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數學重修課程的教學已成為高等學校本科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對于重修班的教學經歷,文章分析了數學類課程不通過的原因和重修班的現狀,并且給出對于數學類重修班課程教學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學數學 重修班
大學數學公共課程一般指《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門課程。該三門課程是大學階段很多專業的基礎課程。目前呈現出學生理解較差、考試通過率較低等特征。所以多數學校會專門為掛科同學開設重修班,在重修課程中采取單獨開班的方式。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大學數學公共課程的通過率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1-3]。筆者將結合重修班的教學經歷,對學生課程不通過,重修班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重修班課程的教學與普通課程的教學有一定差異性,任課老師需要對大學數學公共課重修班課程的特點有充足的認識,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更好地施展教學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保證該重修課程按時按質的完成。
首先,我們分析數學類課程不通過的原因。
1.學生來自不同的省份,高中階段對數學的要求不一樣,導致部分省份學生很難適應。例如,浙江考生在高中階段已經涉及排列組合的概念,而部分省份在高中階段對該部分內容未作要求。而排列組合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
2.進入大學校園后,學生尚未適應大學生活,而大學數學公共課程一般在大一階段講授。學生尚未從高中的學習狀態調整至大學的學習狀態。數學的公共課程不好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于《高等數學》這門課程,其極限部分內容節奏過快,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心里崩潰。
3.學生對數學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對于其它專業來講,數學被視為次要課程,往往學生會重視不夠。數學方面的相關課程其實對很多專業的專業課程有著非常大的作用。部分學生認為交了重修費上重修班就是為了取得學分,認為老師會降低要求放其通過考試,而不重視該公共課程里面的數學知識對其后續專業課程的重大作用。
其次,我們分析目前大學數學公共課程重修班現狀。
1.出勤率低。由于重修班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為了不影響其他課程的正常進行,重修班的課程一般安排在非正常教學時段,如晚上和周末。這導致學生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曠課。而數學課程的連接性較強,往往錯過了幾次課程,就無法跟上后續課程的學習,從而使得學習興趣逐步喪失,導致到課率進一步下降,步入惡性循環。
2.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
同學們在經歷掛科后往往會自我否定,導致對數學課程的排斥心理。特別是高中選文科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本能上對數學有恐慌有學不好的心理。還有一些學生自認為數學基礎不錯,但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不認真聽課。所以在重修班課堂很難開展有效的教學互動,課堂環境往往比較沉悶。
3.教材版本不同。一個重修班往往有幾個年級的學生同時存在。如筆者目前在上2018-2019學年第二學期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重修班,上一學期該課程的正常上課年級是2017級,所以第二學期開設的重修班主要由該年級的學生組成,但同時還存在2016級,甚至2015級的學生。這些學生已經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修該門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教材的更替現象。不同的年級,由于培養計劃不同,相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都不同。重修班一般選擇班中最多學生使用的教材。不同的教材在教材內容、難易程度、一些符號的表示和一些知識點的語言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從而不僅加重了教師的備課工作量,而且對學生課后自己學習也造成一定影響。
然后,我們給出對于數學類重修班課程教學的一些建議。
1.增設預修環節。學生已經經歷過一遍學習,對于課程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有的課時數相對富裕。我們可以抽出2-4個課時,對高中和大學數學的銜接部分進行講解,如《高等數學》課程中的集合論;《線性代數》中的行列式,《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排列組合。
2.趣味教學。筆者認為重修班中應更突出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發現數學是有趣的科學。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最大似然估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往往把握不住其本質。教師不妨帶上一副撲克牌,抽取一張A,二張2,三張3,四張4,提出現在抽取一張牌,抽到A,2,3,4的概率分別是多少?該問題是古典概型的初等問題,學生即使沒受過數學教育,一般也能答出。再把這10張撲克牌打亂,隨機抽取一張,問學生:這張牌會是什么?學生一般會回答4。而這正是最大似然估計的本質思想。筆者認為,任課老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適當的引入實際案例,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筆者認為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狀態下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增加教學中的問答。相較于正常的教學班級,重修班的同學容易在課堂中分神。在重修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既要保持課堂上授課內容的連續性,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筆者認為在課堂上可以增加問題的數量,能有效的改善課堂氛圍,提高授課效率。但問題的設置應以基礎容易的為主,讓學生回答他們能力范圍內的問題,有助于重塑他們對數學課程的自信心。
最后,我們分析重修班教學中可能存在的誤區。
1.大學課程的總評成績一般是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按照一定比例的加權平均。部分任課教師為了提高數學課程的通過率,會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長久以往,會給新生帶來重修班更容易過的心理暗示。從而降低了新生初次學習數學課程的認真程度。所以,即使在重修班的課堂上,也應嚴格要求。在重修班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實際學習效果,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步入正常的學習軌道。從而在學生學習到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課程的通過率。
2.降低考試的難度,縮減教學內容的范圍。一方面,如上分析,這種方式同樣會給新生帶來負面的認知。另一方面,數學的課程,其內容有一定的連貫性,如果選擇縮減教學范圍,會破壞其連貫性。筆者認為,重修班的試卷難度和考察范圍不該與正常考試有區別。不能以這種方式提高通過率,而應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結語:數學課程具有其鮮明的特征,需要學生靜下心來仔細琢磨才能有所收獲。教師需要引領學生探索數學課程背后的數學思維。重修班的教學應以育人為出發點,致力于改善學生對數學的排斥心理,讓學生在數學課程中有所得,有所樂。
參考文獻:
[1]陸華晶.大學數學重修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及思考—以寧波大紅鷹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11):107-108.
[2]蘇慶,溫雪蓮.本科重修課程教學實踐探討[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94-96.
[3]段寧,趙曉朋.“高等數學”重修課程教學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7(5):55-5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11801219)
作者簡介:胡晴華(1986-),女,江西宜春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函數空間上的算子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