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倩
【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復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70例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其收治時間為在2018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組別的劃分,主要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劃分的例數為35例。對照組為傳統護理工作,觀察組為加速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膝關節指標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各個膝關節指標較對照組良好,和對照組比對后的差異非常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速康復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降低患者面對的痛苦,也值得臨床上的應用。
【關鍵詞】加速康復;全膝關節置換術;應用
全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治療患者的膝關節屈曲、畸形等,會促使患者滿意度的提升。加速康復是基于有效、可行的圍術期措施,降低患者受到的應急反應和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康復。本文就70例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研究加速康復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的報告過程如下:
1.1臨床數據資料
我院在2018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收治70例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組別的劃分,主要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
對照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21例,最小年齡52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60.23±0.23)歲。其中,高血壓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13例。
觀察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20例,最小年齡51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60.24±0.24)歲。其中,高血壓患者11例,冠心病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11例。
納入標準:患者經過診斷,符合膝關節損傷患者。
排除標準:思想意識障礙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基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比對分析,能發現其存在的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研究意義。

1.2方法
①心理護理。患者因為病程較長,其行動不方便,生活上無法自理,在治療期間常常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心理。所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對患者實施宣教,加強心理方面的輔導,避免患者受到強大的應激反應,以促使患者盡快康復。
②營養支持。快速康復為一種理念,其中的營養支持為主要表現,會組織患者組織康復,加強傷口愈合。期間,主要引導攝取維生素、蛋白質、蔬菜等食物,確保患者大便順暢,避免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③疼痛控制。在患者人院后,對患者實施理念宣教工作,為患者講解保護性鎮痛的作用。在手術前期,為患者注射鎮痛藥物。術后使用鎮痛泵,保證患者得到緩解。也可以使用冰袋冰敷患者膝關節24小時。
④出院指導。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在家中訓練。在患者出院后,制定有效的康復訓練計劃,引導患者逐漸行走,避免激烈運動,以免給關節帶來挫傷。
1.3效果判定指標
在治療前期和治療后期,對患者的膝關節活動范圍、疼痛程度進行分析,并記錄出患者的實際住院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尤其是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指標評分、住院天數,均分別執行t數值檢驗和卡方檢驗,以此來判斷統計學研究意義符合為p<0.05。

2.1患者的膝關節指標評分
治療前期,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指標評分和對照組患者的膝關節指標評分無差異化(p>0.05);治療后期,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指標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存在差異化(p<0.05)。
2.2患者手術后的住院天數
在手術完成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組間呈現的差異化明顯,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快速康復會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因為患者長期臥床,其肌肉強度不斷降低,給肺功能和組織等帶來較大損害。因此,提供快速恢復,保證患者關節代謝活動和營養的增加,能實現靜脈回流,避免腫脹。同時,快速康復也會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因為術后疼痛為一種生理變化,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復,所以,引進快速康復,給予鎮痛藥物十分必要。不僅如此,快速康復也有利于患者手術后住院時間的降低。快速康復的理念是基于圍術期處理措施,避免在治療的時候給患者帶來應激反應。加速康復也會降低并發癥,加強器官的保護,促使免疫功能的增強,減少住院時間。所以,將快速康復應用到圍術期中加強處理和優化,將促使其治療效果的發揮。
綜上所述,加速康復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十分顯著,不僅能保證患者各個功能的增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促使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