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學生思想上認識不足、課堂難管理、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不科學等問題,論述以任務驅動為主線構建教學內容、創建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精講多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過程性考核、以考促教等改進策略。
【關鍵詞】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 ?現狀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C-0041-02
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是大學計算機教育中的提高課程,是為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而設置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數據庫的基本理論知識和Access的應用技能,同時培養實際項目開發的分析與設計能力,初步具備開發簡單的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和將來在實際工作中熟練使用計算機應用數據庫系統奠定基礎。然而,當前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阻礙了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如何改進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擬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為例對此進行探討。
一、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教學現狀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從2008年開始為管理類專業開設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在多年的教學中,該課程數據平臺由Access 2003到Access 2010,教學團隊也由當初的青年教師成長為中年教師,形成優秀的教學團隊。該課程在課程的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仍存在有待改進的方面。
(一)學生思想上認識不足。目前學生普遍存在“輕公共課、重專業課”的狀態,在思想上對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的認識存在誤區,部分學生認為該門課程與個人所學專業相關性不大,與今后的工作崗位沒有直接聯系,學無所用,對該課程缺乏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并且認為沒必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該課程,只需要學好專業知識就行。在上課的過程中,經常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學ACCESS數據庫?ACCESS數據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學完之后對我們今后的就業有什么幫助?
(二)課堂難管理。目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采用合班(基本是兩個班,70~100人)集中在大機房上課,采用網絡教學軟件及投影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上課時利用網絡軟件控制學生機器,但學生人數多、課堂紀律難以控制,傳屏講解及示范帶領式操作對學生的可監控性差,部分學生為了不受教師控制,拔掉網線進行其他無關操作,課堂管理困難。
(三)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目前的課時為48學時,其中30個理論學時、18個實踐學時,總體課時不足,實踐課時偏少。一方面,ACCESS課程涉及的內容多,包含數據庫的基礎知識、ACCESS的六大模塊(表、查詢、窗體、報表、宏及模塊),由于課時少,教師一般情況下只能講授完前五部分的內容,模塊部分的內容只能做簡單介紹,不能結合具體實例展開教學。教學時每個知識點分開講解,最終導致學生難以將知識點聯系起來融會貫通,沒有能力開發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另一方面,Access數據庫涉及諸多操作,實踐性強,在18個學時的實踐課中學生很難完成相關實驗。
(四)考核方式不科學。系統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然而目前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的考試仍然采用傳統的紙質筆試模式,以理論知識為主,題型主要是選擇、填空和簡單編程,無法體現學生實際的操作能力及軟件的掌握情況。這樣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理論知識的識記上。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不注重實際操作,臨考前看一周課本,在考試中也可以取得很好的卷面成績,但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卻很差。
二、Access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教學改進策略
(一)以任務驅動為主線構建教學內容。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
任務驅動法包含四個環節:創設情境、確定任務、自主學習和效果評價。其中確定任務是關鍵。本課程選擇跟學生密切相關的“教務信息管理系統”為主線展開教學。老師在第一堂課預先演示一個完整的教務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演示提出課程的教學任務—— 大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獨立創建一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然后將該系統涉及的任務逐步分解為小任務,直到每個小的任務不能再分為止。整個分解任務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教學內容的拆分過程。如要創建教務信息管理系統,首先要明確系統需要哪些功能,從而確定需要多少表,每個表中需要哪些字段,這些即是數據庫設計的基本知識。而這些要求比如教師需要查詢課表和錄入成績、學生需要查詢課表和成績、教務處需要錄入課程等,就涉及數據庫、表、查詢以及窗體等對象的操作。而教師打印成績則涉及報表的知識,各用戶登錄則用到窗體與宏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以任務穿插其中、主線串珠、由此及彼。以知識點為主線、將知識融入問題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以解決問題為樂趣,在真實的環境中實現“學中做、做中學”,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獨立探索的自學能力。
(二)創建網絡教學平臺。在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將課程內容數字化,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可以考慮開通SPOC模式教學。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縮寫,意指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它可以提供小規模限制于授課班級的在線課程平臺,作為對于課堂教學的輔助與延伸。它所創建的混合教學環境,既融合了MOOC的優點,又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有助于教師開展教學。
開通SPOC模式教學,教師首先需要對課程做整體規劃,根據課程教學大綱,明確課程重點難點、數字化教學資源;將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知識點細化并錄制小視頻,視頻的制作需要短小精煉、簡單易懂、重點突出、主題明確,聽覺和視覺效果好。比如查詢部分,對選擇查詢、參數查詢、交叉查詢、生成表查詢、刪除查詢、更新查詢、追加查詢等每一種查詢都制作一個小視頻。課前學生利用SPOC平臺,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自行學習內容,并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調整學習進度和安排學習時間。從“知識回顧”“課程導入”“知識點示例講解”的過程“翻轉”到課前完成,課堂上教師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及擴展。課后,師生利用SPOC平臺進行交流,提問答疑等。
(三)采用“精講多練”的課堂教學模式。SPOC平臺為“精講多練”提供了條件,“精講多練”要求既重視講的作用,又保證練的時間,把講和練的作用充分結合起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精講多練”對教師要求更高,教師要做到“精講”,就要課前充分備課,熟悉教學大綱,洞察整本課本,明確重點難點,規劃好課堂時間。課程以“能用”“夠用”和“實用”為原則,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目標,教師集中精力“精講”課程重點、難點、實用知識點以及學生易混淆的知識點,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學會的少講,學生已經會的和講了學生也難以明白或者實用性不強的不講。比如“精講”查詢、窗體及VBA編程。而報表的很多操作與窗體類似,只需重點講解報表的分組內容,報表的創建則可以一筆帶過。宏相對簡單,基本操作可以少講,做簡單介紹即可,著重講解宏的運用,像數據庫的基本知識主要為概念性的知識,學生課外觀看視頻即可。“多練”則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有目的性地練習,包括課堂的學生分組討論等。學生通過多練習,能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計算機動手能力。
(四)強化過程性考核。學習Access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運用計算機解決專業領域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因此評價方式要更多地考查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紙質考核模式不能體現學生對軟件的操作能力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采用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形式考核,提高過程性評價的比例。
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平時成績涉及課堂到課率、平時實驗、平時章節測試(包括筆試和機試),期末考試也分為筆試和機試(筆試和機試各占50%)。
將過程性考核貫穿教學過程,即將考核逐步分散到每一次課、每一個知識點。每上完一章節的內容,在課堂上用10~15分鐘檢測該章節的內容,檢測的內容分為筆試與機試兩部分,對于重要的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題,使用紅蜘蛛網絡軟件的試卷功能,操作簡單方便。教師在事先出好題,根據章節題目的多少來決定考試時間,使用教師機將試題分發給學生,學生完成后交卷。教師可以直接查看學生的答卷及導出學生成績,學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績,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發現易錯的知識點,并在下一次課中進行加強。
(五)以考促教。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對高校學生來說,多一張資格證書擇業時就增加了一個砝碼。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計算機的應用更加快速地深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許多用人單位已經把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能作為干部錄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上崗資格的基本條件。計算機等級考試也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考試之一。Access為全國計算機二級等級考試科目之一,而且相對于C語言、C++等編程語言來說,Access科目通過率較高。因此,應發揮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報名參加二級考試,通過考試提高學生相關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本文通過分析桂林航天工業學院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教學現狀,并結合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對Access數據庫系統管理課程教學進行改進。但課程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紅霞.基于多級任務驅動ACCESS 數據庫應用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8(6)
[2]孟慧麗,趙永進.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Acces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
[3]曹麗萍.ACCESS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4]安繼芳,戴紅,于寧.SPOC模式下Access 數據庫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6(4)
[5]劉佩賢,靳麗,韓海花.“精講多練”模式在《ACCESS數據庫應用》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軟件導刊,2013(5)
[6]王金環,黃玉蕾.《Access數據庫》教學改革的探討與思考[J].科技展望,2016(10)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資金資助“‘互聯網+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2017JGB432)
【作者簡介】肖丹鳳(1978— ),女,湖南邵陽人,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基礎教學。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