行合一,有了執政黨的強勢作用,又往往走向黨政合一,從建國以來的政治實踐看,這種議行合一、權力高度集中的政府體制曾經給中國的政治生活造成巨大的災難。從另一個角度看,至今仍嚴重困擾著我們的腐敗現象,也與我國的政權機構“議行合一”、權力高度集中有直接關系。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已是政治學的一條基本原理。長期以來,我們對分權與制衡在理論上諱莫如深,在實踐中沒能建立嚴密的分權與監督體制,而主要靠大權在握的“公仆”的覺悟、品德、良心和上級的思想道德教化。盡管這些措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卻都是不穩定不可靠的純心理因素、自我約束。一旦“公仆”意識有變、心理失衡、私欲膨脹,便可為所欲為,必然產生腐敗。
三、美國的政府體制:“三權分立”制
(一)“三權分立”制的含義
三權分立,是西方一種關于國家政權架構和權力資源配置的政治學說,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據1789年的美國憲法規定,其中立法權屬于國會,行政權屬于總統,司法權屬于法院,三部門各自獨立地履行憲法賦予的權力,同時抵御其他兩部門對自身權力的侵犯,三者之間的權力是相互制約的。國會對總統及其領導下的政府的制約包括審批政府的財政預算并撥款、批準總統對高級官員的任命、批準總統動用武裝力量、對總統和副總統及高級官員的彈劾。總統對國會的制約包括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法院要受國會的制約,如國會有批準法官任免權,并可以對犯有叛國罪等嚴重罪行的法官提出彈劾。法院也會受到總統的制約,總統提名聯邦法官并有大赦權。而法院手中的司法審查權既制約國會也制約總統。
三權分立的本質其實只是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權力分配機制,而不是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共享政治權力的制度設計。三權分立的制度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權力的相互制約制衡,有效的避免了專制獨裁的弊端,在調解資產階級內部矛盾的同時,其實也掩蓋了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
(二)“三權分立”制的優勢
權力分立將國家的權力分屬于不同的部門掌握并交錯制衡,避免任何一個部門濫用權力。西方的三權分立是基于人性貪婪的理論假設和避免權力濫用的防御性制度設計,是協調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利益和矛盾的機制,因此,權力分割、以權制權的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統治秩序和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專制和獨裁。
(三)“三權分立”制的困境
三權分立體制通過三個部門交錯的權力和相互牽制以達到權力的平衡,但這種以權制權作用的充分實現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相互牽扯狀況的出現,結果必然是低等效率。
四、結語
無論是“議行合一”制還是“三權分立”制,都是基于每個國家的實際國情所作出的體制選擇。對于中國而言,在當代中國一黨領導與執政的政治環境中,一方面既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但同時另一方面又要探索出一整套符合我國國情的權力制約的有效實現形式,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權力制約監督機制,這著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并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 梁軍峰.“議行合一”與中國政府體制改革[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6):13-15
[2] 程順.政體、政府體制及中西方政府體制之比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6):27-28
[3] 孔祥利.政府體制創新:公共政策創新能力提升之本[D].湖南:湘潭大學,2005.
作者簡介:侯廷明(1995—)男,苗族,云南省文山人,單位: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行政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