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幫助音樂專業學生培養樂感,不斷提升音樂技能的關鍵。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以及音樂專業學生增多,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教師教學觀念難以轉變,大班授課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等多個方面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繼續發揮高校鋼琴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基礎性作用,本文將結合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的現實情況,探究科學合理的高校鋼琴教學方法,為其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學;音樂敏感度;音樂審美感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校鋼琴教學是有效培養音樂專業學生音樂敏感度和音樂審美感的關鍵,借助鋼琴的演奏能夠幫助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找到自己的音域,良好把握音準。但是高校擴招所導致的小班教學難以維系,大班教學缺乏對音樂生的個別指導,這給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了極大的阻礙。下文將對高校音樂教學現狀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高校鋼琴音樂教學的方法,以更好地促進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一、高校鋼琴教學的重要性
高校鋼琴教學在高校音樂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鋼琴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音樂敏感度。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鋼琴音樂作品涉獵甚廣,既有洋為中用的鋼琴音樂作品,也有古典音樂作品還有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鋼琴作品,通過這些鋼琴音樂作品的學習與演奏,能夠幫助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了解音樂的不同流派,培養音樂專業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以此更好地提升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
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加入鋼琴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鋼琴伴奏中培養起音樂審美。通過鋼琴的演奏以及鋼琴作品的系列學習,能夠讓音樂專業的學生掌握音樂常識,明確音樂的優劣,進而培養起音樂審美,提升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
二、高校鋼琴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鋼琴教學在我國音樂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問題,導致我國鋼琴教學現狀并不樂觀。
(一)大班教學忽視學生的個體性
當前,隨著我國高校改革以及高校擴招的發展,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增多,這也就導致高校鋼琴教學由小班教學向著大班教學的發展。大班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多的是采用集體授課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集體授課模式下,教師也只會針對一些大家都可能犯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不會關注到某一個學生容易犯的問題。
高校鋼琴大班教學模式下,高校鋼琴教學教師更為關注知識性內容的講解,在教學過程更為關注教學目標是否能夠完成。如此一來,就導致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就忽視了對學生技能的培養,最終導致高校鋼琴教學的效率不高,難以實現提升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實際能力和音樂素養的積極作用。
(二)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高校鋼琴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師大多都是師范專業畢業或者長期在校任教的老師,這就導致高校鋼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鋼琴演奏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能夠根據相應的環境和場景進行細微的變化,往往能夠起到良好的表演效果。高校鋼琴教學的目的也在于提升高校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并非全是鋼琴專業知識的提升。
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教師由于缺乏實踐經驗,這也就導致了高校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只能夠對照著課本或者是多媒體資料進行講解,對于鋼琴演奏過程中或者公開表演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對學生展開教學的時候也不能準確指出可能出現的問題,難以幫助學生加以規避。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嚴重影響了高校鋼琴教學的實際效果,不利于學生后期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三)教學過程單一,缺乏對學生音樂審美的培養
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的單一性一直影響著高校鋼琴教學水平的提升和發展。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當前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依然是采用教師教學、教師示范然后學生模仿練習的模式,有時候演奏的曲目也是多個年級相同的曲目。這樣的教學方式極易導致學生對高校鋼琴音樂教學模式的厭倦,導致在鋼琴學習過程中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著高校鋼琴教學的效率。
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專注于高校音樂教學的課程教學內容,忽視了對教學的鋼琴曲目的相關音樂背景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音樂審美的培養。例如,在針對《卡農》教學過程中,高校鋼琴教師沒有針對《卡農》的創作人以及其不同的演奏版本進行講解和賞析,這就導致高校學生缺乏對音樂的內涵以及背景的了解,導致鋼琴演奏過程中缺乏音樂靈魂,嚴重影響了高校鋼琴音樂教學的效率。
(四)忽視對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鋼琴演奏不同于考試,其演奏技法可以有多種演變。但是在當前高校鋼琴演奏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統一的鋼琴演奏模式扼殺了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鋼琴學生過程中沒有意識加入自己對鋼琴曲的理解,沒有意識創新,也逐步喪失了創新的能力。這一鋼琴教學現狀不利于高校音樂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提升,也嚴重違背了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主旨。
三、高校鋼琴教學方法的拓展策略
針對上述鋼琴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高校鋼琴教學應該進行變革,尋找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法,提升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敏感度以及音樂審美感,提升高校鋼琴教學的效率。
(一)建立大班教學與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由于受高校擴招的影響,導致高校鋼琴集體教學模式的產生。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通常是3-5人一個小組,要求他們一起進行鋼琴學習。如此一來,可以實現大班教學與小組學習的結合,小組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還能夠及時整合無法解決的問題,在上課的時候集中向教師請教,能夠提高高校鋼琴教學的針對性和效率。例如在進行《命運交響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對某一個音調的演奏把握不準,其首先可以向同組的同學尋求幫助,在同組同學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再在課堂上向教師請教。在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性,進而有效地提升高校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
(二)聘請校外教師參與到高校鋼琴教學中
為了有效彌補高校鋼琴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高校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可以聘請校外教師參與到高校鋼琴教學中。高校可以邀請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學校進行鋼琴演奏教學或者是講座,幫助高校音樂專業學生了解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容易面臨的問題。高校也可以聘請專業的鋼琴演奏家作為高校的客座教授,幫助學生領會高水平的鋼琴演奏是怎樣的,幫助學生從聆聽鋼琴演奏家演奏的鋼琴曲中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備后期在演奏過程中加以糾正和改進。高校鋼琴教學通過這一方式,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高校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通過聆聽專業的鋼琴現場演奏,能夠給予高校學生音樂靈感,也有助于其在之后的鋼琴演奏中加入自己的理解,進而提升高校學生鋼琴演奏水平。
(三)加強對學生音樂審美感的培養
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鋼琴曲背景知識的教學,加強對多個學科知識的講解。如此一來,能夠幫助高校音樂學生了解鋼琴曲的創作歷史,能夠幫助高校音樂學生理解鋼琴曲背后所蘊含的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并且在后期的鋼琴演奏過程中將這種審美感融入到鋼琴曲的演奏過程中。例如在講解由嗩吶曲改編的《百鳥朝鳳》鋼琴曲,就可以結合《百鳥朝鳳》電影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對這一鋼琴曲進行講解,分析王建中先生將其改編為鋼琴曲的契機,分析鋼琴曲《百鳥朝鳳》與嗩吶曲的區別等,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
(四)重視對學生音樂敏感度的培養
音樂敏感度即我們所謂的樂感,重視對學生音樂敏感度的培養,是有效提升高校音樂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關鍵。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現場演奏、課下聯系以及重復聽取經典鋼琴曲的演奏等方式,通過“磨耳朵”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敏感度。高校鋼琴教師還可以通過互相進行演奏評析的方式,要求學生對同學所演奏的鋼琴曲中的不足的分析,提升自己的音樂敏感度。通過經常性的訓練和學習,高校音樂學生的音樂敏感度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鼓勵學生對鋼琴作品進行創新再創作
創新能力是高校鋼琴教學的重要培養目標。鋼琴音樂中需要融入演奏者自己的理解才能夠擁有靈魂。因此,高校鋼琴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對鋼琴作品進行創新再創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月度匯報演出的方式,鼓勵學生對經典鋼琴曲,例如《卡農》以《命運交響曲》的改編演奏,使其具有當今時代的特點。學生在對鋼琴曲進行改編過程中,不僅能夠將個人情感融入到鋼琴演奏當中,也能夠復習相關的樂理知識,加強對鋼琴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鋼琴學習能力和演奏能力,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四、結語
高校擴招,一方面給予了更多學生上學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導致教學資源緊張,難以滿足大量學生的學習需要。高校鋼琴教學強調對學生音樂敏感度以及音樂審美感的培養,但是在大班教學以及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現狀下較難實現。為了有效實現高校鋼琴音樂教學的目標,在后期教學過程中應該從教師實踐能力、高校教學模式以及上課形式方面加以改進,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再創作,加強對鋼琴曲背景知識的講解,以此幫助高校學生提升鋼琴演奏能力,實現個人音樂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廉瑩.分析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J].藝術評鑒,2019(2):97-99.
[2]張杰.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8,38(20):200-201.
[3]張浩.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8(12):184-185.
[4]周民.高校鋼琴教學中新型教學方法實踐與思考[J].戲劇之家,2017(13):233.
[5]歐陽鵬婷.芻議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J].藝術科技,2016,29(10):343,311,410.
作者簡介:趙敏(1992—),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