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促使共享經濟快速蔓延,近幾年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在各大中小城市間普及,并受到人們的歡迎。本研究以共享單車的使用現狀為切入點,以共享單車用戶為調查對象,以河北省各中小城市為調查地點,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深入分析共享單車在社會上的使用現狀,并探尋其科學合理的解決路徑,力圖為共享單車在其他城市的應用提供參考,為共享經濟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 共享單車 政府 企業 解決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共享單車自出現以來發展態勢迅猛,眾多企業看好其發展前景、紛紛投入資金,而且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張“名片”。 除此以外,從調查數據與訪談中得知,絕大多數民眾認可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和帶給人們的便利。共享單車在人們生活中起到了引導人們綠色出行、資源整合的功能,助力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但不容否認的是,目前共享單車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居住地發達程度越高,共享單車投放率越高,人們享受到共享單車的便捷率越高;目前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和地區分布存在問題,部分城市地區投放過多,已經飽和;在共享單車打開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如連網麻煩,網絡不通暢、二維碼對焦困難,開鎖時間較長等;共享單車的安全性問題仍然有待提高;單車使用不文明現象嚴重,公民素質仍需要加強;對于共享單車的監管一般,仍需要政府、企業去加強等。
二、建議性措施
本文認為:目前國內共享的單車的發展仍然處于探索與試驗階段。應全面、客觀地看待共享單車目前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和其未來的發展前途,及時的發現問題、指出問題、“多管齊下”地解決問題,這需要政府、企業、社會以及作為用戶的每個人一齊發力,明確各自在共享單車發展中的角色與責任,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騎行環境,更好地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緩解交通出行壓力,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保障。
1、政府方面
政府是共享單車管理的責任主體,應堅持“服務為本、創新改革、規范有序屬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則,鼓勵和規范發展。政府在市場經濟中不僅充當統籌者、管理者,還要發揮其引導者、規范者的角色。
首先,各地政府應正面、積極的看待共享單車的出現以及產生的相關問題,不應看到問題后就完全否定、“一棒子打死”。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為今后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著借鑒,因此政府應支持、鼓勵、引導其發展。政府多個部門應統一協調起來,協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明確職責、制定相關規定、明確劃分單車的放置地點等。積極引導企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可能的話還可以為目前單車企業提供相應資金、貸款、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應及時出臺、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當前相關的立法與規范較少,仍需要去加強。一方面,對企業應制定一定規范對其進行管理,確保其生產的單車質量達標,還要要保障用戶十分關心的資金與押金安全。另外還要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1]多家企業的正常市場競爭行為可以有效的促進資源整合、創新其發展模式,還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質量更好、收費更低的服務,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但要監管與防治企業間為擴大市場、盲目競爭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最后,做好“文明騎行”的相關宣傳,提高民眾的道德素質與文明風尚。只有每個人按照規則使用共享單車,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共享經濟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快捷。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在經濟模式上提供啟發,還對人們日常生活方式、人際溝通、展現人民素質起到重大作用。政府應以此為契機,注重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文明風尚,讓占道、胡亂停放、上私鎖、破壞等現象消失,真正讓文明、便捷、舒適的共享單車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2、企業方面
首先,創新企業發展模式,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便民利民的發展道路。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和向前發展的靈魂,如根據調查資料顯示:63.5%的調查對象認為可以增加親子座椅。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多為單人單車,可以在一些旅游景點適當投放“雙人腳踏游覽單車”。在單車外形設計與app軟件設計上可以更具有情趣化,區別于普通自行車,讓使用者更愉悅、舒心的騎行。醫院、車站、學校、景區景點等大型交通密集處可以投放多一些,讓需要的人能夠及時找到單車,做到資源合理配置。還要靈活地應對不同市場群體,提供對應的服務,增強用戶體驗,真正做到“精準投放”,讓用戶在短時間內尋找到車輛并順利騎行。
其次,加強單車運營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安排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管理車輛、定期維修,回收利用報廢車輛。目前共享單車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因此需要企業“對癥下藥”創新、有效應對。需要完善用戶實名制,建立信用制度,激勵用戶文明騎行。還要積極配合政府的管理。
最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升單車質量,提供更優質、更人性化的服務。不少用戶表示,在騎行過程中遇到過安全問題和車子騎行費力的狀況。企業應該致力于車子的安全性、耐用性、舒適性與便利性等,以此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3、用戶方面
社會成員是共享單車發展成果的享受者,同時也是共享單車的使用人,于情于理都應該為解決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出一份力。
首先,應從社會意識的提高著手。社會是由社會人組成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要以主人翁意識去愛護單車,尊重其他單車用戶。其次,要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與法治素養,明確道德底線,更不以身試法,共同構建一個文明風尚的騎行環境。最后,要落實到具體行動,做到不隨意停放、不破壞、不上私鎖,更要遵守交通規則,社會共同監督不文明騎行現象,及時舉報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子軒,吳蔚.共享單車的現狀、問題以及其發展對策建議[J].現代業,2017(15):162-163.
作者簡介:劉壯壯(1997),男,漢族,河北涿州人,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工作與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