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摘 ? ?要: 新媒體時代給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影響與啟示。本文從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的正負面影響,以及《中庸》對其啟示兩方面,進行審視與研究,以資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 ? ?中學生 ? ?《中庸》
《中庸》是儒家傳統中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是中國思想史上修養智慧的靈感來源,影響著廣大民眾。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新媒體成為人們不受時空限制進行信息交換的重要平臺。新媒體的使用不僅推動著技術進步與革命,而且推動著人們思想行為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本文運用《中庸》修養的智慧,解決中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出現的思想政治問題。
一、新媒體與新媒體的進步意義
新媒體是相對的概念,主要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進步意義:第一,促進信息發布主體發生變化。在新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是互聯網內容的使用者和創造者?!熬W絡新媒體”仿佛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個人的傳播載體與傳播媒介。第二,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在高度發展的互聯網文化時代,在家里我們通過新媒體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優美的景色與風光。第三,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一方面,每個人都可以經營“媒體”,因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飛躍,使新媒體發生質的變化。在新媒體中,沒有時間和空間變化的限制,迅速地將信息傳遞給社會中的每個人。另一方面,新媒體與每個人密切相關,新媒體的交互性超越了電視、報紙媒體等一些傳統媒體,更增強了信息的實效性,有利于解決問題。
二、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往往監管力度不夠,存在一些不良信息。新媒體沒有邊界,不良信息及網絡謠言在新媒體中能快速傳播,制止較難,法律規范欠完善。一些人過度依賴新媒體,陷入新媒體網絡中難以自拔,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三、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的正負面影響
(一)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的正面影響
第一,擴寬了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渠道。促進中學思想政治手段的改進,使思想政治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于舊的傳播媒體的影響,以往中學思想政治的作用和應用范圍涵蓋不足,僅重視教材知識的講解。新媒體時代,廣大中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新媒體促使信息快速傳播,使信息傳播不受地域和時空等條件的限制,正是因為網絡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中學生借助新媒體平臺,打破以往中學思想政治的單邊交流方式,延展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空間性和實效性。
第二,培養了中學生的自主意識。以往傳播媒體以“單邊性”傳播為主,缺乏互動性。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易深入了解中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動態。新媒體時代,中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通信手段發表看法并傾訴苦惱,更有利于強化中學生的自主意識。中學生通過新媒體主動將心理問題表述出來,有利于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疏導與解決,為解決中學生思想政治問題提供有效的途徑。
第三,強化了中學生的參與意識。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倡導開放、多邊、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長期以來,中學思想政治課程都是以課堂教育為主,教學手段和形式比較單一,缺乏互動性。中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運用新媒體進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使中學政治教學充滿時代感,進而豐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手段與形式[1]。
(二)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的負面影響
1.影響中學生價值觀的傾向
網絡新媒體作為一種傳播工具,為信息傳播提供便利的同時,導致部分中學生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意識不強。在新媒體的虛擬環境里,中學生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展示個性,享受新我,體驗與現實中完全不同的角色。與此同時,新媒體的虛擬性、便捷性和無約束性助長了一些中學生的負面心理[2]。
2.妨礙學生正確了解社會現象
一些中學生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傷害,造成心理不健康。在網絡新媒體上,每個人都接受和傳播信息,導致網絡信息的多樣化與復雜性,中學生不易辨別信息的真偽,導致網絡新媒體上的信息缺乏有效的新聞公信力和道德約束力。
3.學生過分依賴新媒體
一些中學生過于依賴網絡新媒體,導致心理出現問題,成績下滑。由于新媒體的簡單易操作性,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發布觀點與信息,成為信息“發射器”和“交換機”。新媒體日新月異的變化,致使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日趨復雜。
四、《中庸》修養智慧對解決中學生思想政治問題的啟示
《中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部重要的修身著作?!吨杏埂分腔蹖鉀Q中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習《中庸》中的修養智慧,不斷收集新媒體信息,不斷提升中學生的媒介素養,對于提升中學生思想政治修養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加強價值觀教育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笨鬃诱f: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奉行中庸之道,每有所得,就牢牢切記不忘,并在行為上躬行實踐,養成自己的美好品德,而不使失去。孔子所處的時代,諸侯爭霸,規范缺失,諸侯為個人利益發動戰爭。孔子認為中庸的價值觀可以幫助樹立規范[3]。由于新媒體往往缺失規范,誤導中學生的價值導向,使一些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誤區。價值觀有驅動、導向、制約作用,廣大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與價值觀。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對中學生加以引導,正確使用新媒體,使用規范的網絡語言。利用新媒體開展一些與中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化和體育活動,在活動載體中使中學生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加強修養教育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護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盵4]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卻不知道躲避;孔子認為,當時諸侯和諸侯國的百姓都陷入爭斗陷阱中,必須提高自身全面認識事物的修養才能擺脫陷阱。當今學生面對的網絡“謠言”,就是陷阱??鬃诱J為每個人都有向善的本性,所以要引導中學生提高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良好的自身修養對于中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十分重要,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仍處于形成時期,他們對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較弱,往往對新媒體信息缺乏理性判斷能力,新媒體的錯誤和有害信息容易使中學生產生錯誤的判斷。在使用新媒體的時候,我們要理順中學生使用新媒體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面對新媒體的時候,我們要通過法律駕馭好新媒體,做到不造謠、不傳謠,提高修養,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
(三)加強生活觀教育
孔子在《前知》章中說至誠之道可以預知未來的事情,禍事或者福事將要到來的時候,好事必定能預先得知,禍事必定能預先得知。所以,至誠就是神明一樣。而至誠就是自然,就是生活,生活的回歸。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尊重生活的規律,尊重生活給我們的啟示[5]。在美國,治療過度依賴網絡新媒體問題的辦法就是“回歸生活”。在解決中學生過度依賴新媒體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回歸生活,用生活的本真挖掘中學生身上美好的品質。現在中學開設的生活課就是回歸生活,用生活的色彩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孟子曾說:一個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我們要回歸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發掘中學生對于生活的認知,使中學生愛上生活,使中學生真正利用新媒體而不是依賴新媒體。
網絡新媒體是智力庫。在當代,被廣泛應用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網絡新媒體有利有弊,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效利用新媒體進行中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領中學思想政治工作,開創中學思想政治學習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康子謙.三網融合之中的信息安全考量[J].中國新通信,2013(13).
[2]余瀛波.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發布[N].法制日報,2015-06-11.
[3]張維.淺論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處世原則[J].法制與社會,2008(10):228-229.
[4]劉道嶺.《中庸》的哲學思想[D].濟南:山東大學,2006.
基金項目: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項目“柏拉圖的城邦正義與靈魂正義的同一性研究(2018A11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