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大力發展民間養老機構是解決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本文介紹了民間養老機構的財務估量基本指標,分析了民間養老機構發展中的系統、非系統風險,提出在政府扶持下,通過強化內控、調整資本結構、降低營運資金成本、減免稅收、財政補助等措施抵御風險,以促進民間養老機構發展。
[關鍵詞]風險;報酬率;資本結構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1 財務評估基本指標
從財務管理角度考慮民間養老機構財務評估基本指標,必須加入資金時間價值,總體將財務評估指標分為靜態評估指標和動態評估指標,具體包括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凈利現值率、現值指數、內含報酬率等。
2 民間養老財務估量及風險分析
從一般中小民間養老機構角度看,投資回收期標準一般為5-8年;凈現值及凈現值率維持大于零,現值指數大于1;但是內含報酬率的確定,要根據各機構投資設置的基準收益率具體分析確定。除了收益指標的財務估量以外,還要考慮風險及其防范。
2.1 民間養老機構非系統風險分析
2.1.1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由于企業生產經營上的原因而導致資產報酬波動的風險。民間養老機構有較高的經營風險,主要體現在投資回收期過長、機構內部人員管理風險、設施及設備的高消耗性、護理人員的流動風險、意外糾紛等。經營風險可以用經營杠桿(DOL)來衡量,是由于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民間養老機構房屋、空調、醫療機械等固定資產占比很高,尤其在創業初期,養老機構入住率不高,DOL居高不下,導致機構高經營風險性特征。
2.1.2 財務風險
民間養老機構基建項目投資金額巨大,回收資金緩慢,且需要支付高額的維護費用,因此無論在創辦初期還是運營期都需要足額資金支持,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一是,投資人融資困難,融資渠道狹窄,資金不足;二是,創辦初期容易虧損,導致無法償還到期債務,資金容易斷鏈,財務風險加劇。
2.2 系統風險分析
民間養老機構系統風險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2.2.1 社會整體養老資金的供給情況。
依據2016年數據全國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是2335元(摘自人民網),2017、2018從上調以后大約在2500-2600之間,2018年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資為7850元(摘自百度)。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老年人群的平均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單個護工的薪酬支出,影響民間養老機構營業額。
2.2.2 民間養老與公辦養老相比較為弱勢。
國家優惠政策主要惠及公辦養老,民間養老還沒有同等優惠政策匹配,難以與公辦養老機構競爭,承擔的風險更大。
2.3 養老消費需求的變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體養老消費觀發生變化,維持吃穿住的基本養老服務已經不能適應市場整體環境變化,老年群體要求提供旅游、興趣愛好培養等精神服務,這也增加了養老機構產品項目的風險。
2.4 養老法律體系的不完善風險
目前,與民間養老有關的專門法律規范包括民政部、國家開發銀行2015年《關于開發行金融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其對借款人、項目籌資、還款來源、利率、期限等做出了規定,該意見包括對象為依法成立的實施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企(事)業法人及其他合格主體。其次是民政部2015年《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對民間養老結構、家政服務企業等給予優惠稅收政策。民間養老機構的發展是國家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還沒有系統、全面的法律條文規范與之匹配。
3 風險規避對策
3.1 經營風險規避
3.1.1 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將可能給養老機構帶來巨額損失的資產或項目,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轉移風險。如向保險公司購買老年人意外保險;業務外包,對老人日常體檢、健康維護等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降低老人醫療風險;養老機構之間開展合作,通過資源共享、聯合養老等方式實現風險共擔。
3.1.2 風險自保
養老機構由于服務群體的特殊性,難以避免老年人意外、身亡等事故發生,民間養老機構應預留一筆風險金,或根據機構非正常身故等的發生概率,有計劃地計提補償準備等,提高風險發生時的應變能力。
3.1.3 強化內部控制
養老機構容易與老人或其家屬發生糾紛,應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應細化職責的劃分,對機構的第一責任人、管理人員、護理人員、后勤人員等全員職責詳細規范,并各有側重。如第一責任人統籌機構管理,對安全、運營等負總則;管理人員按其職責范圍設置責任;護理人員是發生糾紛的主要人員,對其應當重點把控,定期開展技術培訓、職業道德宣講等。
3.2 財務風險規避
3.2.1 民間養老機構自身應當積極規避財務風險
首先是合理調整資本結構,民間養老機構由于其投資風險大、盈利水平不高,導致融資困境。初始投資主要靠投資人自有資金,因此,要壓縮負債比例較為困難,只能通過調整分配政策,多留存收益,通過持續經營不斷提高自有資金比例,才能逐步降低債務資本比重。其次,借助政府優惠政策的引導,合規經營,積極爭取優惠融資。
3.2.2 政府幫助減少財務風險
養老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政府作為養老政策制定及執行人,應當幫助民間養老機構弱化財務風險,一是,提供土地、房屋等政府補助減少其初始巨額投資帶來的資金不足財務風險。二是,結合地方政府財政實力,對水、電、有線電視費用等減免,對民資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床位、崗位補貼等方式,減輕民間養老機構日常運營資金壓力。三是,幫助民間養老機構與公辦醫療機構開展優惠合作醫療,與公辦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資源共享,減少民間養老機構醫療費用、職工薪酬等支出,降低其財務風險。四是,鼓勵地方性銀行降低合規民間養老機構貸款門檻,并鼓勵民間資本流入合規民間養老機構,解決民間養老機構融資困境。
3.3 營運資金風險規避
民間養老機構應加強營運資金管理,減少其持有成本,降低風險水平。民間養老機構需要支付大額的日常運營費用,資金緊張,現金持有量不足,一般能做到優化現金成本。
應收款項卻有一定的風險。老年群體中不乏出現家庭給付能力后期不足的情況,民間養老機構與一般企業不同,需承擔社會道德責任,出現子女遺棄、養老資金不足等問題,不能隨意趕走老人,為了規避應收款及壞賬的出現、減少損失,一方面應當與家屬簽署規范、嚴謹的合約,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減少應收款及壞賬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據歷史水平計提一定的信用減值損失,應對壞賬的發生。對后期出現的失獨老人、空巢老人等結合其資產情況,有房產的契約化“以房養老”,無房產老人積極申報政府補助,資金缺口用減值填補,既合理規避風險,又履行了社會道德責任。
降低存貨等成本。保持日常耗用的最低庫存,財務部門會同采購部門做好年度預算,細化月度采購數量,降低日常耗材的持有成本。設置成本責任中心,建立詳細的責任人考核制度。首先明確責任人,如管控后勤部門,將飲食耗材責任到后勤管理員;對水電耗費按照養老樓層或房號責任到負責人;對綠化、交通費、日用品耗材等責任到采購員、倉庫保管員等。
3.4 稅收優惠
2015年民政部《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對民辦養老機構轉讓不動產、提供服務等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對小微型民間養老機構還有一定的所得稅優惠。但是細化分析,條文中所有機構享有的是營業稅和耕地占用稅,其他稅收優惠僅針對非營利性機構。在稅收法規上,應當將民間養老機構全面納入優惠范疇。所得稅應加強優惠力度,按最新個人所得稅條文,贍養老人可以作為子女個人所得稅抵扣項目,那么民間養老機構所得稅也可以參照此方法執行,或降低所得稅稅率,減少其運營風險。對民間養老機構捐贈應視同公益性捐贈,減少捐贈企業的稅賦,促進公益性資金流向民間養老機構。增加日常運營項目的稅收優惠范疇,如提高薪酬的抵扣比例、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等。另外,地方稅收也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給予部分或全額減免,幫助民間養老機構減少經營及財務風險。
[收稿日期]2019-01-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資助(sponsored by Qing Lan Project);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金潔。