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超 郭林秀
【摘 要】 近年來,“企業的社會責任”(CSR)這一詞不斷在報紙和雜志中活躍出現。平成15年被稱為日本企業的社會責任元年。從此以后,不僅企業,就連一般民眾對其的關心也一舉提高了。本論文中,首先闡述了現在流傳的“企業社會責任”大體概念,其次總結了對其關心度高漲的背景。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 日本企業 概念 背景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于英語單詞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日本取其首字母形成了CSR這個縮寫并迅速普及起來。目前對CSR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大概可以認為以下幾點是共通的。
近來,“企業的社會責任”論的根本在于,作為企業的行動和應該發揮的功能,不僅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顧客的滿足、股東利益的擴大等,而是強調作為社會存在的企業應當承擔的的職責。即,所謂CSR,是指企業在與作為活動基礎的社會的關系中肩負的責任。對于企業來說,重視CSR的經營是指在日常企業活動中加入社會公正性、倫理性、環境意識等。
企業作為社會的存在不僅要考慮股東和消費者,還要考慮在企業活動中產生關系或者產生影響的各種社會集團。企業員工、工廠所在地區的住民等社會團體、交易伙伴等與企業相關的所有人們被稱為利害相關者,成為討論CSR時的重要關鍵詞之一。
但是,單純地把CSR看作是企業對社會和利害相關者的貢獻也是不正確的。對CSR的積極配合也與企業經營本身的重新認識有關,因此可以認為這有助于強化企業的競爭力。通過提高經營效率和強化風險管理,也可以獲得投資者較高的評價。CSR經營長期來看可以提高企業價值,對企業來說是有利的。過去,大都把CSR作為社會義務,認為其是企業的社會義務附帶的成本,但近年來,CSR的推進與企業的收益性并存的認識不斷擴大。
歸根結底來說,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與普通市民是同樣的立場,追求與環境和社會的和諧共生是不言而喻的,也有助于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是象征性的概念。在經濟性、環保性、社會性的3個方面只有取得平衡的企業經營才能夠“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關于現在CSR的基本認識。
二、對CSR的關心高漲的背景
對CSR的關心具有世界性的提高及其努力發展的背景,有以下幾點。
1.頻繁發生的企業丑聞。像恩龍和世界通信公司這樣的美國著名企業,會計造假丑聞還是記憶猶新。在日本,近幾年企業丑聞多發。汽車召回隱藏、食品偽造等不勝枚舉。而且這些違法行為都是反復有意為之的。對此,當然強烈要求企業遵守法令和確保健全的經營。遵守法令在CSR中是最基本的。但是,也有意見認為違反法律過于缺乏基本的倫理,是否是CSR以前的問題,CSR是指從法律責任的盡頭開始的公司的自主性措施。
2企業活動的擴大和全球化。如今,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也呈現復雜化。企業活動的各種進程對社會的影響也變大,企業的責任不可忽視。另外,企業活動跨越國境,逐漸全球化。跨國公司在進出口的國家不僅對經濟,對環境、雇傭等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在發展中國家,也有在惡劣條件下強制兒童勞動的例子,迫切要求雇傭者考慮人權、勞動環境。
對于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活動,很早就擔心其影響,經濟開發合作機構(OECD)在1976年制作了“OECD跨國企業指南”。這可以看作是CSR標準化的開端。在2000年的修訂版中,關于雇傭、勞資關系、人權、環境、信息公開、防止行賄、消費者利益等方面分別提出了方針,要求跨國企業采取自主措施。
3管制放寬的發展。近年來,世界上的規制放寬和規制改革不斷發展,企業的活動領域得到了飛躍性的擴大。另外,隨著國有企業民營化的發展,民間企業也提供了以往國有企業提供的服務。這也是企業的存在越來越不能忽視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政府的限制和行政指導的減少,企業根據自己的理念,更加追求以自我責任為主體的行動。
4環境問題的嚴重化。對于伴隨著企業生產活動的環境破壞,全世界投入嚴厲的目光。在日本,1960~70年代公害問題日益嚴重,對環境問題國民變的更加敏感,因此,在CSR所要求的必要條件中,重視環境的傾向變強。所謂的“環境經營”,作為經營的應有狀態也受到重視。近年來,由公害問題所代表的對局部地區社會的影響,向全球變暖和生態系統破壞這樣的全球化影響的意識不斷擴大,世界性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想法和概念變的流行起來。
5市民的成熟。首先一般市民如果沒有形成監視、告發、提出意見的主體,則不會成為向企業尋求責任的巨大呼聲。近年來,除了消費者、地區居民等個別活動之外,市民團體、NGO(非政府機關)等也開始積極開展社會活動。特別是,NGO承擔著對企業進行監控的作用,以及對公共活動關心企業的促進作用。在歐洲,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另外,由于IT的飛速發展,能夠經常在全球化水平上監視企業。如今,具有共同關心事項的個人或者NGO通過網絡,可以簡單地跨越國境,進行網絡化。企業信息也由利益相關者瞬間共享。
6社會責任投資的發展。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以下稱為SRI.)廣義上是指考慮社會性的金錢流動,一般來說,是在根據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判斷的基礎上,加上從社會性的觀點來評價的投資方法。這是由于在美國,基于宗教價值觀和倫理觀,宗教團體和學校法人等選擇了投資對象。但是,近年來對CSR的關注在世界上促進了SRI的飛躍的發展。SRI的代表性方法被稱為篩選。將用于判斷投資對象選擇的評價軸進行篩選,由具體的評價項目構成。根據評價軸,可以將不好的企業篩選為消極篩選,將優選的企業歸類為積極篩選。今天,SRI常常被當作CSR和表里一體的概念來處理。之后在歐洲,讓企業公開財務以外的信息,由此,使投資轉移到SRI,進而促進企業對CSR的努力。
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日本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以及發展背景的探討,我們發現日本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并不斷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心。由此可見,企業社會責任對以后企業在社會中的成長與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企業要從各個方面制定相關措施來更好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關于這個主題的探討,本篇認識尚淺,今后還需進一步深入挖掘。
作者簡介:尹玉超(1992-),男,漢族,山東濱州,研究生,日本文化,魯東大學,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郵編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