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波
◆摘 要:落實“任務驅動”,促進教學目標達成。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任務驅動”;計算機教學;興趣;自主學習;協作精神
提高計算機教學效果要結合其課程的特性,計算機教學注重操作和實踐,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性有利于計算機教學的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生興趣和動機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探索學習。教師把課堂教學目標分解為一個個“任務”,而且這些“任務”具有可操作性。“任務驅動教學法”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這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在計算機課堂落實“任務驅動”,開展教學工作,結合多年的經驗教學流程大體上是這樣的:①創設情景,引導發現;②圍繞目標,提出任務,凸顯問題;③自主學習,提供資源。自主學習能力包括:①確定學習內容表的能力(學習內容表是指,為完成與給定問題有關的學習任務所需要的知識點清單);②獲取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知道從何處獲取以及如何去獲取所需的信息與資料);③利用、評價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④協作學習,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⑤解決問題,由同學講解自己完成任務的方法,教師最后補充說明;⑥鞏固練習,鞏固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知識或技能。
“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導引索”,“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設計、編排非常關鍵。
1“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設計過程中,把總體目標的每一步細化,分化為一個個的小目標,并且把每個小目標作為一個模塊,使之容易掌握,再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體目標。例如學習“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時,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①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②設置字體、字號,段落排版;③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④Word的圖形功能;⑤Word的表格功能。把這5個知識點隱含在5個小任務中,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又把一節課的小任務分成更小的幾個任務。如第一節課的任務是按要求對現有文檔精心修改。要求中隱含著3個知識點,即:①Word的基本概念;②文檔的建立、打開與關閉;③編輯文檔。這3個知識點分別設計在3個小的任務中。每一個任務的確立都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能力狀況、教學內容的統籌安排而定。
2“任務分析”促進學生探究,激發課堂活力
在教材與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學生對于該任務進行分析,產生一系列需要分別獨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務;并且找出哪一些地方需要應用信息技術的舊知識,又有哪一些地方需要使用到沒有學習過的信息技術的新知識,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技能的積極性。由教師指導或者組織進行的任務分析是重要的環節,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的正確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形成。一般來說,任務分析的工作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進行任務分解,例如,一張電子板報由文字、圖片等編排而成,他的制作包括有文字段落的編排與圖片的編排,而文字段落的編排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文字的輸入、編輯、段落的排版等,進一步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技能進行這些工作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工作了;另一方面則是找出解決問題的難點與關鍵點(突破口),例如現實生活中如果要給朋友或者家人寄包括有自己近期照片與一段聲音的“信”,那么如果寄包裹則又貴又花時間,如果打電話,比較貴且沒有照片,如果寄信則沒有聲音也比較慢,而使用電子郵件則又快又能夠達到所有目標,因此學習電子郵件的收發技能是必須的。
3“任務”的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計算機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謂“百看不如一練”,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任務”,是用非計算機手段難以實現的。
4“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性
學生的差異性是不爭的事實,“因材施教”,讓課堂更具活力。照顧到大多數學生,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時,盡管已經把問題講解、研究、討論得比較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個別學生仍會提出不同層次、有待解決的問題,這時作為教師要隨時隨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譬如,針對高一同學,因初中開設計算機課程不同,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也存在很大差異,有“大蝦”,更多的是“菜鳥”,所以在進行WORD的教學時,對于先做完的學生要給出更深層次問題;對于剛剛開始接觸電腦的學生,也要多主動關心,向他講解具體操作步驟,這樣一來,快的學生可以往深的地方研究;大部分學生完成課堂任務;“菜鳥”可以得到教師的特別“哺育”,縮短與同學們的差距。
5在“任務”設計時要關注任務的可思考空間
“任務”設計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培養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計算機學科是開放性的、知識更新極快的學科,在課堂上不可能將一個軟件的所有功能都學到,也沒必要這樣做。計算機教師在教會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正好給了學生這樣一個機會。例如,在WORD制作賀年片,插入圖形時,一般學生只用書上講的方法,而此時,我們就應給學生一個思考空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插入圖片,有的學生琢磨能否將自己的具有個性繪畫插入,也有同學想出網上的精美圖片,甚至提出自己的照片要輸入電腦,更有學生提出用其它工具軟件來制作更具有個性特色的作品。
落實“任務驅動”,促進計算機課堂效果,重點在于設計好操作性可行的“任務”,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一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真正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訓練他們的各種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