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堯 陳足青 湯靜靜
摘要 ? ?本文總結了阜寧縣益農信息社發展現狀,分析了益農信息社發展成效,提出了未來發展趨勢及建議,以期為促進益農信息社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 ?益農信息社;發展現狀;江蘇阜寧
中圖分類號 ? ?F323.3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25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按照全省統籌安排,截至2018年年底,阜寧縣全力推進益農信息社建設任務,共建設295個益農信息社,實現了村村都有信息社。同時積極發揮益農信息社“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培訓體驗服務”四類服務功能,促進了阜寧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可持續發展。
1 ? ?阜寧縣益農信息社現狀
益農信息社的主要功能是為農民提供免費的網上企業專家咨詢、技術培訓、法律服務等,還可以提供各種費用代繳,代購,代訂正規廠家的補貼農藥、化肥、農用機械等生產資料、日常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發布農產品供應、勞務信息等各項生活服務[1-2]。
阜寧縣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自2017年8月啟動后,在省農業農村廳的正確指導下,在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農業部門和電信部門精心籌劃,認真組織,按照高標準、高配置的要求,對阜寧縣所有行政村實現了益農信息社無死角、全覆蓋。同時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務、會經營”的原則和標準,精心選擇和培訓信息員,著力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積極性高、穩定性強的信息隊伍。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特色發展、農民信息服務需求,結合阜寧縣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運營管理指導工作,全縣益農信息社運營各具特色,如阜寧縣吳灘鎮土味園益農信息社2017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百佳益農信息社”,該信息社主打特色農產品草雞、阜寧西瓜、阜寧大米、阜寧大糕等,年銷售額達1 000萬元;阜寧碩集社區何橋村呂愛民種植民香冬棗,是江蘇首個北果(冬棗)南移的成功案例,經過信息社網上發布信息銷售,每年純收益逾40萬元;阜寧新溝鎮春華秋實現代農業示范園,內設阜寧中心信息社,帶動本鎮7個村逾100戶開展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使當地特色農產品如益林醬油、阜寧大糕、阜寧黑豬肉、馬家蕩大青蟹、碩集卜頁等流向了全國人民的餐桌。同時益農信息社的工作內涵更加豐富:依托益農社體系,積極組織益農“暖心行”義診農技下鄉活動,結合醫療、農業等方面開展活動,結合全縣各級消費者委員會開展“品質消費、振興鄉村”活動,聯合消費者協會等有關單位將活動開展到鄉村;陸續引入保險、物流及金融存取等第三方經營性業務項目到益農信息社。
2 ? ?益農信息社發展成效
2.1 ? ?改變了傳統的政府為主的信息服務方式
2015年11月10日,習總書記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2017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以農業供給側為主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探索中高端的服務供給。以前的農業信息服務大多是由政府主導、投資和運行,實效性和效益性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而農業信息服務領域也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由于江蘇省統一組建了信息服務平臺,全省農村都與平臺互通,實現了一個平臺多個終端,保證了信息的通暢和統一標準,確保了信息服務的實效性和準確性[3]。
2.2 ? ?實現信息精準到戶、服務方便到村
益農信息社進村入戶成功的關鍵,是統籌農業服務和農村信息化服務兩類資源,構建起“政府、服務商、運營商”三位一體的推進機制,實現信息精準到戶、服務方便到村,探索建立“政府建路、企業跑車、農民取貨”的可持續發展機制[4]。通俗講就是農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樣能在家門口收貨、化繳各種費用、網購農資和生活日用品;可以請12316遠程專家診療動物疫病、政府技術市場信息咨詢;可以進行水電氣、通信、金融、保險、票務、醫療掛號、法律等咨詢;可以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培訓,提供信息技術和產品體驗。
3 ? ?益農信息社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作者看來,未來益農信息社發展方向應該順應農村改革深化趨勢和農民對合作多樣化需求,基于專業合作,發展社區服務合作社、土地服務合作社、生活服務合作社、勞務合作社、合作社聯合社及富民合作社,使廣大農民在人與生產合作的基礎上實現資金、土地、技術等全要素合作,在個體和傳統農戶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包括各類合作社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全主體合作,促進農民間合作方式更加多樣、聯接紐帶更加牢固、利益關系更加緊密,進一步縮短城鄉差距,逐步改善農村人的生活方式、習慣,實現城鄉居民一體化[5]。
4 ? ?建議
益農信息社作為信息進村入戶的載體和核心,服務本身既有公益性,同時在信息服務進程中也有一定的盈利性,進一步保證信息服務的健康可持續穩定發展,是農業信息服務不得不面臨的難題。其中,企業、政府、農民之間密切聯系,政府主要是做好公益性信息服務和農業信息服務的總體規劃;農民獲取更多實用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企業的最終目的也是獲利。通過市場化運營方式,明確企業和政府在信息服務供給方面的不同分工,企業需積極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拓展信息服務渠道和種類,積極豐富平臺信息內容;政府轉變職能,將工作重點放在公益服務和總體協調方面;農民通過平臺,可以隨時發布農產品銷售信息,并且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務,實現普通農民不出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出戶就可享受便捷、經濟、高效的生產生活信息服務的目標。通過企業、農民與政府的合作,實現企業、農民、政府的共贏,為益農信息社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增添有力后勁[6]。
5 ? ?參考文獻
[1] 劉繼芳,吳建寨,張建華,等.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進展與對策分析:來自河南、貴州兩省的調研報告[J].農業展望,2018,14(10):63-67.
[2] 張亞娟,徐占明.賀蘭縣新平村益農信息社建設現狀及發展前景[J].鄉村科技,2018(15):22-23.
[3] 王軍,唐義軍,楊文偉,等.江蘇省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范工作經驗談[J].農業科技通訊,2017(11):52-53.
[4] 沈立宏.益農信息社 ?打通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J].農村工作通訊,2017(16):6-8.
[5] 王軍,唐義軍,楊文偉.鹽城市全面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成果及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7(21):289.
[6] 徐惠中.加快推進江蘇農業信息化建設[J].江蘇農村經濟,201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