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泉
◆摘 要:新修訂的《中學德育大綱》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應考慮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教育中。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出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中學生
一、引言
德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生生活環境和需求的改變,傳統的德育教育已無法滿足現代學校的管理需求。且在傳統的德育教育中多采用授課式、批評教育式、樹立榜樣等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基本是被動的接受狀態。如何改進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各個學校面臨的重要內容。1994年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這表明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可以更新德育觀念,豐富德育內容,提高德育實效性,鞏固德育的核心地位。因此,探討如何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更新德育教育的模式,是學校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
(一)對傳統德育全面改革,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
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應該以尊重、理解、信任、平等和接納的態度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而傳統的德育教育在面臨學生發展的問題時,大多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感受,多采批評教育、說教等不易于學生接受的形式進行。這些形式不但不利用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容易加重教師的心理負擔。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結合,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通過教師更加溫和的、具有人情味的教育方式而心理疏通和解答。教師也要以平等的地位和共情的態度與學生談心,讓學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從而主動尋求改變,同時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師生產生良好互動,更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青春期是人生當中的重要階段,而處在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現狀之間的錯綜矛盾及這些矛盾所帶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中,德育工作者將脫離以往的德育方式,摒棄以學生的品德問題做判斷,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與學生產生更多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和困難的方法。德育工作者此時的理解和關愛,可以促使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化解學生心理問題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成效,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良好的身心素質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滲透,是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僅要關注對人的要求,還要關注人的需求。使得學生在德育工作者的幫助和引導下,能收獲健康的心理環境,對其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起到更好的作用,對學生在將來的學習和社會發展中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滲透的方法
(一)在思想政治課上進行滲透
想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中,首先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教學,貼合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形式不可太單一,可以組織一些小組活動,如小組討論,辯論等,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獲得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和了解,也是促進人際交往的良機。
(二)在學校活動中進行滲透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學校創建的各項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好機會,通過學校組織的活動,學生能更好的認知自我、接納自我,學會與人相處,培養好的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例如,校運動會、軍訓、社團活動。運動會不僅增加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在運動會中,有一部分運動項目也會涉及到團隊合作,可有效的增強學的團體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軍訓,在軍訓中,教官的訓練會鍛煉學生的身心體能,學生之間的集體主義精神也會得到很好的發揮。社團活動,良好的社團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使學生全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三)在日常德育生活中進行滲透
政教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更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對學生的教育要做到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更要避免將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進行混淆。作為德育工作人員的構成之一,班主任也是較為重要的,擔負著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要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和教育,這樣才能幫助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健康快樂地成長。對于品行態度有些問題的學生,更要做到正確引導,不能看表面問題,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軌跡和行為背后的問題。
總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德育中,在豐富德育教育的同時又能讓德育教育的工作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對于正處在發育和成長階段的中學生來說,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秉承育人為本理念來進行對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讓中學生的身心能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J].中國高等教育,1994(10):5-8.
[2]姚健兒.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滲透[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6(5):76-78.
[3]趙起越,任義,林芯鑫.中學生心理特點分析與研究——中學教師如何積極引導中學生[J].商業文化,2011(3):216-216.
[4]吳增強.為了每一個學生心智健康成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內容解讀[J].基礎教育參考,2013(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