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昕 張序晶
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如何擺脫遼寧經濟發展困境,實現遼寧的二次振興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實現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根本路徑,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是根本前提。
目前,遼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兩院”院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高層次人才數量在全國排名均比較靠前,但總體上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研發人員外流嚴重使這一問題愈演愈烈;同時,存在需求側結構性失衡,表現為國企人才積壓與民營企業人才短缺并存、傳統產業人才需求減少和新興產業人才緊缺并存等。究其原因,目前遼寧在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引進、激勵使用、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尚存在改進空間。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但難以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根據遼寧省人社廳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遼寧超過60%的專業技術人才來自國家級和省級高校和科研院所。事實上,遼寧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在總量上完全能夠滿足省內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用人需求,但很多省內企業卻選擇去外省招聘人才。究其原因,一些高校或者跟風思想作祟,什么專業熱門開設什么專業,不考慮省內產業發展實際用人需求,不考慮自身實際辦學能力;或者重理論,輕實踐,不重視實習和社會實踐,導致培養的人才缺乏競爭力,難以滿足省內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用人需求。
(二)人才激勵保障政策很多,但難以落實到位。
遼寧近幾年陸續出臺了若干促進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政策文件,涉及人才培養、引進、激勵、保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方面面。一方面,在業績評價體系、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等方面還相對薄弱,存在激勵政策不活等問題;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存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另一方面,相對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現有政策很多只是停留在紙面上,難以落實到位。尤其在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引進、人才工程項目的資金扶持、對專業技術人才個人進行的表彰獎勵、榮譽津貼等相關政策資金難以落實到位,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人才創新的積極性。
(三)科技成果轉化率不低,但省內轉化率偏低。
雖然遼寧有大批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專利產出占全社會的50%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偏低。其中,遼寧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較高,可達70%以上;但中科院和中央部委所屬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往往是重頭,卻在省內轉化率過低。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為例,其科技成果轉化率位居中科院所有院所首位,近5年在全國實現技術轉移轉化合同額達9.1億元,但在遼寧轉化金額僅為3633萬元,不足全所合同總額的4%。
二、對策建議
(一)人才的供給側改革,應從人才需求調查常態化做起。
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問題本質上是人才的供需錯配問題,應實現人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提是充分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遼寧省人社廳2016年開始在全省進行區域性產業和科研院所人才需求調查。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應實現常態化,建議由省財政給予支持,建立省人才供求信息調查統計制度,每年定期調查統計和發布《人才需求開發目錄》,采取強力措施依此調整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強化實訓基地建設和高校畢業生實訓制度,實現高校畢業生在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應加大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高級研討班等形式,開發、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
(二)借鑒江蘇等地經驗,加強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建設。
充分利用遼寧和江蘇對口合作的契機,依托沈大自創區和高新區平臺,借鑒江蘇蘇南、北京中關村等地成熟經驗,加強專業技術人才激勵保障措施建設。既要敢于借鑒,又要結合自身情況有所側重。資金扶持一定要有,但結合遼寧實際情況不能一味和其他省市拼財力,應在鼓勵政策上多做文章。激勵政策方面,重點在創投融資支持、績效考核、股權分紅激勵、政府優先采購等方面多吸取成功經驗。保障政策方面,借鑒蘇南人才特區的經驗,采取對引進人才配偶原屬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可對等協調安置等措施,解決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
(三)提高成果本地轉化率,構建校企協同創新聯盟是關鍵。
整合在遼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與企業對接,形成校企協同創新聯盟是主攻方向。目前在遼高校、科研院所內部和企業中,人員的協同合作意識相對較低,加強有效溝通和協作是重點工作。應通過組織開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社會績效評價,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參與熱情。應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及時發布企業技術需求,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聚集,促進科技成果加快實現本地轉化。
(四)建立政策落實的監督考核機制,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探索建立人才政策落實監督考核機制,由省委組織部牽頭,協同人社廳、科技廳、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梳理現有關于促進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政策文件,逐條落實牽頭部門,明確責任分工,監督落實情況,將其納入部門考核范圍。同時,定期深入調研檢查各項政策完成情況,建立協商機制,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溝通協調,形成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作者簡介:張春昕(1978——),遼寧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所 副所長、副研究員,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學博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