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教育的結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與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個人成績、學習效率、日常生活、心理狀態等多方面息息相關。班級管理工作創新,就是通過更多方法,努力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營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率,樹立健康的學習和生活規律。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班級管理;創新
班級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單位,也是輔導員工作管理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教育的結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班級整體環境,與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個人成績、學習效率、日常生活、心理狀態等多方面息息相關。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本文從實際出發,立足個人工作經驗,探討和總結高校輔導員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思路。
1 輔導員班級管理工作的常見問題
在高校教職工之中,輔導員崗位無疑是真正接觸學生的“第一線”崗位,學生們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切事務,都需要輔導員進行了解、管理,把控班級的整體狀態和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輔導員工作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黨團班級建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校園安全教育、資助獎勵評審、宿舍文化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競賽專利獲權指導等多維度多視角工作內容。輔導員工作細致、具體,也較繁瑣,在工作當中,難免存在顧此失彼、無法面面俱到、分身乏術等普遍問題。
1)信息獲取渠道單一,班級基本情況掌握不夠全面。由于高校教育形式相對松散,輔導員與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少,所以部分輔導員往往習慣了依賴班干部、點名、QQ群、微信群等簡單方式進行基礎的班級日常管理,并不能確保掌握班級實時狀態,很難具體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
2)輔導員與學生溝通較少,對學生生活和心理狀態不夠了解。由于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基本上都是實行1:200的標準進行配備,外加高校課程安排的差異,同時部分高校實行學生個人選修課程的規定,以及當代大學生獨立性較強等特點,學生往往很少甚至不愿跟輔導員交流,所以除了基本的考試成績可以通過系統查詢之外,輔導員很難具體把握到學生個體的生活狀態、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
3)輔導員安排的工作實施不到位,班級具體執行力較弱。大學生個性差異更加明顯,輔導員的工作與高中時期的班主任差異甚遠,所以往往出現一些工作安排下來之后,班級執行力不到位的情況。比如通知開會,或者需要提交某項資料等工作的時候,往往有學生因為個人事情外出、自身拖延等各種情況,需要多次提醒、催促才能完成任務。
4)班級凝聚力較差,班級內部的交流也比較少。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活,部分大學生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太重視學習和考試,同時學生的選修課程設置導致大家有時候同班不同課,其次學生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職業規劃等有很大差異,同學之間的交流就變得越來越少,更多是以寢室為單位,甚至自然會形成班級內部的各種小團體,嚴重的甚至存在同班同學互不相識的情況,所以班級凝聚力也較差,學生對班級缺乏足夠認同感和歸屬感,自然也談不上更多的集體榮譽感。
2 加強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針對如上問題,本人結合個人工作經驗,總結出一些工作思路。
1)加強輔導員與學生的聯系。在常規渠道之外,新生入學就收集學生最基本信息,建立學生基本信息檔案,同時輔導員還可以通過班委團體、寢室生活老師、寢室衛生檢查、寢室室長報告、課外興趣調研等多種方式了解班級里每位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還可以通過當代學生喜歡玩的抖音、微博、微信等方式更多地了解學生,建立與學生溝通的渠道。
2)加強日常管理工作的頻率,增加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時間。比如定期召開班委工作匯報、班會、趣味活動等班級聚會,同時在一些重要節假日可以提前組織班級小聚會等形式,來增加輔導員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讓學生們習慣“有事找輔導員”。
3)令行禁止,加強班委工作執行的反饋機制。學生有問題立即反應到班委,班委在執行工作中遇到問題也需要及時反饋并給與響應,尋找解決辦法,對于少數故意拖延、拒不執行等行為,要及時處理。同時班委群體是管理核心,加強培養班委領導能力,及時進行篩選并適當下放權力,建立一支高效的班委團隊有利于班級管理。
4)豐富班級文化活動,打造班級文化,加強班級凝聚力。班級是一個整體的概念,需要經常舉行各種活動來加強。可以組織一些興趣小組,比如晨讀小組、晨跑小組、自律刻意練習小組,以各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同時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組織校園聚會、節日活動、課外活動、業余比賽以及積極參與學校各種專業競賽活動,鼓勵參加如文明寢室、五四紅旗團支部、優秀班集體等活動評比,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 輔導員班級管理工作創新理念
按照以上的基本工作思路,班級管理工作能得到很好的加強,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還是不夠的。當下,創新成為社會主流發展思想,輔導員工作也需要結合創新思路,力求更好、更高效的管理策略,營造更好的班級氛圍。結合本人工作經驗,從一下幾方面提出工作創新理念。
1)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大學生也不例外。但很多大學生往往沉湎于小說、游戲、運動以及其他各種愛好之中。輔導員工作的重點,首先就是要糾正部分學生的不正確觀念,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種“終生學習”的態度。在這方面,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優秀畢業校友、企業家、社火各界人士的演講等形式去了解到今后的形勢,同時多多組織學生一起學習探討,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樹立起主動的學習態度、正確的生活和工作價值觀。
2)豐富學習之外的班級生活。輔導員應該注重豐富班集體在學習之外的生活體驗。比如組織特色課程學習,組織班級內部的交流學習小組、在合適的時候鼓勵學生參加合理的社會實踐等。同時注重班級文化建設,比如興辦班級刊物,由學生自行組織,可小組輪流,也可以群策群力,每個人都必須參與;也可以定期開展班級文藝活動,比如各種節目表演,才藝展示等等,同樣要求每人參與,積極表現自己,同時在給予更多儀式感,讓學生在贊美、鼓勵中找到提高自信心,讓學生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地融入班級。
3)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從創新角度考慮,不妨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比如班干部自主競選、特定班干部職位采取輪流擔任的形式,甚至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例如“輔導員的一天”特色體驗,讓學生模擬輔導員的角色進行一些班級事務的管理和決策,增強其對班級管理工作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加強班級責任感。
4)幫助學生找到內驅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輔導員要更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杜絕過多說教、批評教育,看到學生閃光點,幫助學生自我覺察,找到內在驅動力,找到自身目標、方向。同時運用一些方法技巧,結合當代可以提高自我管理的實用工具,幫助學生管理好自己的大學時間、行為習慣,對目標事件進行分解管理,有全局觀念同時也要著眼當下,過好每一天。
4 結語
班級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核心陣地”,所以輔導員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集體觀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為構建和諧班集體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集體主義精神”和“主人翁意識”是班級當中每個個體都應該具有的基本意識,如此才能營建優秀的班集體,同學之間互助友愛、輔導員與學生之間交流暢通。輔導員更要強化自身工作能力,掌握班級基本狀態,更要努力去了解每一位個體的心理狀態,同時更要強化創新意識,努力探索更好的班級管理策略,讓班級和諧,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參考文獻
[1]吳翼澤.高校人才培養中文化育人的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
[2]侯文勇.探析博客在高校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2011.
[3]彭哲娟.論新形勢下的高校班級管理[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
[4]劉國軍.高校和諧班集體構建的初探[J].改革與開放,2009.
作者簡介
劉容(1988-),女,本科,助教,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