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葉
【摘 要】 近年來,為更好地服務于青年婚戀工作,國家出臺了相關規劃和指導意見。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等機構不同程度地構建起婚戀平臺,為青年婚戀創造條件。本文以探究國家推動青年婚戀政策執行的效果為大框架,在建議部分結合互適模型理論進行分析,探析青年婚戀交友平臺發展的更優途徑。
【關鍵詞】 青年婚戀 政策執行 效果
一、案例描述
2017年5月17日上午,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賀軍科表示,大齡未婚是中國青年迫切關注的重大問題。[1]為此,共青團將通過媒體和各組織開展教育,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聯合社會青年組織多開展便于青年交往的活動,并協調推動司法部門來規范婚介服務,打擊虛假欺騙行為,從而幫助年輕人找到合適伴侶。賀書記這番話的政策來源是2017年4月13日起開始實施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簡稱“《規劃》”)[2]。《規劃》專門規定了青年婚戀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措施。緊接著,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專門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3],并于2017年9月4日起開始實施。《意見》在《規劃》的基礎上,從思路目標、基本原則、工作內容和組織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就如何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提出了具體意見。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政策向公眾釋放出強烈信號——促進青年婚戀工作,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已迫在眉睫,希望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抓好落實。各省根據中央的《規劃》和《指導意見》,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各地紛紛搭建起相親交友平臺,為青年婚戀創造機會。
二、存在問題
(一)婚戀平臺數量多,質量參差不齊。權威婚戀交友機構組織的活動基本上經過了審批,比較有保障。而民間組織或個人組織的活動,可能存在無舉辦資質或亂收費等問題。
(二)對參與人員個人信息的審核把關不嚴。政府部門組織的相親交友活動,一般會對參與人員所在單位作出一定限制,目的是保障參與人員質量。比如,政府部門組織的活動,一般需要參與人員填好報名表后蓋上所在單位公章,以保證參與人員信息的真實性及單位來源的適格性。
(三)活動為了吸引眼球,追求速成。目前的婚戀交友活動,大多按照“自我介紹——玩游戲——真情告白”的程序進行。活動的主辦方為了追求高牽手率,往往想辦法促成男女嘉賓在短時間內牽手,而忽略他們的真實感受,這是不科學的。
(四)內部管理存在問題。社會公益組織的工作人員多為志愿者,沒有工資補助,服務的積極性有待加強。有的公益組織對工作人員缺乏教育管理,導致有的工作人員對服務對象缺乏耐心;有的沒有嚴格為報名者審核信息,建立檔案。有的公益組織對財務使用情況沒有明確記載,沒有做到財務公開;沒有強調好活動的安全問題,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沒有維持好活動秩序,安排好活動細節問題等。
(五)政府在和社會組織共同舉辦婚戀交友活動時存在“形式主義”之嫌。國家出臺促進青年交往的《規劃》和《指導意見》,旨在敦促有關部門積極組織相關活動,而不是一昧地讓社會組織去承擔。但有的社會組織舉辦相親活動得到了幾個城區婦聯的冠名。這幾個城區婦聯的領導都分別進行了講話,讓人嗅出了濃濃的政治氣息,也占用了單身人士的寶貴時間,讓人感覺有“作秀”之嫌。
三、原因分析
(一)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民政部門是社會組織的登記和監管部門,其對社會組織的登記和監管主要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5]進行。而在較高位階的法律法規層面缺乏對社會組織管理的專門規定。目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正在修改階段。而其他法律法規對社會組織的規制較少,法律法規存在滯后和缺位問題。
(二)民政部門對社會組織的檢查、執法不嚴。現實中,民政部門往往重登記,輕監管,對社會組織的檢查和執法力度不嚴。有的社會組織在運營中向參與者收取額外費用,違背了其非營利性原則。民政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其違法行為。
(三)社會組織缺乏足夠的運作資金。社會組織本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婚戀平臺的正常運作。政府部門對其扶持力度不夠,缺乏專項資金,使其運轉更為困難。為此,許多社會組織依靠拉贊助來維持日常運轉,但還是難以滿足日漸龐大的公益開銷。
(四)有關部門、團體沒有擺正自身位置,發揮應有作用。婦聯在大型相親活動現場“掛名頭”的現象,折射出當前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意識不夠強,缺乏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擺正自身位置等問題。婦聯的職責,就是堅持為婦女兒童服務,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協調和推動社會各界為婦女兒童辦實事、好事。[6]其中,為單身女性服務,協調社會組織開展各類婚戀交友活動也是其職責的應有之義。而現實中,婦聯沒有很好地盡到幫助單身女性創造交友平臺的職責,而把職責轉移給社會組織,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五)婚戀平臺無法滿足日漸龐大的單身群體的需求。據悉,目前中國的單身群體高達2億人,而社會組織舉辦活動的人員承載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數目,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此外,有些平臺組織的活動沒有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制不同的活動,導致交友匹配度不高,影響了活動的實際效果。
四、對策建議
(一)出臺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雖已結束征求意見階段,但從征求意見稿來看還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如重登記、輕監管的問題依然存在,監管的相關規定還不夠具體、詳細等。此外,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可視情形進行一定的修改,使之與新修訂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相匹配,共同達到引導和規制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目的。
(二)多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和協調。
1.民政部門要加強檢查和監管。 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日常檢查和監管,對不按規定進行登記注冊、違反非營利性原則、不按照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活動等行為進行處罰,使社會組織的活動符合其非營利性、志愿性、公益性宗旨,切實為廣大單身人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